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获得感调研与思考(2023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获得感调研与思考(2023年),供大家参考。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获得感调研与思考(2023年)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近年来,我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当前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来抓,加大放权力度、提高审批效能,让“放”的效果持续显现、“管”的制度不断健全、“服”的体系逐步完善。本人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走访,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政治引领,从微案例入手,用好加减法,围绕企业发展需求、群众美好期盼,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保障贡献力量。

一、关于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思考与认识

***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我认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加速追赶超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是落实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大力简政放权的实际行动。在全国深化“放管服”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改善营商环境,要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近年来,我区坚持把代办服务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以优化服务最大限度为企业节约审批时间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模式,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近期我委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调研,就是要真正查找问题,制定措施,真正把中央和省市关于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要求落实到位,促使全区营商环境有一个根本改变。

其次,这是积极参与区域竞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强富美高新**必须以高效的政务服务、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项目落地、资金流入、人才汇聚。当前,我区正处于奋战期,还有很多的棘手问题需要攻坚突破。面对形势的变化,如何在营商环境上求创新、作示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紧迫任务。

第三,这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为民务实清廉政府的内在要求。优化营商环境、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就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也是政府推动发展的基本功、必修课。项目审批、涉企收费量大面广,既是政府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窗口”,也是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反腐倡廉的监督重点。只有在每一项审批、每一项收费、每一次评审过程中体现出公开、公平、效率和服务,才能维护好正常的市场秩序,才能体现出我们是人民的政府、高效的政府、清廉的政府、有为的政府。

二、**区优化营商环境所做的工作

我区营商环境工作系统性展开是在2018年年初,围绕“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重点,承接责任,以我区营商环境的优势特色和难点堵点为依据,精准定位,精准施策,总体推进情况较好。

一是以企业需求为指挥棒。坚持与**市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示范城市的目标保持一致,坚持用户思维,对标国际惯例,落实改革要求,进一步强化用户思维,把“用户思维、客户体验”作为一条主线融入全区营商政策制定全过程。向企业和群众提出的营商措施力求务实管用,让企业群众愿意看、看得见,看得懂。突出问题导向,重视企业诉求,通过调研、下基层和设立营商举报热线等方式,共收集企业诉求160余条,下发营商环境调查问卷192份,针对实际情况和调研中企业提出的需求,进一步分类细化,在服务水平、流程提速、环节减少和环境打造等方面做出了改进和优化,提升了企业的营商获得感。

二是以服务效率为动员令。依托市民之家,推进“三集中、三到位”,行政审批、不动产交易等政务服务实现一站式办理。2019年公积金办理正式进驻(全市唯一进驻)后,进驻部门单位达到39个,标准服务窗口237个,涉及办理事项364个(主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达99%以上,通过“一窗对外、一次收件、一次送达”实现“最多见一面、最多跑一次”。优化再造流程、精简合并事项、压缩审批时限,开办企业一日办结跑出“**速度”,全面实现施工许可办理30个工作日内办结,在全面加快**工业建设项目的推进速度的同时,基本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三是以办事成效为风向标。一是增强企业家信心。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经营权和创新收益权、弘扬激发优秀企业家精神,尊重企业家作为市场经济关键主体和中心签约人的地位和作用,着力创造清明有序、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二是大力降低企业投资运营成本。减少企业用地、用工、用能、税负、融资等成本,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努力打造综合成本低的营商环境。三是在宽容失败上探索制度安排。为创业创新者提供包容的文化氛围和分解试错成本的创新举措;
在项目符合规范性要求、不具备限制性因素的条件下,给予企业充分信任,为企业开辟“容缺办理”的“绿色通道”,改变了以往项目审批材料不齐不能办理手续的固有模式,既确保了审批程序和要求的合法性,又提高了审批服务的办事效能。

四是以获得感受为落脚点。在市级政策基础上活学活用,形成一批特色化服务举措。为企服务制度化,率先建立市管领导干部与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服务制度,出台区领导联系重点培育企业、领办推进重大招商项目等制度,高位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容缺受理信任化,在全市率先出台区级层面《重点项目行政审批容缺受理办法(试行)》,改变以往项目审批材料不齐不能办理手续的固有模式,进一步提高审批服务办事效能。用电服务个性化,全国首创区政府与供电公司签订《提升营商环境加强电力保障战略合作协议》,为重大项目配置“专属电管家”,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供电方案,同时为市重大工程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强化用电保障,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实效

为不断推进为企服务精准化、高效化、常态化,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感受度,本人积极主动深入企业,重点走访调研了规上和中小微企业,包含股权投资型企业、小型科技文化企业、中小型建筑企业、工业用地企业、房地产企业、外贸企业、报关代理公司、中小型电子厂和缺工企业等9个类型,全面听取了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微问题”和比较迫切的“微需求”,主要案例和成效如下。

一是一次性告知仍有欠缺。部分企业反映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时,虽然进入政务大厅审批环节的时间大为缩短,但企业在前期准备材料时花费的时间依然较长,同时由于部分项目建设周期长,在建设周期还没有完成时相应的政策规定已发生变化,导致企业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前期提供的材料需要补充或者更正,没及时做到“一次性告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对此,相关业务部门积极协商,结合**实际,采取了分类梳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申请材料目录和完善告知承诺事项等方式,采用并联审批申报模式,当前第一阶段最长用时7个工作日,最短用时为1个工作日,大大缩短了审批周期,减少了企业等待时间和跑腿次数。

二是临时建筑审批耗时较长。对企业用地使用权范围内的临时建筑审批时间方面,有企业提出审批时间较长,程序繁杂,希望政府可以帮助企业加快经营性用地上市速度,针对这一“微需求”,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对接推进,结合省市部署要求,对建设项目的施工用房、售楼处、堆料仓库等临时建筑的规划审批方式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首次采用了告知承诺方式。建设单位在签订建设用地出让合同并交付土地出让金首付款后,只要签署一份今后保证按要求申报和施工的承诺书,即可直接领取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时也为需保留的临时建筑明确办理路径。此类临时建筑,若不需保留,建设单位只要在项目最后一次申报规划核实前拆除即可;
若想要保留,可通过简单的路径转为“正式”项目,即在符合土地出让条件和规划控制要素的前提下,通过申报规划许可变更的方式,直接换取正式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是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不畅。区内不少部门的核心业务系统都是在纵向网上运行,条块分割严重,尚未互通共享数据,企业的一些基本信息处于碎片化状态,使得同一件事项需要多次录入,增加了基层工作量,又影响了审批效率,亟需打破“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一批跨领域、跨部门以及跨业务科室之间的数据共享。通过前期走访调研,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共享方案,比如要在业务科室之间共享规费结算清单等原始证明材料、统一部门之间CAD制图坐标的技术标准等。同时也向市级部门反馈了各个层面的信息平台衔接问题,力求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四是审批中介监管存在不足。一些企业反映涉中介服务竞争不充分,市场化培育不足,导致前置费用过高,特别是一些中介机构由于业务量大,委托办理的事项时间一拖再拖,企业有时只能无限期等待或者找关系打“人情牌”,希望政府能加大第三方机构培育和引入力度,并强化监管力度。区行政审批局起草了《**市**区政府各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就行政审批中涉及第三方中介的目录名称、设立依据、服务时限、收费标准进一步作了明确要求,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和相关评估工作,营造公平充分的中介服务环境。

四、下步工作建议和措施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加速追赶超越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改善和提升营商环境,实现企业需求与政府服务实现无缝对接,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建议着重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集中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做到打通堵点、攻克难点。对企业关注度较高的生产发展问题、“门好进,事难办”的态度问题、招工难融资贵的问题以及其有碍企业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等,归类整理,逐个击破。建立常态化“理旧帐”机制,集中时间和力量妥善处置涉及企业用地、产权、政策兑现等方面难题,同时防止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按照“谁承诺、谁兑现”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实行“包案制”,明确牵头领导、任务清单、完成时限,在规定时间内研究制订化解方案并及时销号解决。

二是优化提升一批政务服务举措。建立完善工业企业联络员制度,及时协调和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打造好“**店小二”这个品牌,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升软环境。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标准统一、笑脸服务、免检免扰等方面,切实做到管出公平、管出秩序。构建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切实加强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加快实现综合监管、智慧监管、精准监管。对深化区域评估范围、扩大“容缺受理”事项、对接多平台政务数据、提高相关报告的通用性、提升制度政策的灵活性等内容继续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减审批环节、减材料件数、减等待时间、减前置成本,扩大我区营商环境政策和最新改革举措的知晓度及影响力。

三是强化完善一批公共基础配套。从企业发展出发,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加强对园区道路、水、电、气、暖、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坚持工业集中区建设与城市功能完善同步推进,打造产城融合综合体。突出交通先行,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在园区及周边配套建设住宿、餐饮、商务、休闲等生活设施,为入驻企业员工创造便利的生活条件。加大对企业引进人才和进城务工人员的服务力度,持续开展“科技人才服务行”系列活动,帮助人才解决就医、安居、子女就学等方面难题,扩大人才卡放范围,解决更多人才子女就学,发放更多住房补贴,增强人才幸福感和归属感。

四是出台推进一批营商微小实事。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我们本着为企服务、小处着手的目标,起草了《**区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年度十项实事》,从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出发,从“微实事”做起,实施需求侧响应,助推企业更好发展。《十项实事》从提升政务服务领跑速度、提升温暖便捷的获得指数、提升公平正义信用体系和提升既清又亲的政商关系,从10项实事出发打造提升我区的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其意义远远超越经济领域。营商环境质量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它涉及政务、市场、法治、社会各个方面,影响因素很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着眼整个系统,进行顶层设计,全方位推进,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推荐访问:提升企业 调研 优化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获得感调研与思考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企业获得感的调研与思考 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