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5篇

篇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学科融合教学 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 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 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 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 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 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 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 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交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 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 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 极大的促进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 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

  第1页共4页

   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 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 的能力。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 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 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 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 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投与多媒体的示融为一体, 将教学中抽象的间题具体化、枯燥的间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 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 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 wW 服务器上集 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 HIML 和 Java 语言编 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以中国古典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 乐,课文朗通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片,并且用景泰蓝制 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关的景泰蓝工艺作品图,以增加学生的 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 GIF 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 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 bbs、在线测试、E-mail 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 的教学资源。如:可以链接到与《景泰蓝的制作》写作顺序相似的 《活板》一课的课件,提供了有关景泰蓝、中国文化及中国工艺 的网站,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景泰蓝鉴赏方法等。运用网络自主探

  第2页共4页

   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 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 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 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 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 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治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 用图片激活学生情感,用动感文字引起学生注意,这样不仅能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情绪智商 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挖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效 应 四、教学评价 1.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名种学习资源,扩 展教育或学习空间,使教育摆脱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 为中心的束缚;

  2.能突出学习信息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的星现形式多 样化,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并举,提高教材的表现力,进 而使更加有趣简便和有效;

  3.能有效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 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4.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现代 媒体能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表现信息,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 为动,化动为静,用新的时空观名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

  第3页共4页

   程,有效地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5.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 能,使左右脑的潜能得到平衡的发展;

  6,能克服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进 而促进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教有的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络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 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有模式。无论是现代科学 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当前教有改革发展的要求,在我们 的日常教学中都不可能置它于不顾,而必须借助于现代教有技术 的渗透。

  第4页共4页

  

篇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前言: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 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 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 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 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 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 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 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 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 大的促进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 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 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 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 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 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 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 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 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 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 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 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思考,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 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体验,培养积 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难点:理解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电子画笔、PowerPoint、课件、平行四边

   形纸片、剪刀等。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在软件中出示长方形框。说说这是什么形状的?

  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 (2)、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师:这是什么图形?

  你会计算它的面积吗? (3)、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探究新知 (1)、学生尝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讨论,鼓

  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预设:学生可能会认为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底×邻边)

  (2)、提出质疑,引导发现。思考:能把平行四边形变 成长方形来计算吗?引导学生观察。

  (3)、尝试计算面积 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请学生演示剪 拼的过程和结果。

  4、推导公式 (1)小组汇报,教师归纳。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 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 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 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底×高 (2)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S=ah 5、练习巩固 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个平行四边形底边长 15 厘米,高 8 厘米,面积是多

  少?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四、教学评价 1.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

  学习空间,使教育摆脱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 心的束缚;

  2.能突出学习信息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的呈现形 式多样化,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并举,提高教材的表 现力,进而使更加有趣简便和有效;

  3.能有效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 异,因材施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 动性,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4.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 现代媒体能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表现信息,化小为大,化大为 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或事件 的发展变化过程,有效地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5.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使左右脑的潜能得到平 衡的发展;

  6.能克服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 进而促进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 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无论 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 的要求,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都不可能置它于不顾,而必须 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

  

篇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二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一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 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 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加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 体验学问生成;准时稳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 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养教育在教学中得 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 学方法及学习方式交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 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 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转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第1页共5页

   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育学 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学问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以及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即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 建立具有"主动参加,乐于探究,沟通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我 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表达新课程的 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 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 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投与多媒体的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 抽象的间题具体化、枯燥的间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冗杂的 问题简洁化,以到达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该课件为存储于 wW 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 于一体,用 HIML 和 Java 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以中国古典民 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课文朗通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 片,并且用景泰蓝制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关的景泰蓝工艺作品 图,以增加学生的直接阅历和感性认识。以 GIF 小动画作点缀,营造 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商量系统 bbs、在线测试、 E-mail 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课件提供了丰富完 好的教学资源。如:可以链接到与《景泰蓝的制作》写作顺序相似的 《活板》一课的课件,提供了有关景泰蓝、中国文化及中国工艺的网 站,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景泰蓝鉴赏方法等。运用网络自主探究学问和

  第2页共5页

   协作讨论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 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 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 步和缺乏,准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 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治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 片激活学生情感,用动感文字引起学生留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 学习主动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心情智商的提高起到潜 移默化的作用,即挖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效应四、教学评价 1.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名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空间,使 教育摆脱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2.能突出学习信息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的星现形式多样 化,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并举,提高教材的表现力,进而使更 加好玩简便和有效;

  3.能有效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敬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 施教;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加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性 学习的习惯;

  4.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现代媒体 能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表现信息,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 动为静,用新的时空观名呈现事物或事件的进展改变过程,有效地提 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5.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使左右脑的潜能

  第3页共5页

   得到平衡的进展;

  6,能克服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进而

  促进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教有的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络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

  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有模式。无论是现代科学技术和 社会进展的需要,还是当前教有改革进展的要求,在我们的日常教学 中都不行能置它于不顾,而必需借助于现代教有技术的渗透。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二篇 研修主题 通过对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转变和师德故事的自主学习,进一步 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课程进行研修。

  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校本讨论的技术支持。

  2、通过研读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 新型师生关系'校本讨论的理论支撑。

  3、通过对身边师德故事的学习以及自我的反思实现对"打造高效 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讨论的情感支撑。

  学习内容 1、学习信息技术学问,主要学习 Word 文档的编辑、图片的编 辑、视频的编辑、Flash 模板的制作、微电影的制作。

  2、研读学习方式转变的案例,主要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学

  第4页共5页

   习、课外学习。

  3、学习身边的师德故事,主要学习媒体宣扬的典型的师德故事

  以及学校真实发生的师德故事。

  实施计划 1、每天按要求学习网络国培课程 2、主动参与坊内探究活动,商量分析校本研修课题。

  3、按时记录自主学习心得做好积累。

  4、写一篇论文对研修成果进行总结,共享成果 预期成果 1、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增添对教师职业的自我情感认识。

  2、能够把握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3、写一篇研修成果论文。

  第5页共5页

  

篇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Why don't you work hard and want everything.整合汇编 简单易用(页眉可删)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7 篇)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飞越进步,对下一代的成长也 就更是关注了,自然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学校要给社会、给 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卷,就必须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而学校质量 的提高关键就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 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教师 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面对语文课改,在前几年如果是抱一 种“任尔东南西北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尚可得过 且过。但现在,上必须响应教学改革的多重要求,下又要面临学 生个性需求的直接压力,兼之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 全面推入,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如果不顺应时代的需求,转变教 师旧有观念,改革创新课堂教学,就很快要被形势淘汰、被学生 厌弃了。所以时不我待,迅速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大力推行素质 教育,已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 改革中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 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大纲,领悟教学大 纲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 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 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 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 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 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 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去 阅读课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

  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 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明白“自 学催生自信”的道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去思考 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 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 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 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 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认识 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 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

   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 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 学与学生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 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 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 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 “小品引趣”等,便是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后进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 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 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后进 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人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 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 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 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 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

   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 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一些写 景的,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 学生还是难以感受,想象不到。这时如果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 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 而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间接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 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 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用心、用脑、 用眼,去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办法。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

  近期,参加了学区组织的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这 次的培训学习,我对高效课堂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受益匪浅,但收获的同时,仍有着不解之处或者说是困惑。下面 针对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

  从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来说,教师真正做到了把主动权交给了 学生,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性的学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之前, 教师提出明确性的学习目标,然后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放手让学生 自学,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大约 15 分钟,保证了能让学 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有所悟,有所思,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批注 的书旁,培养了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反思,我自己的教

   学,在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还不够充足,甚至有时目的性不是很 强,学生不知怎样进行学习。

  在班内大展示环节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充分让学生谈 理解、谈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自悟、对比感悟等多 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体会人间的和谐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心中的 美好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在朗读中欣赏到了风情。

  反思自己的教学,放手还远远不够,生怕学生说不到,牵引太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相信他们 一定会学习的,学习得也会更深,更透,在关键之处,教师进行 必要的指导。

  收获的同时,我也存在着困惑,针对这节课来说,整堂课教 学顺顺畅畅,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思维碰撞之处,教 师讲得的确是少多了,但这样是不是少得可怜。语文教学,我认 为教师与学生,师生之间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理 解重点之处时,学生有时谈得比较肤浅,这里教师并没有做过多 的引导,而是一带而过。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做得不是很好。比 如说有的孩子汇报船给我们组留下的印象是柔和的,教师有必要 再次追问学生,哪些词语更能体现了作者的真情,你能再次把这 种感受融入你的朗读之中吗?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多学习别人高效课堂的精华, 更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其重难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得,教 师也教有所获。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3

  20__年 3 月 25 日至 28 日,我与另三位语文教师来到贺州聆 听了全区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比赛课。这次展示的全区 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观摩课一共有 15 节,选手们是来自广西各 市县的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内容均选自一、二年级下册的课文, 基本都是以指导识字写字和整体感知课文为教学重点,但教学设 计却各显特点,可谓精彩纷呈。其中我最欣赏的有三节课,分别 是桂林麦茜执导的《欢乐的泼水节》,柳州林娟娟执导的《鸟岛》, 梧州龚岫云执导的《数星星的孩子》。

  下面我重点谈谈柳州林娟娟执导的《鸟岛》这节课。

  首先,林老师优美动听的声音和标准的普通话,让我耳目一 新、陶醉其中,相信全场听课的教师和同学也与我有同感。同时, 我深为林老师所任教班级的孩子感到骄傲和荣幸,因为听林老师 讲课一定是一种美的享受,所以听课率应该是很高的。此时我看 到林老师的简介,原来她曾荣获全国美文诵读比赛一等奖呢!

  第二个亮点,是林老师进行书写指导时,巧妙地把生字的书 写重难点编成了儿歌,听起来朗朗上口,而且突出了每个生字的 书写技巧和具体要求,非常具有实效。比如“离”字这样教:一

   点一横长,点压竖中线,撇点交叉在中间。下面的“竖、横折钩” 要扁宽,“撇折、点”藏里面。瞧,经过林老师一笔一划的边写 边说,孩子们都牢牢的掌握了“离”字的写法,这样的教法多有 趣也多有效啊!

  第三个亮点,是随文理解词语意思,进而指导感情朗读。低 年级孩子对词语的理解是有限的,怎样突破这些难解字词呢?林 老师采取的是“课件演示,朗读感悟”的方法。比如“陆续、筑 巢安家、养育后代”这三个词语,本是比较空洞难解的,但经过 直观的课件演示,让孩子们看到鸟岛上鸟儿成群生活、繁衍的情 景,使得孩子们自主领会到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而且通过造句、 朗读进一步加深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效果非常理想。

  还有其他老师一些课堂的精彩,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此次前 往,真是不虚此行啊!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4

  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了,对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只能书面 上进行学习,始终觉得遗憾。9 月 16 日带着期待与欣喜与同事 们踏上了一睹名师风采之旅。在这半天的时间里钟斌、李红蕾、 代吉娥、李虹霞四位老师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课堂。我不仅有了 以下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立足实效

   教学目标,就像一篇__的中心思想,是一节课的“魂”,是 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示方向、引领 轨迹的重要作用。每一节课的目标具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不过 分“拔高”目标。

  二、教学过程立足实处

  教学中教师努力使课堂贴进自然,走进常态,做到常态下的 师生和谐互动。教师教得“真真实实”,学生学得“扎扎实实”, 语言文字训练“踏踏实实”。

  1、识字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每一节课都能做到随机进行识字教学。特别是钟斌教师在指 导学生对漂与漂的识记时,要求字不仅要会读写还要理解它的意 义,并请多名学生解释。老师对生字词非常重视,做到每一个字 都认真地教。

  2、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语言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即使是 规模如此之大的观摩课,课堂上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 空间,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品读、质疑、感悟,以 切实地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多媒体的运用落到了实处。每节课都能恰如其分地运用 多媒体,做到简单、实用、高效。其中教师那动人语言,清晰的

   教学思路让孩子们既受到了爱的的熏陶,又有了具体方法的指 导。

  4、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一次成功的朗读胜过一百次蹩脚的讲解。教师的范读、引读 以及借助多媒体对比着读,让学生细细品味,感受到了语言的魅 力,得到了情感的熏陶;最后教师总结后还进行了齐读。如此多 次的朗读贯穿全文,一气呵成。通过递进式的指导朗读,层层深 入,每一次都使学生的体验更加深一层。特别是李虹霞老师的朗 读指导,更是让我耳目一新。老师读得有多好,学生就读得有多 棒。

  5、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落到实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联系课文 理解词语意思;找近义词;等多种方法的指导。在朗读中,一个 孩子朗读时将字漏掉了、读错了,老师也及时进行提醒,包括话 要说完整,预习习惯的具体要求,读词不拖拉,提醒孩子要思考 等等细致的学习习惯要求都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一一出现。

  三、教学方法更新

  本次学习中,我注意到了李红蕾老师课堂上更为重视学生知 识的迁移运用。在教学识字 4 成语时,将识字、读词语、理解词 语进行整合。而最令我佩服的是老师在处理课文板块教学中,将

   课文的学习与成语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即学到了知识 又开阔了视野,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次学习之旅,让我受益匪浅。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5

  20____年 4 月 4 日,我和王国琼老师乘坐上了开往遵义的汽 车,为期两天的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这两天时间里我们 总共听了九节优秀的语文课,包括“低、中、高”三个年级段。

  老师们绘声绘色的精彩讲说使我受益匪浅,从中反思了自己的教 学历程,以下是我的一些肤浅认识和看法。

  一、删繁就重,从容指导。

  以前我存在这样一些教学误区:总感觉一堂课给我的时间不 够,时间到了却还有好多的内容没有传达给学生,其实这样的认 识是错误的,并不是给你的时间不够,而是你没有充分利用好和 把握好时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并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 于学生在你这堂课上他掌握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而我们很多老 师常犯一些认识性错误。例如:那就是讲的太多太分类化,本来 是上语文课,可给人的感觉又像是在上一堂思品或历史,结果导 致课堂教学主次不清,或教学方式采取满堂灌,这样下来当然时 间不够,而学生也听得很累。就新课程中三维目标中的确有情感 价值观的教育,但我认为,这个目的是贯穿于你的整个课堂内容

   教学,是让其它知识完全的融合在所上科目中的,而不是老师到 最后强加给学生:“通过这我们要怎样做,做怎样的人?”

  所以我认为应删去很多多余的知识,做到敢于有所放弃。格 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追求“简洁”的心理, 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即应充分体现“简洁” 的原则,选取较小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讲课有章有法,“以小见 大”,突出重点。就好比渔夫撒,收的中心点只有一个,而他的 涉及面去是宽泛的,铺开了,就要求老师做到收放自如,从容指 导,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老师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例如三 年级课文《燕子专列》核心是人类的友谊,那么围绕这个核心就 可以展开教学,从而理解政府是呼吁,人们是纷纷,贝蒂是寻找。

  当老师把握这一核心点时,就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展开教 学。

  二、以“趣”带“动”

  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爱因斯 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个人认为我的教学总目标就是一个“趣” 字,而不是灌输式或填压式的教学模式。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还在 于学生是否有兴趣学。“趣”贯穿于整个课堂,课文内容是否有 趣,学的人是否乐“趣”,就要看你的教学策略问题,然而其终 极目标就是达到读、说、写的能力。

   学生容易审美疲劳,最初的几堂语文课,可能会吸引所有学 生的眼球,但时间长了,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千篇一律, 那么这时学生对你,对这门课的兴趣就会减弱感到语文学习的枯 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反感。这时就需要老师不断的转变教学方 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AM 说:“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 记。”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真正的喜欢你,接 受你,就起到来“爱屋及乌”让我们携手去寻找属于孩子们的那 片乐土吧!

  三、表演课型

  课堂表演是一种凸显学生主体而又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有 人说:“教师就是一位舞者,穿上你的舞鞋,尽情的在属于你的 小天地中卖弄你的舞姿。”课堂表演只是换一种很直接的、易理 解的方式将内在的思想感情等传达给学生。通过表演,教师和学 生共同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自然会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同时 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所以我认为小学语文可以常采 取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去理解课文内容,使他们在演中觅趣,在 趣中显智。

  如付源老师上的《赶海》,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表演理 解“俘虏”的意思。她先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大虾,它摇摆着两 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武将,这时老师表演“我”轻轻伸过手去 一捏,这武将被“俘虏”了。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表演中得

   到语文情境、语文内涵、语言情感的熏陶,得到语言感悟能力和 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表演让学生直观理解感悟词语意思,促进 学生朗读能力、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体现学生语文 素养的综合发展;表演给孩子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 孩子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舞台;表演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 极性,使他们愿学乐学,以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四、尝试每一种课型去丰富语文。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好教学资 源才能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实现教学形式的“百花齐放”。小 学语文课型有发现型、辩论型、欣赏型等,但现在有专家提出“生 活实践型”,意思就是老师把鲜活的人物请进教室,让学生走进 生活,感悟生活。比如这次去遵义学习,我听了赵国华老师的一 堂综合课《走进英雄——感悟崇高》赵老师就是将鲜活的人物— —消防队员请进教室,让学生走进英雄的生活、感悟他们崇高的 品德。从而让学生有兴趣学,有兴趣说,有兴趣写,并且有写的 内容。

  以上是我的一些肤浅认识,两天的学习是短暂的,但收获却 是丰盛的,听完资深名师的课堂演绎,我才深刻认识到百年教育, 来不得半点浮躁,教师的教学研究,不能浅尝辄止。而自己就像 森林中的一株小草,比起教坛这芸芸般的原野是多么的渺小。通

   过这次学习,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努力改善教学上的不足,强 化专业知识,希望能与各位老师共同学习,以求进步。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6

  语文课堂教学本来就是教而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学校的 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我的课堂我做主”,力求达到的效果是“百 般红紫斗芳菲”,即鼓励每一位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针对 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

  什么是个性?我的理解是别人有了的方法,你可能也有;但 是你有了的,别人不一定有。这是你自己独有的方法或思路,就 是你的个性。就个性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就是在保证课堂气氛 融洽、和谐,课堂各个环节流畅,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的情况 下,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语文基本素养,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 和不同的教学环境而施行的属于自己的语文课堂。

  真正的个性化语文课堂应当是精彩的、唯一的。虽然每位教 师在施教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循教育原则和教学规律,但必须要 有属于自己的思维,像写毛笔字一样,一开始练习,我们要描红、 仿影、临帖,这都是一个仿的过程,这个过程作为刚走上工作岗 位的青年教师来说,是不可少的。但是真正达到个性化的语文课 堂教学,就像自己创作出一幅书法作品一样。需要我们自己去选 择纸张是横幅还是竖幅;字体是真草还是隶篆;章法布局怎样美

   观大方,装裱怎样才能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点。具体的做法需要老 师们自己去揣摩、去参悟、去实践。

  最近,经常进行创新语文课堂大赛只类的活动,我想创新的 课堂一定是体现自己个性化的课堂,只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别人 还没有想到或没有做到,那才是创新的。但是创新必须是正向的、 高效率的、高品质的,就语文课堂来说,就是让大家一看课,就 觉得非常舒服,并且耳目一新。真正做到“行家一出手,就知有 没有”。就像于丹教授所体会的关于侠士的几个境界:刚出道的 少侠不知天高地厚时,往往都佩带着锋利的宝剑,能削铁如泥, 但往往都是屡战屡败;当他们成长为大侠时,就会用软铁剑、钝 铁剑,但往往能够克敌制胜;当他们成长为一代宗师或成为某一 派的掌门时,就会不再佩带任何武器,而世间万物都是武器,往 往能够呼风唤雨,叱咤风云,战无不胜;等到了独孤求败的境地, 就连招式都没有了,无招胜有招。这无招之招,也就像我们是一 位语文教师走进课堂中,就等着你的学生向你发出各种各样的招 式,而你总能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用自己高超的语文综合素养, 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和谐课堂。

  所谓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新理念并不再提倡,这样限制了 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违背了教育规律,不利于 培养个性飞扬的学生。我们的语文教学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成 功的教学模式,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青岛张伟老师的“球

   形教学法”等,当时全国各地也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出了 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但是经验不能复制,风格不能模仿,方法 不能盗版,水平不能克隆。所以我们提倡每位语文教师可以针对 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 基本形式。并逐渐修正它,养护它,发展它,以便形成特色,成 为个性。

  像我们学校里已经有许多教师形成了自己的语文课堂基本 形式或有些正在形成基本教学思路,如王海燕老师的“读—悟— 启—品”课堂教学基本形式。主要有三个流程:之一,师生同读, 不限形式,单凭心性,读出疑问,读通文意;之二,合作交流, 主要是感悟、启迪;之三,让学生品读欣赏,丰富词汇,提升素 质。另外还有孙桂莲老师的“以读理解,摘仿共赏”,张善玲老 师的“批注课文”,林伟老师的“中心环绕式”等等。都形成了 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初见成效。

  我们的课堂既需要慷慨激昂的豪气,也需要文才飞扬的俊 美,需要小桥流水的朴素清淡,也需要春风扶弱柳的亲切温馨。

  不管你现在处于一个什么位置,一定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找 到自己的位置。成为语文课堂真正的主人。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7

   感谢学校领导给我的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这次新理念课堂 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让每一个听课的老师都受益匪浅。其中窦桂 梅、熊海滨这两个名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窦老师在讲安徙生童话《丑小鸭》中,紧抓题眼——高贵。

  走近丑小鸭,走进安徙生。丑小鸭的成长就是安徙生的成长,读 文再读人。教材主题的挖掘,指向高贵——苦难中怀有梦想,幸 福中拥有谦卑;不再是教材中“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

  这不愧是窦桂梅的手笔,不愧是大家的手笔!

  其二,窦老师对教材的处理——二度开发,也就是超越教材, 让课本成为基础知识,拓展跟课本有关的新知识教给学生,令我 大开眼界。在此之前,我们经常说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读懂文 本以外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愿望等。但均不得其法,感觉收效 甚微。那么,窦老师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改编后的三年级的 课文、才数百字的《丑小鸭》与原译文数千字的《丑小鸭》对比, 选择片断,在幻灯片上,一一对比,引导学生对比品读。读出童 话语言的味道:诗意、幽默、丰富、含蓄。其中有几个环节也是 叫人拍手叫绝的。

  ①像指导小鸭出生的部分,老师把文字纵列排出来,问学生 像什么?生回答像一首诗。于是配乐,师生诵读。这一环节,让 学生感悟到安徙生的童话就是诗。

   ②又如重点揣摩与品味原文的三个“啄”字,比较、理解公 鸡啄丑小鸭,其它小鸭啄丑小鸭,鸭妈妈啄丑小鸭的感情,让学 生在“啄”字前加形容词,深入感受地读,从而体会作者语言内 涵的丰富。

  ③再如“变成白天鹅后的小鸭把头藏入水里”理解那个“藏” 的含义,感受作者含蓄的表达,感受小鸭的谦卑,并读出童话背 后的味道。

  另外,我还特别注意到,在讲“丑小鸭”一课中,窦老师与 学生对话时她的眼睛在闪光,那是一种热切的目光,一种充满信 任与理解的目光,一种平等交流的目光,一种带着鼓励与赞赏的 目光。这目光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是具有穿透力的,是任何一 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到的,包括听课的老师。课堂上,我们感受到 了激情。她的体态,她的语言,她的眼神,无不在诠释着“激情” 这个词,如铿锵玫瑰。

  听熊海滨老师的课前,在自己的课堂上,我总是习惯了以自 我为中心,按自己的想法去设计课堂,去牵引学生。听了熊老师 的《北京的春节》一课后,我发现,他整节课落实自主学习,使 每个学生学有所获。比如说,在学习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 月十五这几部分时,进行小组研讨:一,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 家听。二,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那么教师在这个环节设计 了 pK 赛,给各组分别命名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

   月十五队。组员共同研讨本组的学习内容,其他组对他们研究的 内容感兴趣的,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提问的价值的可以加分, 答得好也可以加分。整个活动,学习纷纷举手抢答,其间还出现 了不少有价值的回合。教师在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中,起到了组织、 引领、示范作用。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出了老舍先生 语言的味道,使课堂弥漫过年的气氛。像学习“腊八”时,师出 示原文腊八片断与乏味的改写片断,让学生比较,更深一步体会 作者的文笔之妙。另外《北京的春节》介绍了许多特殊的日子, 像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等,作者详细 写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其它略写。师引导学生 理解详写的内容与课题的干系,从而学习详略结合的写作手法。

  我感觉这是一节不同于以往的比赛课,没有了老师的“雄霸天 下”,更多地是老师导学的智慧和学生的精彩绽放。

  熊海滨老师的这堂课告诉我: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宰,他们的 轻松、愉快、自主、精彩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才能构建一 个真实而又精彩的课堂。

  经过这些天的听课学习,从这些名师身上,我最终明白:只 要用心,什么事都可以从复杂到简单。每件事都是通过推敲、磨 练、努力才能变得应付自如。

  

篇五: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

  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 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 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 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班班通、投影仪等其他辅助器材, 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 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 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

   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 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 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 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 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 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火烧云》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 响。该课件存储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课文朗 诵配上图片,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 GIF 小动画 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 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 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 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 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 自己对本节课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 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 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四、教学评价

  1.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 空间,使教育摆脱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2.能有效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

   材施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养 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能克服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教 师的劳动强度,进而促进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 程。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