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调研报告4篇

篇一: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调研报告

  融合促发展 实现新跨越

  —经信局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县委农村工作领导组: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习 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的重要讲话精神,经信局遵照县委、县 政府的相关安排,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 路,立足县情农情,坚持长短结合、目标导向、问题导向, 深入系统研究我县乡村振兴需要解决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 题,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发挥助推作用,经信局配合发 改局、县农委分别就拓展农村就业渠道、推动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 系、经营体系、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对我县部 分农村及域内企业进行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拓展农民就业渠道方面:我们通过对不同类型区的 经济结构、企业规模、农民就业状况进行调查了解,本着通 过转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培育大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产业, 增强吸纳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的宗旨, 提出如下建议:

  1、压缩劳动力的供给,维护和扩大耕地面积,这是缓 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矛盾的一项长远的战略性措施。调整

   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农业 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等。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 移,实际上就是种植业劳动力向林业、牧业、的转移。就我 县实际情况而论,农业内部就业天地也较为广阔。发展林业、 畜牧业等目前待开发的农业资源前景可观。

  2、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劳动力内部转移。农村剩余劳 动力在农村内部转移,就是从农业生产领域游离出来的劳动 力向工商业等非农业产业转移。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乡镇 民营企业。从目前我国农村资源状况和乡镇民营企业的发展 潜力看,乡镇民营企业仍然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 道,也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所在。

  二、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方面:农村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加快推进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工作重 要组成部分,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城乡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此,我局 通过对部分农村调查了解,结合大同市的政策模式和经验, 对比分析我县实际,就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工 作提出如下调研报告:

  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民营企业作为 全面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政策引导、财 政扶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大型民企 投资农村(如制定对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民企实行免税

   10 年的税收减免政策),充分调动民企投资农村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既要充分利用民企的资金,更要注重利用民企现代 的管理理念,特别是在污水处理净化、垃圾处理利用、新能 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充分发挥民企的重要作用。支持和引导一 批有实力的企业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排头兵。大力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好城市与农村协同发展的通 道,保护好农村特有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以实现国家引导、企业 投资、群众受益的最终目标。

  三、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方面:我局通过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特别是科 级、金融、流通服务的“三农”情况的实地调研,以及对我 县畜产品、黄花、杂粮等特色农业市场竞争力,包括品种、 科技、装备、“三品一标”、农业品牌等分析,特提出如下 调研报告: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核心是要 促进农业供给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更好适应资源与环境 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在快速发展中资源环境的 制约越来越大,在产量增加中部分农产品出现暂时性或阶段 性过剩,粮食、棉花等库存偏多,但另一方面一些农产品不 能满足需求,大量进口。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要着力围 绕人的需求发展生产,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

   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 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此,必须下大力气夯实农业基 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划定 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 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提高农业 发展的物质技术支撑水平。必须不断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在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 产能,树立大食物理念,科学审视国内农业资源潜力,合理 安排农产品生产优先序,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四、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方面:通过对农 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特别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终端消 费品的研发定制、农产品加工转化、物流销售、休闲农业和 乡村旅游的调研,结合我县实际,特做如下调研报告:

  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这是提高农业产业 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 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有效举措。近些年,我国农 业产业发展很快,但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 十分突出,特别是随着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进口农产品对国 内农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必须从农业产业体系整 体谋划,着眼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 合发展,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提高农业产业的综 合效益和整体竞争力,让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利

   益。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注重将新技术、新 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到农业产业中来,借鉴工业等领域的成功 范式,加快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 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经营组织方式变革。积极开发农业多种 功能,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加快发 展乡村旅游等现代特色产业,拓展农业的内涵、外延和发展 领域。

  广灵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7 年 1 月 19 日

  

篇二: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调研报告

  -----

  鹰潭应用工程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 通知》(教职成司函〔 2016〕37 号),根据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执行方案》的通知 (赣教职成字〔 2016〕33 号)文件精神,为推进学校建立教学质 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结合我校 实际,特制定我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 [2015]6 号)、《教育部关于印发 <职业 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 2015-2018 年) >的通知》(教职成 [2015]7 号)和《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 通知》(教职成司函 [2016]37 号)精神为指导,以完善质量标准 和制度、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 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学校切实履 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 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 )工作机制,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任务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 展为宗旨, 参照《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参考表》 , 建设基于学校办学实际、体现工作效益的学生培养工作状态数据 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数据平台作用,利用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工

  -1-

  ---------------

   -----

  作状况,强化人才培养过程质量监测,为省教育厅抽样复核与科 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报告提 供数据基础。建立学校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 证制度体系。

  (一)建立符合教育部数据系统架构要求的职校人才培养工 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并充分发挥数据管理系统的作用,促进学 校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我提升。

  (二)建立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 运行机制。明确诊改工作的重点、要求、周期和组织,并按照工 作制度常态化周期性实施教学工作诊改。

  (三)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强化质量意识,构建全员、 全程、全方位的内部质量监控、保证机制。

  (四)以诊改工作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创新。

  三、组织领导

  为认真做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学校成立由 校长任组长的诊改工作小组,具体如下:

  组 长:易想春 副组长:俞万华、万华、甘露、唐三一、熊晖、夏翠英 诊断小组:各处室负责人(主要涉及的处室:党政办公室、 组织人事处、宣传统战处、教务处、各学部、学生处、招生就业 处、团委、总务基建处、对外合作交流中心、职业培训中心、网 络信息中心) 改进小组:以处室为单位,组长为处室负责人,成员为处室 负责人指定每个诊断点的数据采集人员。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教务处负责人 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工作诊断与改进小组日常工作。各处

  -2-

  ---------------

   -----

  室主要负责人,负责本处室诊改工作,平台数据管理由网络信息 中心负责。

  四、实施步骤

  (一)制定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2017 年 3 月前) 1. 制定规划 明确年度建设任务,编制年度工作计划,按目标管理法层层 分解落实,任务完成与绩效考核挂钩 ( 1)结合诊改要素重新梳理学校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是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蓝图,规划体现学校 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决定这学校未来的定位和高度,结合诊改要 素制定切合学校实际、具有真实指导意义、切实可行的规划,是 制定专项规划、分年度规划和处室年度计划的依据,坚决杜绝纸 上画画、墙上挂挂的模式。

  ( 2)拟定三年工作诊改推动计划 学校依据十三五规划学校年度任务,拟定三年工作诊改推动 计划。作为学校本年度工作依据,也为处室制定年度计划提供依 据。

  ( 3)分年度制定各处室实施计划 各处室依据学校年度任务,结合处室发展方向,制定本处室 的目标任务,目标任务要描述具体可检测,符合处室工作实际, 经努力可达到。年度工作任务是根据目标任务进行的再细化,建 有工作任务树,每项工作任务均有完成的标准、时间、责任人, 年度工作任务有自定的目标任务,自定的目标任务着重于创新与 特色。每个处室结合岗位职责,制定本处室岗位标准和相应的考 核标准,考核标准包括了任务完成过程的行为和态度、完成的结 果,考核权重以任务难易度、重要度、创新性进行分配。

  -3-

  ---------------

   -----

  (二)建立过程性考核指标( 2017 年 10 月前) 建立绩效考核系统,实现过程性考核体系。转变工作模式, 优化专业、课程规划。

  (三)建立数据采集平台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 统,及时掌握和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况,依法依规发布社会关注 的人才培养核心数据。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引入数据采 集与管理平台,在学校进行源头采集数据,为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和分析工具,同时也能引导学校规范管理和办学,以数据作为关 键管理依据,了解自身问题、挖掘问题内在关联,以便针对问题 进行改善,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从而带动质量提升,建立数据平 台一方面完成教学工作诊断任务,一方面通过保障体系的建立提 升学校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

  1. 信息化平台管理系统建立,完成系统配置,数据初始化。

  ( 2017 年 9 月)

  2. 完成对采集指标的分解工作(参照学校操作手册) ,并对信息 采集员进行培训。

  ( 2017 年 10 月)

  3. 完成数据上传工作。

  ( 2017 年 11 月)

  (四)建立诊改工作评审考核体系 ( 2017 年 12 月以后实施) 根据建设——诊断——自评——改进的工作思路,确定各项

  工作的诊断与改进流程,构建自主诊改

  8 字螺旋上升机制,即:

  规划目标——制定标准——方案实施——执行报告——生

  成系统处室自我诊断、提交诊改报告——学校抽样复核——学校 反馈复核结论和改进建议——复核结论应用(绩效考核、校内通

  报)。

  学校诊改工作办在共同研究、分析调查数据,汇总社区、家

  -4-

  ---------------

   -----

  长、师生、专家和同行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完成对学校发展目标 及策略的诊断分析,写出自我诊断报告。

  “诊改小组”根据数据 平台分析结果和各处室诊断报告,总结判断学校在办学理念、教 学工作状态、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状态、制度建设与运 行状态,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诊改措施和改进要达到的目标。诊 改建通过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写入年度质量报告,并写入下一 年学校年度工作目标,校内自我整改周期为三年。

  1. 建立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组织机构。成立学校诊断改进工作 小组,并建立学校诊断与改进工作体系;

  2. 召开诊改工作动员会,对整改工作进行动员。并进行培训 辅导,保证各处室能够按照要求开展整改自查工作;

  3. 主要处室对照诊断项目完成现有管理制度的清理、汇总, 并写出学校现状分析报告。

  4. 学校诊改工作领导小组会同主要处室对学校的现状进行深 入研讨。找出学校发展与建设中的短板与不足,并征集改进意 见和建议、提出打造特色、 培育特色的方向与思路、 措施与方法。

  5. 主要处室结合服务对象及需求,对照本处室的管理职责标 准、岗位职责标准,找出本处室的不足、特色与亮点;各学部结 合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专任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和毕业生标准, 对照找出学生管理与学生培养中的的不足、特色与亮点。在认真 分析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及实施时间,写出诊改自 查分析报告。

  6. 信息中心面向相关责任处室开展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 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的数据收集汇总工作,经学校诊改工作领导 小组研究审批后在校内网公示。

  7. 学校诊改工作小组组织人员对主要处室进行诊改工作检

  -5-

  ---------------

   -----

  查,找出不足,并提出整改意见;凡经学校检查不合格的处室, 继续补充相关材料,完善诊改措施。

  8. 完成学校诊断改进工作自查报告,准备复核汇报材料、诊 改资料等。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确保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学校教学诊改工作 小组,为该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机制保障 以学校绩效考核诊断制度为切入点,对实施的各项工作结果、 过程、达标情况进行考核诊断,将考核结果与激励挂钩,实现各项 工作目标并不断创造性地超越原定目标,为教学诊改工作运行形成 动力机制。

  (三)经费保障 根据诊改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科学分析实现目标任务所需 的资源条件,提供必要经费支持。按照学校“十三五”规划预算 的经费,依据经费预算、使用制度,保证经费足额投入、合理使 用,为目标任务完成提供资源保障。

  (四)技术保障 组建由信息中心、数字媒体、后台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 技术团队,负责学校信息化数据管理平台的规划、建设、运行维 护工作,为诊改工作长期持续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鹰潭应用工程学校 二〇一七年九月十二日

  -6-

  ---------------

   -----

  鹰潭应用工程学校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参考表

  诊 断 诊断

  诊断点提示

  诊诊 断 断 原因

  项 要素 规划目标 目

  现状

  主要诊断点

  部 结 分析 门果

  1. 在校生规 1. 在校生总数

  1. 学校类型 模

  2. 升学、就业学生

  和层次定位 2. 开设、新 占比

  2. 专业设置 增、撤消、停 3. 招生专业数量、

  1.1 数量与结构 招专业数量

  结构

  党政

  办学

  定位 3. 在校生规 3. 专业招生 4. 各专业学生数量 办公

  模

  计划:面向、 分布及趋势

  室

  4. 社会服务 类型、层次、 5. 毕业生去向分布

  面向、类型、 数量等

  及趋势

  规模

  4. 社会服务 类型、规模

  6. 各类社会服务数 量统计及趋势

  1. 知识、能

  1. 辍学学生比例及

  力、素质标准 1. 当年毕业 趋势

  1.

  办

  1.2

  2. 毕业生双 率 证书平均获 2. 当年毕业

  2. 应届毕业生双证 书获取率

  人才 取率

  学

  生双证书获

  招生 3. 应届毕业生就业

  培养 3. 毕业率

  理

  取率

  率及趋势

  就业

  念

  目标 4. 毕业生平

  3. 当年毕业

  办 4. 应届毕业生对口

  (

  均就业率

  生就业率

  率及趋势

  5. 毕业生平 4. 毕业生对 均就业对口 口率

  5. 上届毕业生满意 度及趋势

  率

  1. 学校德育 1. 当年德育 目标、内容、 课程建设计

  1. 德育工作机构、 队伍建设情况

  1.3 素质 教育

  途径 2. 德育工作 队伍建设 3. 体质达标 率 4. 学生违纪 率控制目标 5. 创新创业

  划 2. 当年班主 任队伍建设 计划 3. 在校生体 质达标率 4. 当年学生 违纪率控制

  2. 德育课程开设情

  况及其建设成果

  3. 德育工作队伍建 学生

  设成效

  处

  4. 应届毕业生体质

  实际达标率

  5. 当年学生实际违

  纪率

  -7-

  ---------------

   -----

  教学建设

  目标

  6. 当年创新创业教

  6. 素质教育 5. 当年创新 学建设成果

  标志性成果

  创业教学建 设计划

  7. 已建成素质教育 标志性成果

  6. 当年标志 性成果建设

  8. 社会实践活动开 设情况及成果

  计划

  2.1 专业

  建设

  1. 专业设置 数量、结构、 特色

  2. 专业建设 标准 3. 专业教学 标准

  1. 专业设置、 调整计划

  2. 专业教学 标准制定计 划 3. 各专业建

  1. 招生专业数量、 结构(新设、停招、

  撤销)

  2. 各专业在校生数 量分布及趋势

  各学

  3. 各专业录取数

  部

  状态

  4. 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定 位

  5. 专业建设

  设目标 4. 专业建设、 改革、竞赛、 服务项目计

  划

  4. 就业率低于省内 同类专业平均值专 业占比 5. 专业建设标志性

  成果

  2.

  标志性成果

  教

  1. 当年课程

  学

  建设项目

  工

  2. 当年课程 1. 完成课程建设项

  作

  1. 课程体系

  标准制定计

  目数

  建设规划

  状

  划

  2. 已制定课程标准

  态

  2. 课程标准 3. 当年校企 数

  建设目标

  合作开发课

  3. 校企合作开发课

  2.2 3. 校企合作

  程

  程数

  课程 开发课程

  各学

  建设 4. 校企合作

  4. 当年校企

  4. 校企合作开发教

  部

  合作开发教

  材数

  状态 开发教材

  材

  5. 课程建设标志性

  5. 规划教材 5. 当年规划 成果

  使用比例

  教材使用比

  6. 规划教材使用比

  6. 校本教材

  例

  7. 校本教材开发数

  开发规划

  6. 当年校本 量 教材开发计

  划

  -8-

  ---------------

   -----

  2.3 课堂 教学

  与实

  1. 校领导深 入实践教学 场所人均次 数 2. 学生评教 覆盖面 3. 社会评教 覆盖面 4. 实践项目

  践教 学状 态

  开出率 5. 以教学工 作研究为主 题的校党政 联席会议次 数 6. 教学事故 控制目标

  3.

  师

  1. 师资队伍

  3.1 建设规划

  资

  专任 2. 师资队伍

  队 教师 数量与结构

  伍

  队伍 3. 师资队伍

  建

  建设 能力与水平

  设 状态 4. 师资队伍

  状 培养提高

  态

  1. 当年校领 导深入实践

  教学场所计

  划 2. 当年同行 评教覆盖面 目标

  1. 校领导听课、听 说课人均次数 2. 校领导深入实践 教学场所人均次数

  3. 当年学生 评教覆盖面 目标 4. 当年社会 评教覆盖面

  目标

  3. 同行评教覆盖面

  4. 学生评教覆盖面

  5. 社会评教覆盖面

  6. 实践项目开出率 7. 校党政联席会议

  各学 部

  解决的教学问题数

  5. 当年实践 量

  项目开出率 8. 教学事故数量

  目标

  9. 学生迟到、缺课

  6. 当年以教 率(迟到学生人次

  学工作研究 /100 生·周;缺课

  为主题的校 党政联席会

  学生人次/100 生·周)及走向

  议安排

  7. 教学事故 控制目标

  1. 当年师资 队伍建设计 划 2. 当年师资 队伍数量与 结构 3. 当年师资 队伍教科研 计划

  4. 当年师资 队伍培养提 高计划

  1. 师资队伍数量

  2. 师资队伍结构

  3. 专业带头人和骨

  干教师数量 4. 教师培训类型与

  数量

  5. 教师在专业中配

  置数量

  6. 教师教研、科研、

  各学 部

  技术开发和社会服

  务成果 7. 外籍教师数量 8. 教师企业实践情 况

  9. 专任教师“双师

  -9-

  ---------------

   -----

  型”比例 10. 实践教学专职 指导教师数量

  3.2 兼职 教师 队伍 建设 状态

  1. 师资队伍 建设规划 2. 师资队伍 数量与结构 3. 师资队伍 能力与水平 4. 师资队伍 培养提高

  1. 当年师资 队伍建设计 划 2. 当年师资 队伍数量与 结构 3. 当年师资 队伍教科研 计划 4. 当年师资 队伍培养提

  1. 师资队伍数量

  2. 师资队伍结构

  3. 专业带头人数量

  4. 教师培训数量

  各学

  5. 教师在专业中配 部

  置数量

  6. 教师承担校内实 践教学学时

  高计划

  1. 当年教学 基础设施建

  设计划

  1. 学校占地面积、

  2. 当年校内 建筑面积

  1. 教学基础 外实践教学 2. 校内实践教学基

  4.1 教学

  设施建设规

  基地建设计

  地数量、建筑面积、

  4.

  划

  划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

  资 投入 2. 校内外实 3. 当年日常 值

  及基

  各

  源

  践教学基地 教学经费投

  础设

  3. 校外实践教学基 学部

  建

  建设规划

  入计划

  地数量

  设 施建 3. 日常教学 4. 当年师资

  设状

  状

  经费投入规 队伍建设经

  态

  4. 日常教学经费投 入比例

  态

  划

  费

  5. 教科研经费、教

  5. 当年教科 学改革经费预算执

  研经费、教学 行

  改革经费预

  算

  4.2 1. 图书资源 教学 建设规划

  1. 当年图书 资源建设计

  1. 纸质图书总量

  网络

  2. 当年新增纸质图 信息

  -10-

  ---------------

   -----

  资源 建设 状态

  2. 共享信息 资源系统建 设规划

  划 2. 当年共享 信息资源系

  书数量

  中心

  3. 当年电子图书总 量

  3. 专业教学 资源库建设 规划

  统建设计划 3. 当年专业 教学资源库 建设计划

  4. 专业教学资源库 等级、类型、数量 5. 校本数据采集、 管理与使用

  1. 专业覆盖面 2. 当年合作企业数 量

  1. 当年校企

  合作数量与

  5.1

  1. 校企合作 规划

  深度

  校企 合作 2. 校企合作

  2. 当年校企 合作制度建

  体制、机制建

  5.

  状态 设规划

  设计划

  制

  3. 当年校企

  度

  合作内容

  建

  3. 接受顶岗实习学 生比例

  4. 录用应届毕业生 对 外

  比例及趋势

  合作

  5. 企业捐赠数量

  交流

  6. 企业输送兼职教 中心 师数量

  7. 企业接受教师企

  业实践情况

  设

  8. 校企合作研发成

  与

  果

  运

  1. 现代职业

  1. 学校章程

  行

  学校制度建 1. 当年现代 2. 学校内部治理结

  状 5.2 设规划

  职业学校制 构

  态 学校 2. 学校章程 度建设计划 3. 学校规章制度

  管理 3. 学校教学、 2. 学校教学、 4. 管理制度执行情 党政

  制度 学生、后勤管 学生、后勤管 况

  办公

  建设 理等制度建 理等制度建

  5. 校园卫生与安全 室

  与运 设规划

  设计划

  情况

  行状 4. 教学管理 3. 教学管理、 6. 学校依法办学情 态 队伍、学生管 学生管理队 况

  理队伍建设 规划

  伍建设计划

  7. 教学及学生管理 人员数量与结构

  -11-

  ---------------

   -----

  1 质量保证

  体系建设规

  划

  5.3 2. 教学工作

  质量

  诊断与改进

  监控

  制度建设规

  状态

  划

  3. 教学督导

  建设规划

  1. 当年质量

  保证体系建 设计划

  2. 教学工作 诊断与改进 年度计划

  3. 年度督导

  工作计划

  1. 质量保证制度及 组织体系

  2. 年度自我诊改报 告

  3. 年度质量报告

  教务

  4. 年度督导工作总 处

  结

  5. 学校数据上传时

  间与质量

  6. 评教覆盖面

  6.1

  学生

  反馈

  1. 在校生满意度调查结果 2. 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

  1. 上届毕业生对口率及趋势

  6. 需

  6.2 用人

  2. 上届毕业生转岗率及趋势

  求

  3. 上届毕业生升迁率及趋势

  方反

  方馈

  4. 新生报考原因分析

  反

  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馈

  1. 地市级以上评审项目结果 2.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学生职业能力鉴定结果

  6.3 3. 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项目评审结果

  其他

  4. 地市级以上师生竞赛获奖情况

  5. 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表彰情况

  学生 处

  招生 就业 办

  党政 办公 室

  综

  合

  诊

  断

  结

  论

  改

  进

  工

  作

  建

  议

  -12-

  ---------------

  

篇三: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迅速推进, 乡村振兴的提出也是农村发展新的篇章,乡村振兴的实现需 要探讨其发展动力和发展本质,与城镇化结合,走农业规模 化之路,田园综合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一、乡村振兴提出的背景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 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 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 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 提升;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 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 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二、国外经验借鉴 1、日本——一村一品 日本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以振兴产业为手段,以促进 地方经济发展,振兴逐渐衰败的农村为目标的“造村运动”。

  在此运动中最具知名度且影响力全日本乃至亚洲世界各国 的则是由大分县提出的: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以地方特色 产品为基础来发展区域经济的“一村一品”运动。

  2、荷兰——农民成为“企业家” 19 世纪欧洲很多国家都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农产品的大 量进口,大部分其他国家都采取限制的措施,阻止这些廉价 的农产品进入本国,以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荷兰着力于在 国内创造更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条件,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研究, 开发优质的教育,为农民提供技术推广服务和职业培训,使 得荷兰农场更具有竞争力、农民拥有更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的重要原因。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也推 动了农业的发展。政府的角色是制定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使 农民合作社的利润可以合理地在农民之间分配,而政府只从 中提取其中的一小部分利润,把农民变成“企业家”。

  三、乡村振兴的思考 1、乡村振兴的前驱动力——城镇化 《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有个故事:松茸产地的凌晨 3 点, 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穿过村庄,母女 俩要步行走进 30 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雨让各种野生菌疯

   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为期两个月的松 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 5000 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 苦付出的回报。

  “一般来说,走一公里才能找到一朵松茸。”卓玛说。

  松茸是:一城人参桌上的美味食用菌,甚至还远销日本。在 香格里拉雨季的每天凌晨 3 点出门上山找松茸,如果去晚了, 松茸就被别人挖走了。

  这一集叫《自然的馈赠》,蕴含了两个重要的经济原理。

  一方面,松茸的产出完全是天赐的,产量固定,如果村民组 织协调,可以早上六点、七点去采摘,从而避免凌晨三点出 门这种辛苦。但是因为采松茸的人多,协调成本上升,这样 的组织很难出现,这也是农业规模经营迟迟难以实现的原因。

  减少农业人口,有利于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在土 地资源和产出都接近极限,无法提升的时候,要提高农民的 收入,那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减少农业人口。

  从人类文明史上来看,乡村衰落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是城市化和工业化驱动的必然结果。乡村振兴的本质,实际 上是要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格局,提高农民收入。中国的 城市化进程才刚刚过半,即使按照目前的速度,城市化水平 大约每年提高 1 个百分点,要达到发达国家 75%左右的城市 化率,中国也仍然需要 20 年。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这一 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如果城市中第二、第三产业持续发展, 城市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就业岗位不断创造,未来农村人口

   持续进程就是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农业人口的减少,农业必 然走向规模化经营,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将同步提高,城乡间 收入差距必将减少。

  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能带来规模效益,城市化是规模经 济最重要的体现。规模经济体现为三大效应,一个是分享效 应,比如基础设施建设,人口越多平均成本越低。第二个非 常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外部性。人员的高度密集,所带来的 思想碰撞和火花能够带给人不断的学习和前进的动力。第三 方面就是匹配效应。在大城市里面每个人,所做的事情更加 细致,分工更加明确。这些都将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目前存在的一些所谓的“城市病”,主要成因为市 区人口分布失衡,城市治理体系不完善等,而非城市人口规 模真的到了逆城市化拐点。乡村振兴也不是忽视城市化的作 用,相反,乡村振兴必须依靠城市化的持续发展,进一步实 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2、乡村振兴的发展根本——农业规模化 在依托城市化的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后,农业 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土地流 转面积已经达到了 4.71 亿亩,占家庭联产承包的耕地比例 达到近 36%。从流转方式来看,存在转包、转让、合作、互 换、出租、入股等多种形态。伴随着土地流转的持续推进, 我国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

   型农业经营主体竞相发展,总量达到 280 万个;同时,新 型职业农民不断壮大,总数超过 1270 万人,成为农业现代 化发展的引领力量。

  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有诸多好处,包括①有利于提高农业 劳动生产效率:土地的集中流转,机械化劳动,耕地成本、 人力成本、土地成本都相应下降,将大大提高产出效率;② 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规模化的经营,可以面对市场进 行农村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各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从而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③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

  规模化经营可以突破传统经营耕地小、资金少等局限条件, 无论是新产品的推广、新技术的引用,还是有机绿色等各项 标准的统一,都成为可能……等等,但是目前在我国没有农 业保险和政府高额农业补贴的情况下,耕地实现规模种植也 有难以避免的风险,这需要各方面政策的完善和支持。

  整体而言,当前中国的农业规模化经营目前还处在野蛮 生长状态,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所 带来的效益将逐步凸显。

  3、乡村振兴的后驱动力——农业+ 振兴乡村,根本解放劳动力,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 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农业生产受要素限制,在一定意义上产 值存在局限性,要提高农民收入,更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因此提倡在农业的基础上“+”,如农业+互联网,建立直 销渠道,减少中间损耗;农业+地产,为城市居民提供第二

   居所,为养老群体提供养老场所;农业+旅游,农业休闲旅 游,农业观光旅游等,各种形式的农业+,目的都在于此。

  2017 年 2 月 5 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 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条件 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 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 示范。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 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目的是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 三产融合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也是当下农业+X 的综合提 法。

  四、结语 乡村振兴的实质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时代的需要。

  乡村振兴之路已然开始,但任重道远,我们应在乡村发展的 过程中深入探究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篇四: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调研报告

  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

  巧。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 的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 为前提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曾经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潜能,深刻地 改变了我国农村面貌。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老化和减少,农村土 地零散化、碎片化,土地产出低效化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并逐步滞后 于现代农业的要求,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坎。近年来围绕落实农 业农村改革部署,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通过土地 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创新经营体制的方式,我们 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现状及难题 街道村地处街道北面,距离城区 2.5 公里,下辖 7 个村民小组, 现有农户 519 户,农业人口 1781 人,现有耕地面积 1947 亩,人均耕 地约 1.09 亩。在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为了体现公平 原则,将耕地分级搭配,整田整土划割为若干小块分到农户,导致每 家每户承包经营的耕地零散分布。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外出务 工人员增多,在家的“留守农户”接手耕种承包地,使地块分布更加 零散。如村 5 组其中一户农民 3.5 亩旱地被划分成 10 余块,最小的

   一块地只密植了 3 株柑桔。分散的土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是难以进行机械作业,耕作效率低;

  二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相互掣肘;

  四是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难以有效运行;

  五是对外土地流转涉及农户多,难以协商一致;

  六是地块分割产生了较多不能耕作的边界,浪费了耕地资源。围

  绕**这一难题,近年来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通过 承包权入股、土地预流转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耕地的“团聚”和适 度规模经营,劳动效率和经营效益也相应提升。

  二、土地股份制的探索及构想 在村调研发现,虽然群众意识到了承包地散碎化的各种弊端,也 有将土地“集零为整”的愿望,但缺乏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具体路径, 缺乏组织者。如农户间相互可以进行土地调换,但各怀心思,效果有 限;外部业主整体流转集约经营因农户意见不一难以达成。鉴于此, 我们在广泛调研、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 入股、适度规模经营试点的构想:以生产社为单位,以农民自愿为前 提,农户的耕地承包经营权全部入股,土地股份化,对农田进行集中 整理,引进专合社、龙头企业进行成片经营。在具体探索过程中,我 们分别制定了《村耕地成片经营试点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 权预流转协议》等,组织街道及村干部成立了工作小组,通过宣传动 员并与村民们达成一致意见,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情况下,以书

   面协议形式,每户农民将所有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所在村民小组,村民 小组和村集体资产公司完善入股相关手续,实现土地标准化整理和规 模化经营。

  三、土地股份制的实践和成效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街道以村为试点村, 通过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吸引民间投资,以村集体资产公司为主要载 体,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民”的互利共赢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 血橙基地,切实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一)落实三权分置。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后,推进土地股份 制改革,要坚持推进“三权”分置并行,落实好集体所有权,坚持农 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这是开展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前提。在实践 中,稳定农户承包权,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等用益物 权权能;放活土地经营权,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推行由农民一 次性出租让渡土地经营权向入股经营、合作经营等共享土地经营权方 式转变,形成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的新型农业经 营机制。

  (二)规范资源管理。街道村 **** 年注册成立市区社区集体资 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现有山坪塘、渠道、提灌站、村道、村级公 益性房屋等集体资源资产进行清产核资,通过回收分散的集体资产, 对村级“三资”开展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对村集体经济共有人进行 确认,为下一步村集体收益分配提供依据。按照“村集体公司+专业 合作社+农户”的'思路,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村集体公司,

   集体公司聘请专合社和农村经纪人负责生产经营,通过把村集体资源 资产折股量化组建村集体公司,并整合上级财政扶持资金和吸收民间 资金,实现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三方合作和互利共 赢。

  (三)培育主导产业。

  一是以区大规模绿化行动项目(混交林)为支撑,通过新栽苗、 嫁接等方式,规范化种植塔罗科血橙 1000 亩。注入社会化资本,完 成“伙儿山牌”血橙商标注册,通过电商平台开展前期市场拓展、销 售。

  二是林下种植蔬菜、芽菜等,并与公司签订蔬菜订单收购合同, 培育近郊城市保障性蔬菜基地。

  三是发展特色水产和肉牛生态养殖,利用嘉隆竹木专业合作社竹 笋加工废料为牛饲料,牛的粪便作为种植血橙有机肥,实现种养结合、 种养循环。四是培育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结合血橙、蔬菜种植、 有机草莓等产业,融合新村发展和七洞湖休闲体验,打造村田园综合 体品牌,建立 1-2 家星级农家乐、农业公园,形成轻纺园区和南观 路农业旅游示范点。

  (四)优化利益机制。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对村集体经济的带动 作用,村集体公司争取区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 90 万元投入血 橙种植项目,专合社吸收民间资金和技术,通过采取“村集体资产公 司+专合社+农户”的股份合作模式,引导农户、村集体公司和参与 “三变”改革的新型经营主体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形成“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股份联结和合作机制,确定村集体与合作社共占 4 成、 入股农户占 6 成的初次收益分配方案,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股权收益 分配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拟实施经营收益二次返利,切实保障 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居民股东权益。同时,聘请本村种植大户、贫 困户进行长期或临时性工作,以工资收入的形式回馈种植大户和农户。

  (五)开展新村建设。加快“四好村”创建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着力实施农村房屋改造、风貌改造、环境整治、洁净亮化工程;示范 区内农房、道路及沿线人居环境改善逐步提升,适度统一,彰显特色;

  推进乡风文明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完善“一约三会”(村规民约,村 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反黑会),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 文明院落等评比,开展法律明白人、法律进乡村等活动,推动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大力弘扬自强不息、 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

  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2 十年前,四都乡作为松阳县整乡搬迁的下山脱贫乡镇,不少农户 下山搬迁到县城周边生活,村里的房子、田地、山林被大量闲置,乡 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十年后,四都乡大力发展精品民宿,一些贤 才能人返乡创业,乡村重新焕发新活力。调研组针对四都乡基层党组 织如何利用民宿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课题,展开深入调研,形成 如下调研报告。

  四都乡是松阳典型的山区乡镇。20** 年以来,该乡立足实际、因 地制宜,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生态资源和乡村优势,高起点、

   高标准推进精品民宿建设。截止目前,全乡共有中高端民宿、农家乐 27 家,床位 283 张,餐位 1500 余个,共接待游客 50 余万人,四都山 居民宿的集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增强。

  一、四都乡民宿经济发展的成效与启示 (一)品质引领,政府主动作为。

  一是高起点,开展规划设计。引进国内外知名团队参与规划建设, 先后与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团队开展紧密合作。如平田村 26 幢民 居由多个知名学院的团队联合设计施工。在政策处理之初,村两委干 部主动参与难题**,村民思想不通,实行党员联系户包干制度落实;

  村庄建设进度延缓,村两委干部齐上阵,确保按时完工。

  又如,20** 年 8 月第一家精品民宿“过云山居”试营业,三年 多入住率稳定在 90%以上。业主与村集体良好互动,多次参与“主题 党日”志愿者服务,为村民送上寒冬里的暖阳;20** 年以来,南京先 锋书店、云夕酒店、榔树民宿综合体等先后入驻四都,期间,村主要 干部全程参与,营商环境和谐。

  先锋书店 二是强整合,建设基础设施。四都乡统筹整合,全域谋划,结合 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整合资金,在道路 建设、村庄环境整治、自来水提升、污水治理等方面优先考虑民宿发 展村的配套建设,加大政府投资力度。2014 年以来,共投入政府资金 3000 余万元用于村庄和民宿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三是优保障,提供高效服务。如何利用民宿发展助推村集体增收,

   四都乡陈家铺村、西坑村、庄河村走出了一条盘活存量资源的道路, 将村闲置房产、土地、山林等统一租赁到村集体,为客商提供优质资 源。做好政策处理和要素保障工作,主动对接民宿项目建设各阶段存 在的难题**,形成乡、村、民宿三方联动模式,为业主提供优质服 务。

  (二)内涵发展,民宿共建共享。

  一是立足当地,深挖特色。坚持高品质的规划设计,现已营业的 过云山居、云端觅境等除了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也充分 展示了在地文化,挖掘和突出当地文化元素,乡村特色,在保留中创 新,在创新中显品质。

  二是发挥优势,融入乡村。一方面通过举办萝卜节、乡村音乐节、 乡村论坛、艺术沙龙等风格各异的活动以及与村民共过传统节庆等形 式,进一步融入农村、农民。另一方面村两委邀请设计师、专家等参 与村庄建设,为村庄发展把脉,聘请了王维仁、张雷、叶胜海等 7 人 为乡村振兴顾问。

  三是注重长效,打造品牌。重视民宿自身文化品牌的建设,积极 研发符合民宿特色的 logo、伴手礼等,开展员工服务、礼仪等培训, 组织参加管家、厨师比赛等。

  (三)强村富民,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民宿带动“双增”。四都民宿已初步形成了以江苏、温州、 上海、杭州等城市为主的客源市场,民宿经济进一步壮大,带动了当 地农民就业 500 余人,间接带动相关行业就业 1000 余人,村集体年

   增收 40 余万元。

  二是民宿促进产业。通过民宿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当地产

  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新成立香榧、番薯、果蔬等村级合作社 4 家,全 乡生态循环农业、文化产业、全域旅游等发展势头良好。

  云端秘境 三是民宿改善乡风。随着优秀人才的乡村回归和深入参与,“乡 村振兴”讲习所孕育而生,社会治理格局发生新变化,文化修复、人 心修复于无声处改变着乡风民风。

  调研组也发现四都民宿发展存在一些短板,如民宿的融合度不高, “民宿+文化”、“民宿+农业”等深度挖掘不够,功能比较单一,缺 乏与生活习俗、生态资源、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民宿的同质化现象, 一定程度上存在自然景观类似,文化特色相同,不能充分体现民宿主 人独特气质、内涵,“故事分享”不多。

  二、四都乡民宿经济发展的建议 根据四都乡民宿旅游开发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调研组提出如下 发展策略。

  一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乡村民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应始终放在“乡村振兴”和“三农”战略的大背景下谋划,否则就丧 失了生命力。下一步,要树立与村集体、村民共融共生的发展意识, 最终于村集体之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二是深化一二三产融合。要鼓励民宿业主树立对农业、农村、农 民的行业特色、空间要素、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意识;要加强对当地

   原汁原味的人文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做好“民宿+文 化”、“民宿+农业”等文章。

  通过五年的探索和发展,四都乡在民宿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 效,坚持以党建引领村庄发展,在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乡 村文化复兴、生态环境保护、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治理有效等方面走 出了乡村振兴的“四都模式”,为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迈 出了新步伐。

  

推荐访问:工作队 振兴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