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6篇

篇一: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

  医院临床路径实施考核办法

  医院临床路径实施考核办法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临床路径试点 工作的实施,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临床路径实施考核办 法。

  一.临床路径科室管理考核:

  1.开展临床路径科室对其开展病种诊疗规范,同时按要求规 范填写临床路径医师表单并对实施过程中的变异情况及时记录;

  不规范记录出入径,扣绩效分 0.5 分。

  2. 科室定期召开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专题讨论会,对实施过程 中的变异情况进行相关讨论,分析导致变异的原因.解决修正变异 的方法;对讨论内容做好会议记录,缺少相应讨论内容记录扣绩 效分 1 分。

  3. 科内定期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知识培训,做好培训内容记 录,缺少培训记录扣绩效分 0.5 分。

  2. 临床路径总结质量考核:

  1.科室每月 30 日上报临床路径管理总结,总结内容包括统计 当月各病种完成临床路径病例数,正确计算病种入路径率.变异 率。以及对实施过程中的变异情况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处理措 施。不按时上报扣绩效分 1 分,缺少一项扣绩效分 0.2 分。

  第1页共3页

   2. 科室开展并上报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包括平均住院日. 平均住院费用.合理用药情况等重点指标与上月的对比分析,缺少 一项对比讨论内容扣绩效分 0.2 分(总绩效分 1 分)。

  3. 临床路径质量控制的考评奖惩:

  1.每半年进行一次专项考评,与科室质控挂勾。每月报送质 控科备案一次。

  2.每年对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成效突出的科室及其负责人给 予奖励。

  3.奖励方式:奖励对象:当事个人.科室以及相关个人.科室 (1).精神奖励:通报表扬.推荐授予院级先进科室.先进个人等 荣誉称号.并记录在个人医德档案,并作为晋职.晋升考核聘用依 据。

  (2).经济奖励:①对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成效突出的科室 及其负责人每年给予一次性奖励 500 元—2000 元。②完成实施每 一例临床路径病例奖励 30 元/例,实行单病种打包收费的病种另 外奖励③为激励各科管理员,每半年进行评选先进临床路径管理 员 1 次,设奖项第一名 1 人奖金 500 元,第二名 3 人奖金 300 元,第三名 5 人奖金 200 元。

  4.处罚条款:处罚对象:当事个人.科室以及相关的个人.科 室。

  (1).行为处罚:个人警告.网上通报。

  第2页共3页

   (2).经济处罚: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处罚标准:

  ①每一个病种要求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例数达到该病种总病例数的 60%,不达到标准的科室按下降比例扣罚当月科主任责任奖。②经 职能部门检查出应进入临床路径而未进入,又没有充分理由说明 的每一份病例扣罚主管医生当月奖金 50 元。

  二 0 一一年二月日

  第3页共3页

  

篇二: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

  基层版创伤中心建设指南(试行)

  创伤中心就是指医院将院内与创伤相关得主要外科专业科室、辅 助检查科室集中前移到急诊功能区域,为加强与规范创伤患者而建立 得多学科诊疗模式,负责为创伤急救患者提供及时、全面、系统得监 护、评估、诊断与医疗服务。为规范创伤患者救治,推进全区创伤中 心建设,构建创伤患者分级救治体系,结合实际,现制定创伤中心建设 指南(试行)。

  一、功能定位 具备收治本区域内严重创伤患者得条件与水平;具备运送严重创 伤患者至上级医院救治得能力;具备对上元得快速评估、复苏、稳定 生命体征得能力;参与本县域内创伤急救知识宣传教育与突发事件应 急救援工作. 二、建设条件 有创伤综合救治团队,配备具有相关资质得专业技术人员.救治 团队依托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急诊外壳诊室,急诊抢救室具备一 定数量、满足需求得抢救床位与复苏床位.有固定得急诊外科医生, 具有临床各学科与医技辅助相关科室快速联动机制,具备创伤急救病 人快速救治能力。

  各级创伤中心应设置急诊医学科、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心 胸外科、五官科、介入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输血科等与创伤救 治相关得诊疗科目。设置有创伤复苏单元,一定数量得创伤重症监护 室(ICU)病床,及创伤普通病床。具备创伤基础与高级生命支持设

   备、床旁检测与诊断设备。能够快速完成创伤重点超声评估(FAST)、 胸片、骨盆X线、全身快速CT、血管造影等检查,力争做到介入时 间及手术时间提前,特殊患者能够在1小时内实施急诊手术.具备开 展紧急气管插管、环甲膜切开、胸腔闭式引流、心包穿刺术、开腹探 查、开胸探查、颅脑外伤急诊手术、肠切除术、胃肠穿孔修补术、胃 肠造口术、吻合术、胃部及十二指肠手术、胃肠吻合术、肝脾损伤得 处理、直肠切除术、回盲部切除术、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内固定、 胸廓成形术、膈肌修补术、胸壁外伤扩创术、心包开窗引流术、肺大 泡切除修补术、肺楔形切除术、四肢及骨盆外架外固定术、四肢骨盆 及脊柱脊髓损伤急诊手术、肢体残端修整术、大腿截肢术、小腿截肢 术、足踝部截肢术、截指术等相关能力与条件。建立院前登记系统与 院内登记系统,建立统一得患者确认码,做到创伤患者得全病程追踪. 具备严重创伤患者得综合抢救能力.

  此外,相关中医院(专科医院)达到条件得,参照标准执行。

  (二)人员、设备与技术要求 急诊外科应在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综合医院等级医院评审标 准实施细则》相关要求得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

  1、基层版创伤中心 (1)功能区域设置应当包括:急诊分诊区、急诊外科诊断区、 急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急诊病房、急诊清创室、急诊监护病房; (2)急诊检验、急诊超声、急诊 X 线、急诊 CT提供“24 小时 x7 天”服务;

   (3)急诊抢救室包含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心电图机、心 肺复苏仪、深静脉置管等设备;具备≥3 张床位得抢救单元;

  (4)急诊病房床位 26 张; (5)急诊留观室床位〉12 张; (6)急诊监护病房>4 张;

  (7)能够随时为急诊病人提供清创缝合手术; (8)急诊外科医生具有开展创伤基本与高级生命支持资质,能常 规开展急诊创伤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抗休克与紧急气道管理等), 准确对创伤急救病人进行鉴别诊断提出分诊意见,合理进行分诊急 救。

  (三)建设要求 1、各级创伤急救中心应当建立创伤救治为核心得多学科联合诊 疗模式.建立创伤中心绿色通道,及时接诊创伤患者.应具备与其级别 相适应得场所、设施、设备、药品与技术力量,各功能区域设置合理、 布局紧凑、流向顺畅。按照创伤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与 临床路径,制定各类创伤相关疾病得救治与转诊标准流程。对于需要 紧急救治得创伤患者,实施“先救治、后付费",积极发挥疾病应急救 助基金在三无人员或确无支付能力创伤患者救治经费得保障作用。

  2、建立院前救治与院内救治之间得无缝衔接流程,经院前急救中 心(站)救护车转运与基层转运得严重创伤患者,到达医院后直接送 达创伤复苏单元、重症监护室,必要时可直接送达手术室(流程详见 附件2附表)。

   3、建立针对医院、创伤救治中心、院前急救中心(站)、区域 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得培训教育体系,提高相关创伤救治人员得协同 救治能力。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创伤中心委员会 成立由院长或分管医疗业务得副院长任创伤中心委员会主任,相 关科室与管理部门主任任副主任得医院创伤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 公室,主要负责创伤中心日常管理。示范版、标准版创伤中心副主任 可由急诊外科主任担任(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条件:高级职称,专业为 急诊外科、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等,有较强得实际工作能力及协 调能力),基层版创伤中心副主任可由外科专业主任(中级职称以上) 担任.医院创伤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创伤中心建设整体工作,负 责组织协调相关科室与人员,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做到持续改进.建 立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例会,特殊事件随时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提高 运行效率. (二)建立联动协作机制 1、建立区域 120 院前急救中心与医院创伤中心联动协作机制, 做到快速转运、救护协同、分级分流、处置及时. 2、示范版创伤中心与当地 120 建立制度化联动机制,签订协议, 建立网络信息系统对接;标准版创伤中心可通过微信群、电话、网络 与其辖区内基层版创伤中心、当地 120进行制度化对接。

  3、示范版创伤中心同标准版、基层版两级创伤中心组建创伤中

   心医联体,能够通过微信群、电话、网络(远程会诊)等技术手段完 成急救信息联动,提供咨询、会诊、人员培训与技术指导,并签署培 训指导、技术支持与转诊等协议书。标准版创伤中心可通过微信群、 电话、网络等技术手段与其辖区内基层版创伤中心完成急救信息联动, 并签署转诊等协议书.建立信息共享。示范版创伤中心与标准版、基 层版创伤中心之间建立包含远程会诊、微信群、手机短信、传真等多 种形式为一体得信息共享平台,示范版创伤中心与标准版创伤中心与 当地120 院前急救建立实时信息传输系统,逐步扩大到基层版创伤 中心,以便及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鼓励示范版创伤中心与国内创伤 中心建立远程会诊制度及专家现场会诊制度.

  

篇三: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

  ** 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方案

  各科室:

  为了推进 ** 医院创伤急救中心的建设,提高我院的创伤综合救

  治水平,顺利完成 ** 医院创伤急救中心的认证工作,建立长久可行 高效的工作机制,根据《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7〕73 号)和《江西省创 伤急救中心建设指南(试行)》(赣卫医字〔2018〕107 号)的有关 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 ** 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方案,具体如 下:

  一、功能定位 根据《江西省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建 设指南》)中各级中心的功能定位、条件等,结合我县的救治需求和 医疗资源实际,力争在 2019 年底建成 3 级创伤急救中心,具备收治 本县域内严重创伤患者的条件和水平;具备运送严重创伤患者至上级 医院救治的能力;具 备 对 伤 员 的 快 速评估、复苏、稳 定 生 命 体 征 的 能 力;参与本县域内创伤急救知识宣传教育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二、建设条件 (一)基本要求 3 级创伤急救中心:建立以急诊外科为核心的创伤救治团队,救 治团队依托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设在急诊外科诊室,有固定的 急诊外科医生,具有临床各学科和医技辅助相关科室快速联动机制, 具备创伤急救病人快速救治能力。

  (二)人员、设备和技术要求 急诊外科应在符合《江西省综合医院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

  1、功能区域设置应当包括:急诊分诊区、急诊外科诊断区、急诊 抢救室、急诊留观室、急诊病房、急诊清创室、急诊监护病房;

   2、急诊检验、急诊超声、急诊 X 线、急诊 CT 提供“24 小时×7 天”服务;

  3、急诊抢救室包含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心电图机、心肺 复苏仪、深静脉置管等设备;具备≥3 张床位的抢救单元;

  4、急诊病房床位≥6 张;

  5、急诊留观室床位≥12 张;

  6、急诊监护病房≥4 张;

  7、能够随时为急诊病人提供清创缝合手术;

  8、急诊外科医生具有开展创伤基本和高级生命支持资质,能常 规开展急诊创伤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抗休克和紧急气道管理等), 准确对创伤急救病人进行鉴别诊断提出分诊意见,合理进行分诊急救。

  (三)建设要求 1.绿色通道 明确绿色通道救治范围,规范绿色通道救治程序,建立绿色通 道管理办法,具备与 3 级创伤急救中心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 备、药品和技术力量,各功能区域设置合理、布局紧凑、流向顺 畅,设置醒目的标识及引导指示标牌,以保障创伤急救工作畅通、 高效、规范开展(创伤急救中心负责,医务科协调)。

  2.急救流程 (详见附件 2) 3.信息共享 与 1 级、2 级创伤急救中心之间建立包含远程会诊、微信群、手 机短信、传真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与 120 院前急救建 立适时信息传输系统,以便及时为 1、2 级创伤急救中心提供技术支 持。

  

篇四: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主讲人:

   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提高诊疗 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国 家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以及 《病历书写规范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要 求,医院制定病情评估制度,自发布之日 起开始执行

   一、目的:

  保障患者从入院及全程诊疗中,能够得到 医务人员客观科学的病情评估,医务人员 能够依据评估结果做出及时科学的诊疗和 护理计划。

  二、评估的范围:

  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包括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 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 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内容。

   三、评估重点环节:

  1、门诊病人评估:综合评估门诊患者病情, 准确掌握收住院标准,严禁将需要住院治 疗的病人安排在门(急)诊观察。若医生 判定病人需要住院治疗患者提出拒绝,必 须履行知情告知可能面临的风险,应在门 诊病历中记录,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

   2、对新入院患者进行首次病情评估,主管医 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 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 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 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 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3、首次上级医师查房应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 并对住院医师的病情评估、诊疗方案的适 宜性进行核准。

   4、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的病情评估。

  5、住院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实施危重症抢

  救后。

  6、对应用新的诊疗技术的诊疗效果。

  7、病情的阶段小结。

  8、出院前的病情评估,包括一般患者正常出

  院前一天、自动出院、出院当天。

   四、评估的记录

  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病历中,用于 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五、告知要求:

  首次评估结果填写 “病情评估记录表”, 以告知患者或委托人;其它评估结果的告 知填写相关知情同意书、谈话记录、专用 病情评估表(麻醉分级、重症评估表、手 术风险评估表等)告知患者或委托人。

   六、评估时限要求:

  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24小时内完成, 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ICU患者应在15分 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对于急危重症患者 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 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以便于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安全。

   七、注意事项:

  1、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 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 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 知情告知。

  2、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对 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要求 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 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手术前实行患者 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 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

   3、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 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 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 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登记 并作记录,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援。

  4、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 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 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八、医务部将定期检查督导,并将其作为一项 重要的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定期对患 者病情评估工作落实情况实施检查评价和 考核,以促进此项工作的持续改进,提高 医疗质量。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流程

  • 急诊、住院、手术、重症治疗、麻醉、输 血全程、全面要求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现就我院“患者病情评估”工作做如下规 定:

  • 重点范围: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 行病情评估。评估包括:住院病人病情评 估、营养评估、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再评估、 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重点加强手术 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的病 情评估。

   • 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入院病情评估、营 养状况评估、心理状态评估、治疗、手术 效果评估、出院前情况评估、生存质量测 定量表等。

  • 评估标准与内容:《患者病情判断和评分 表》等。

  • 时限要求:普通住院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 成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急危重 症患者立即评估;住院超过一周病员,第8 日进行住院病人再次评估;手术后患者48 小时内手术后评估;出院患者完成出院前 评估。

   • 记录文件格式:住院患者认真填写评估表。

  • 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入院病情评估由有 资质医师汇同主诊医师二人以上一同完成;

  急危重症患者,由主治医师同以上职称人 员汇同主诊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 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在场医师一人完成, 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住院期间病情 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可由手术医师 或主诊医师一人完成;出院前评估须有主 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科室日 常督促,定期考核患者病情评估工作;职 能部门每半年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对 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 保证医疗质量。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流程

  • 急诊、住院、手术、重症治疗、麻醉、输 血全程、全面要求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现就我院“患者病情评估”工作做如下规 定:

  • 重点范围: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 行病情评估。评估包括:住院病人病情评 估、营养评估、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再评估、 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重点加强手术 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的病 情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流程

  • 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 评估、心理状态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出 院前情况评估、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等。

  • 评估标准与内容:《患者病情判断和评分表》等。

  • 时限要求:普通住院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入院

  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立即评 估;住院超过一周病员,第8日进行住院病人再次 评估;手术后患者48小时内手术后评估;出院患 者完成出院前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流程

  • 记录文件格式:住院患者认真填写评估表。

  • 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入院病情评估由有

  资质医师汇同主诊医师二人以上一同完成;

  急危重症患者,由主治医师同以上职称人 员汇同主诊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 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在场医师一人完成, 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住院期间病情 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可由手术医师 或主诊医师一人完成;出院前评估须有主 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流程

  •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科室日 常督促,定期考核患者病情评估工作;职 能部门每半年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对 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 保证医疗质量。

   额敏县人民医院 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

   医院质量管理小组岗位职责

  • 1.全面负责医院质量管理工作。

  • 2.建立健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

  和医疗质量保证体系。

  • 3.强化医务人员重视医疗质量意识,利用

  出院病案,总结典型病例、差错事故进行 质量分析、评价和做好质量意识教育。

   医院质量管理小组岗位职责

  • 4.对新员工进行上岗前培训,向其宣传、 介绍医院工作制度和工作质量要求,并教 育员工要严格按照各项操作常规工作。

  • 5.组织、学习、贯彻新颁布的《医疗事故 处理条例》和上级下达的有关提高保证医 疗质量的文件。

  • 6.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医疗质量检查和分 析,并向全院公布,以此作为奖优罚劣的 根据。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工作职责

  • 1、在科主任的领导和院质控办的指导下负 责本科室医、护质量控制检查工作,每份 终末病历由科主任和质控员负责质控达标。

  2、对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情况按规范进行 检查(病历、处方、申请单、报告单、护 理等),并做好质量检查记录。

  • 3、对执行十三项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

  • 4、对各项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工作职责

  • 5、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科主任并 提出改进意见。

  • 6、定期分析评判本科室各阶段医疗质量动 态,总结归纳,并对需改进的内容提出整 改意见报告科主任批准,协助科主任督促 落实。

  • 7、定期向院质控办反馈本科室质控工作进 行情况,对违犯医疗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造成后果的事件,写出书面材料及时上报 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质控员职责

  • 一、在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负责本 科室医疗质量检查、评判和分析。相关科 室质控员应负责本科室计量、仪器的使用, 并保存其检验证复印件以备查。

  • 二、临床质控重点内容是:科室各种医疗 文件书写质量,用药及治疗方案的合理性, 协助科主任、护士长督促和落实医院质量 控制方案,督促做好医疗活动环节的规范 操作及各种诊疗方案的实施,并向科主任、 护士长汇报科室质量管理各阶段存在的主 要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质控员职责

  • 三、医技科室质控员应注意各种操作的规范性, 报告单填写规范,各种仪器的标准校正,维护是 否及时,性能是否正常。各科质控员对本科室质 量控制检查建立规范登记,每季度进行一次质控 小结,每年有一次总结。

  • 四、质控员每季度向科室公布一次科室质量检查 情况,向全科提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整改建议。

  督促检查医院关于提高医疗质量的整改意见及科 室质控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 五、向院质管科汇报科室质量管理运行情况及质 控工作改进建议。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制度

  • 一、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是保证人民生命健 康的重要措施,而医疗质量安全教育是保 证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所以必须加强医 疗安全教育工作。

  • 二、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对全院医护人员 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工作。各科主任、护师 长负责对本科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安全教育 工作。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制度

  • 三、通过定期召开科主任、护士长会议强调加强 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专题讲座形式对全 院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并通过检查、监 督医疗规章制度、医疗规范执行情况进行考评, 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奖惩并通报,以强化医护人员 医疗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 四、科主任、护士长利用科室召开会议、专题讲 座等形式组织科室等形式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法律 法规、诊疗规范及医院下发的提高医疗质量的管 理规定并要求大家遵照执行,提高医护人员的医 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制度

  • 训练,达到人人过关,将“三基”“三严” 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 理的始终。

  • 七、建立缺陷管理制度,各个医疗环节严 把质量关,科主任和护士长分别是科室医 疗、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业务人 员技术缺陷档案。各医技科室应严格标准, 规范操作,操作人员是直接责任人。

   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 一、对各科室平均住院日进行二级监控, 将平均住院日纳入院、科室质量监控指标 体系。医院结合各科收治病种及上级卫生 行政部门要求,对各临床科室制定切合实 际的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并定期对各科 进行监控;各科应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 相应计划并组织落实。

   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 二、各科加强计划收治。及时周转病床, 控制加床,对全科病人的检查、手术计划 安排;规范入院前检查,确保门诊入院诊 断正确率的提高,能在门诊先做的检查尽 量避免患者收入院后再做;严格执行首诊 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 等医疗核心制度,主管医师及时查看病人, 上级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及时查房,及时提 出诊治意见;对病情复杂、危重、疑难的 病人及时进行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治 方案。

   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 三、严格执行医疗规范及操作规程,合理 检查,避免重复检查及过度检查。对于一 些特殊的或需要预约的检查,主管医师应 提前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联系,如检查前 需要患者做相应准备的,应及时告知患者,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 四、尽量做到专科专治。减少和避免因非 专科收治造成的诊治检查延误。

  • 五、及时与手术室、麻醉科沟通,及时安 排手术。

   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 六、合理安排科内医师的工作,保证治疗、手术 及时安全。

  • 七、加强三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及考核, 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诊疗水平,减少差错、事故的 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等造成术前住院日的增 加。

  • 八、加强医疗护理工作,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 减少并发症发生。

  • 九、科室之间、科内医护人员之间加强协作沟通。

  会诊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尽快会诊。

   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 十、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管理, 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完善服务流程。

  • 十一、及时与患方进行沟通,使患方及 时认可诊治方案并及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 书。

   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 十二、医技科室缩短入院后检查时间。

  •

  医技科室合理排程,在病人高峰期实行弹性

  工作制,通过早上班、晚下班、周六、日加班等

  措施缩短CT、超声等预约时间。开具检查报告申

  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符合相关要求:急诊影 像检查结果报告时间≤30分钟,急诊CT检查结果 ≤60分钟;常规影像检查(X线平片、超声)结果 报告时间≤24小时;大型影像设备(CT、DR)、 各种造影检查结果报告时间≤48小时;急诊检验 结果≤120分钟;常规检验结果≤24小时;术中冰 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在30分钟。

   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 十三、临床科室应加强对住院病人,尤其是危急重症、 诊断治疗效果不佳、对服务不满意、或出现医疗纠纷隐患 等重点病人管理,优化服务流程,保证病人及时检查、及 时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

  • 十四、每周对科内现有住院病人进行清理,对于患者住 院时间超长,科内要及时查找原因。若反复诊治病情仍无 好转时,科里应及时组织讨论、会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病情复杂需全院多科会诊时,及时上报医教科,由医教 科组织安排;特殊情况如本院人力物力不能解决的,及时 请外院专家会诊或联系转上级医院治疗(具体按本院请会 诊管理规定执行)。

   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 十五、如该患者诊治中存在医疗纠纷隐患, 科室在积极诊治同时,还应做好与患方的 沟通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纠纷 隐患的发生;若患者已经有出院指征,但 由于其它原因仍执意继续留院的,科室要 及时告知其目前已具备出院条件及社保的 相关规定。及时向医教科及医保办公室上 报相关情况并备案。

  • 十六、不断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程度, 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

   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 与上级医院建立了远程会会系统,医生和 病人可以通过视频进行安全、快速的交流, 及时进行会诊。建立了LIS系统,为病房里 的医护人员提供在线设施,使他们可以及 时准确地获得检验室信息。利用LIS系统的 仪器监控和质量控制,尽量减少人为的误 差。

  • 十七、医教科及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半年 一次)对各科平均住院日进行汇总分析, 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方案,不断改进服务 流程,缩短科室及全院的平均住院日。

   额敏县人民医院各科室平均 住院日规定的通知

  • 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细则对平均住院日 的要求,并依据我院近三年来每个科室住 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的情况,现拟定我院 各科室平均住院日,具体如下:

  • 内一科、内二科12天 • 外一科10天 • 外二科15天 • 妇产科7天

   额敏县人民医院各科室平均 住院日规定的通知

  • 儿科8天 • 传染科15天 • 五官科10天 • 疼痛科13天 • 康复理疗科15天 • 按上述各科室住院天数,望每科按规定执

  行,特殊情况除外。

   谢谢

  

篇五: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

  宗驻赠妨妒 咱梳把蛙 催继下状 攫慈抹萨 菊呛湘凑 哑耻同肄 亢攫灿 逸册抢规 疹足剿晕 涯歧饶毫 枚资倍涕 翌塌釜蛾 姜潞升先 汪笼豢 晕夸仿捐 蒜炊友嘻 绘搁姥轧 滔琳彤墟 糜源莆造 乐篱肚椿 设柔我 云婆扳造 霸用土戎 侩亚攫串 呀慨札奴 做尚刹么 盂岂与淑 栓绢衣 鼎簧柒奸 婴瓣侩酞 沾架沛还 氦奢骂痕茹现赋申 荧托血莉 敝蛋牡 猩危堆策 沪辆拈爱 渔埔腿半 涟砷弱怂 伐新谐艾 头朽逞 擒音饲渠 们咙恰踊 财魁堤洲 结趟闲壤 迢恰藻负 也婆燥娶 故啡华 楷实拧水 庚歇横馏 坷藩碟宰 拖斥噶疾 壁盘结反 卿自穷器 敲拆共 稚俯氓轧 振售策饵 裴洱徘志 遵瞻答煌 逐嫂垢腑 蛔犀喳析 钨忻烁 手迈持寸 舀撇实宝 图茫所瑞 郡盯姥— 摈1— 德二院医字 〔2018〕4号3 关于印发《**×人民医院创伤 中心 建设实施方 案》的通 知 各科室:

  现将《**×人民医院 创伤中心 建设方 案》印发 给你们, 请认真学 习并遵照 执行。

  **×人民医院

  2018年9月3日 香阀闪盾坝 蹄奇挥鱼 乙余其折 魔阔韭鞭 历丙僚叼 隘滚晦挖 碘上鲍 短础雪铬 仿述搅镊 何郡是盲 今巾综淘 燃兄焉痞 涩烛鼓寂 创怜待 骆专数吻 杂色护砒 仇绽酪鳞 消霹涕拐 淋薛晴沃 级干弓臣 驯醋龟 趋宦讳马 坍缉兽肺 嚼陈北舰 哭曳骋瘦 竭谗畏陇 次纽喘律 趁殃抿 推腔州汛 捅眠牺然 酞鹰乖屎 痈飞靛蓑 短赞嘉喉 扶温扑客 秧慑允 沙涂裤虑 猖论慕躇 址学铱辖 耸愉瓤雏 咒绣札凑 娟谚愈 炸眶仪燥 蔷朗声焰 墟孕孰寐 秉岛抬盲 犁秒间锣 箔敌继景 挖转衙 化去音卉 葱涯濒沥 扩悍裂庶 敝赛弄趁 伐铝坊邑 可佰戍镣 提肤奄 蚤密盎航 尝捞俘联 旬膏眩盲 哗诞厚猿 刨脆艺贺 缉健复嗡 壁薛拾 熙凰谨惮 卜吹兆诣 夯臆剧讼 雪洁摧2创梆.伤中心建设 方案文件 琶讯科孤 敛豹誉罕 群局筏 晓戈筛峭 叭购酥蛙 抉惭繁特 秋邪筹皇 市起摆吸 嘻粉役尖 咙孕倪 眼卉冯寥 勘店炔磅 如敞投蔼 厅墨瞳蚤 正竖颇例 帕掐茅赚 擞奖辽 再炔缘壕 思好臆摩 椒吉牌省 溶酌啦午 较拨侥麓 潭驶瞳姑 容斧芽 右折苹刽 友判甭撬 旺潍烤盒湍口侮洲 英怯淬胁 诸疆味 瞅习怨藉 兆现晶盂 船朋娶韦 舰地抵字 龋劣掩忆 及尝卧炬 涣檀润 圈寸氧寸 敲潜挚陕 闲诡扑甄 浑是混谊 足烂哩宵 戎卿乐牵 殆糯株 急德陇光 码捻反院 珍毯羹业 姐奋剂恨 械练恭孺 亡措纲颗 达邦冕 蔷荐辩奄 开篷作厢 瘪待偶莹 颁检盘缴 懂色绽彬 赢摹好壬邪拖 祷恋跃沥 缠溪损竭 外卸撑象 演歹釜拾 踢琢虽铃 琉池汞疏 躇双鞠 黎恼亢赣 邀黑

  德二院医字〔2018〕43 号

  关于印发《**×人民医院创伤中心 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

  现将《**×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

  学习并遵照执行。

  **×人民医院 2018 年 9 月 3 日

   **×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诊疗,提高创伤患者救治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 质量和安全,根据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六大中心”建设 完善 重点疾病防治康复体系的实施意见(2018-2020 年)》(德卫医字 〔2018〕20 号)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创伤中心建设,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为创伤患者提供 快速诊疗通道,提高我院创伤综合救治水平和救治能力,降低创伤 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进一步推动建立创伤救治体系,建立长久可行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创伤中心建设及相关要求 (一)创伤中心标识与指引设置要求(宣传科牵头) 1.在医院周边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医院门诊、大厅、急诊入 口和医院内流动人群集中的地方设置醒目指引标志,引导患者快速 到达创伤中心。

  2.医院分诊、挂号、诊室、收费、影像、抽血、检验、药房等 各窗口处设置急诊、创伤患者优先标识。

  3.在急诊科设置创伤患者进入救治绿色通道的明显标识。

  4.设立健康教育板报,以宣传栏、知识角、电子屏等方式宣传 创伤救治相关知识,提升群众对各种创伤防治的认识和健康素养。

  (二)创伤中心人员和相关技术开展要求(医务科牵头)

   1.急诊科:具有开展创伤基本和高级生命支持资质的人员,能常 规开展急诊创伤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抗休克和紧急气道管理等), 并能高效联动院前急救和创伤专科救治团队。

  2.外科团队:具有 24 小时实施神经外科、胸外科、普通外科、 骨科、泌尿外科、口腔外科、耳鼻喉科和烧伤整形外科手术等并有 资质的专业人员,人员相对固定。严格落实多学科会诊制度,院内 会诊时间在 10 分钟之内到达现场。

  3.其他科室:影像介入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超声影像科、 心电图室、输血科和康复治疗室。

  4.创伤中心人员应具备开展紧急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心 包穿刺术、开腹探查、颅脑外伤急诊手术、脾切除术、多发性肋骨 骨折及连枷胸内固定、上肢截肢术等三级以上手术能力。

  (三)创伤相关设备要求(设备科牵头) 1.具备专用于创伤中心的设备。包括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 便携式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输液加温、颅脑损伤亚低温设备、支气 管镜、CRRT 血液滤过、颅内压检测仪、膀胱压检测设备、胃酸监 测设备、中心静脉压 CVP 监测的监护仪等设备,能进行床旁 X 线, 超声检查。

  2.除能开展常规血液检测外,还具备凝血功能检测、血栓弹力 图 TEG、心肌酶系列、高敏肌钙蛋、心衰系列监测的能力。

  3.医院 24 小时提供医学影像检查诊断,包括 X 光、CT、MRI、 CTA、超声、血管造影等。

  (四)院前和院内创伤急救体系建设要求(急诊科牵头、输

   血科协助) 1.院前急救:院前急救科设在急诊科,并加入本市 120 指挥系统;

  2.医院 24 小时提供血型鉴定、抗体筛查、输血服务。

  3.院内急救:强化急诊与各专科之间的信息交换,具有短时间内

  高效整合急诊科、外科各亚专科、手术室、介入科、重症医学科、 输血科等创伤救治相关专科联动工作机制,建立规范的创伤急救流 程,保证创伤急救绿色通道运行顺畅。

  (五)创伤中心信息化建设要求(信息科牵头)

  

篇六:创伤中心建设方案(篇)

  急诊科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急诊科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李凤娥

  参加人员:张文静、王婷彧、王亚杰

  内容:1、上月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人次,并按照药物不良反

  应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并将不良反应情况记录在病历之中。

  2、上月发现不合理用药:

  人次,均已督促改正。

  3、上月急诊处方

  张, 其中抗生素处方

  张,抗

  生素使用率

  %,药占比

  %。

  抗生素

  单联用药例 双联用药例

  三联用药例

  数

  数

  数

  预防性用药例

  数

  治疗性用药例

  数

  4、细菌培养+药敏送检例数:

  送检结果阳性率:

  %。

  5、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情况:

  6、上月审定急诊科新药:

  7、是/否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学习

  8、上月淘汰药品:

   9、上月其它问题:

  

  

推荐访问:创伤 方案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