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前景拓展5篇

篇一: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前景拓展

  议题式教学的课堂架构与设计

  微信群:中政参渝南开

  论

  坛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 沈雪春

   第一篇章:议题式教学的概念和价值 第二篇章:议题式教学课堂架构 第三篇章:议题式课堂教学设计 第四篇章:议题式教学的简易工具

   第一篇章:议题式教学的概念和价值

   一议:什么是议题?

   子议题1:下列哪些问题是议题?

  问题 真理是可以被人为修改的。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道德是政治的最佳境界吗?

  解决方式 判断

  讲授

  N

  辩论

  Y

  商讨

  Y

  作业

  N

  商讨

  Y

  聊天

  N

  考试

  N

  商讨

  Y

   1 议题的性质特征︱问题研究的方式角度

  聊:话? 题 练:习? 题 考:试? 题 研:课? 题

  议题?

  商量、论证、辩论、评析等

   子议题二:下列哪些课题是议题?

  议题范畴

  议题

  研究者 国家 研究对象 资料收集方法

  生态环境 问题

  资源使用 问题

  河川整治工程 (1997)

  物种和环境 (2008)

  小白鲸的动物权

  Ratcliffe Castano 赖志忠等

  矿产开发(1999)Pedretti

  英国

  哥伦比 亚 台湾

  加拿大

  37名15岁 教室观察、半结 中学男生 构式访谈

  9-10岁 课后访谈 女生

  111位六 开放式问卷 年级学生

  27名五、 教室录影观察记 六年级学 录、问卷调查 生

  --摘自朱玉成的《科学教育新思维-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

   2 议题的性质特征︱问题研究的纵深程度

  课题(或项目)

  议题 话题

   子议题三:下列哪些经验性陈述或问题是议题?

  1.我头上没长几根毛。

  2.我的家乡有何变化? 3.你爱我吗?

   3 议题的性质特征︱问题落点的思维水平

  议题

  我被拒聘是因为没熟人吗?

  分析

  解释

  我被拒聘是因为没熟人

  经验

  我被拒聘了

  议题:存在争议或有不确定性的问题所组成的不明确的复合体。

  --(朱迪丝·博斯《独立思考》)

   ! 结论

  不在长相在议味 不看心动看行动

   4 议题的性质特征︱议题的含义

  议题:通过商讨、辩论来阐释或 辨析的问题复合体。

   5 议题类型︱按议学内容的涵盖范围和形式的冲突程度划分

  议学内容的 涵盖范围

  描述与分类(是什么)(文化的力量有多大) 解释与论证(为什么)(人们为什么有不同的价值观) 预测与选择(怎么样)(怎样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秘密) 整合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何理解依法执政)

  议题

  议学形式的 冲突程度

  阐释性

  描述与分类(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哪些) 解释与论证(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预测与选择(如何从收入分配中品味获得感) 整合类(互联网时代的理性抉择)

  辩论性

  描述与分类(真理是可以被人为修改的) 解释与论证(不工作,政府也要管生活) 预测与选择(要高薪还是要保障) 整合类:(“堵疏”措施的评析与建议)

   二议:什么是议题式教学?

   子议题1:下列哪些是议题式教学?

  做法 教师选一个议题讲给学生听 有5分钟讨论的课堂教学 学生小组关于河川整治的商议调查研究汇报 师生在“模联”活动中集体形成立场文件 教师关于议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师生为解决“动物实验的动物权”问题的教学

  判断

  原因

  × 非活动型课程

  × 非矛盾主要方面

  √ 在议中解决课题 √ 在议中研究项目 × 教师研究的课题 ? 是议题中心教学

   1 词意解读

  商讨、辩论 阐释、辩析

  议题引领 议学为主 学法延伸

  议 题 式 教学 以

  为解决问

  主要方

  的

  (个人或社会)主体 (同化或顺化)过程

  接受式探究 建构式探究 发现式探究

  授受

  ? 建构

  发现

   2 概念界定

  议题式教学是指围绕议题,开 展一系列有逻辑的认知思辨和可选 择的活动探究的教学过程,是以 “议”为解决问题主要方式的意义 建构过程。

   3 基本类型

  议学贯穿式 议学主体式

  阐释类 辩论类 混合类

  描述与分类(是什么) 解释与论证(为什么) 预测与选择(怎么样) 整合(W+W+W)

   子议题2:议题式教学与议题中心教学有何区别?

  议题式教学 ↓

  素养为中心

  议题中心式教学 ↓

  议题为中心

   子议题3:议题式、主题式、项目式之间有何关系?

  主题式 非主题式

  ↓

  ↓

  (一个中心) (多个焦点)

  ↑

  ↑

  一个议题 多个议题

  主题式

  非主题式

  课题式 (项目式) 议题式

  话题式

   三议:议题式教学对知识教学起多大作用?

   1 学生学业发展的需要

  议学内容指向 ↓

  学习效率 学科核心素养

  议学方式指向 ↓

  成长型思维 学生核心素养

   第二篇章:议题式教学的课堂架构

   一议:核心素养框架中的教学目标怎么写?

   1 目标矩阵依据

  课程标准 核心价值

  文化认同 增强文化自信

  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 主干知识

  认同中华文化,树立对待传统 文化的正确态度,主动传承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合实例,阐释文化的继承性

  考试大纲 核心价值

  学科素养

  关键能力 必备知识

   2 目标图谱

  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法治意识 公共参与

  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

  必备品格

  学科素养

  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

  主干知识

  必备知识

  主干知识:最基本的知识及其结构;

  关键能力:创新、批判、合作、交流、自主、信息等(褚宏启);

  必备品格:关怀、信赖、责任、尊重、公平正义和诚实;

  核心价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 目标矩阵例析

  框题: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议题:人大和人大代表如何行使职权?

  结合“元宵节放假”情境,理解和掌握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 位、职权和人大代表的职权、义务,认同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 人大代表的职责;

  通过对人大代表的采访、提案的仿写和论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 作探究和社会建构能力;

  应用、迁移有关人大职权的知识和人大代表职责的知识,培育学 生的政治参与素养和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

   4 目标矩阵例析

  框题: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议题:人大和人大代表如何行使职权?

  通过采访人大代表,分析人大议程,拟定和讨论人大提案等活动, 培养学生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

  通过提案的拟写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人民当家作主”的 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精神。

   二议:一堂课能够组织几次议学活动?

   1 教学要素的显性架构之线鱼模型

  情

  描述性 情境

  境

  论证性 情境

  线 决策性

  情境

  议

  任 描述 务 论证 线 决策

  题

  搜集

  活

  搜集 商议

  搜集

  动 商议

  线

  商议 展示

  展示

  展示

  议题

   2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议题式教学的要素的显性架构

  情

  采访代表 人大议程

  境

  元宵节放 假提案

  线

  元宵节放 假提案

  如何行 使职权

  任

  描述

  活

  调查 搜集

  商议

  展示

  务 决策

  商议

  动 撰写 展示

  线 论证

  搜集

  线

  辩论 展示

  如何行 使职权

   3 教学要素的隐性架构之宝瓶模型 核心素养

  情任 活 羽化 迁移 发现

  活境化 应务用 建动构

  柔化 理解 接受 线线线 经验与知识

  学习素养的本质是心智的灵活转换。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

   4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议题式教学的要素的隐性架构

  核心素养

  情任 活

  元宵节放假提案

  应用 迁移

  辩论

  元宵节放假提案 境

  应用 迁务 移

  撰写 动

  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采访人大代表

  理解

  梳理商议展示 商议提纲采访

  线线线

  对人大的认知与教材关于人大的知识

  教材内容

  一、人民代表大会 1.地位 2.职权 二、人大代表 1.地位 2.职权 3.义务

   第三篇章 议题式课堂教学设计

   一议:议题式课堂教学如何设计?

   子议题1:补充读本上的三则简易设计

  有何共性?

   一、议题式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How

  总原则 议题设置原则 情境设置原则 活动设计原则

  任务设计原则

   (一) 总设计原则

  1.议题贯通 2.思行合一 3.社会建构 4.素养中心

   1 议题贯通

  议 议题 题 子议题 贯 子议题 通 子议题

  子议题

  议学为主

  框题:“我国的社会保障”

  议题:如何在再分配中品味获得感?

  子议题1:你的家庭收入涉及到社会保障的哪些形式。

  调查家庭收入中的社会保障情况

  延伸活动

  子议题2:要高薪还是要保障?

  子议题3:

  评析政府运用再分配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

  子议题4:评析“不工作政府也要管我们生活”的观点。

  演讲:“社保,我想对您说”。

  延伸活动

   2 思行合一

  思

  框题:我国的社会保障

  行

  合

  子议题:要高薪还是要保障?

  一

  思考-辩论-展示-点评

   3 社会建构

  框题:我国的社会保障

  社

  会 子议题:评析政府运用再分配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

  建

  构

  走访调查-商议汇总-展示分享-教师点评

  小组合作 组际合作 师生合作

   4 素养中心

  框题:我国的社会保障

  素

  养 子议题:评析政府运用再分配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

  中

  心

  生活经验 主干知识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二) 议题设计原则

  1.可议性 2.关联性 3.思辨性

   1 可议性

  框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议题: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问题1:近年来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新变化?

  可 框题: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议 议题:人大和人大代表应如何行使职权?

  性

  子议题1: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是如何体现人 大和人大代表的职权的?

  框题:我国的社会保障 议题:如何在再分配中品味获得感? 子议题3:要高薪还是要保障?

   2 关联性

  框题: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议题: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子议题1:中国中车如何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

  关 的铿锵誓言?

  联 框题: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性

  议题: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子议题1:空想社会主义是“真空”吗?

  议题修改:科学社会主义为何科学? 子议题1修改: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社会主义中吸取了 哪些精华?

   3 思辨性

  框题: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

  议题:怎么看待资本社会的兴衰?

  思 子议题1: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子议题2: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辩 子议题3:如何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性 议题:“谁”是资本主义由兴及衰的推手?

  辩题1: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好的时代VS最坏的时代 辩题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科技革命引起的VS固有矛盾引起的 辩题3:推翻资本主义的是资产阶级VS无产阶级

   (三) 情境设计原则

  1.典型性 2.亲和性 3.主题性

   1 典型性

  框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典 情境:港珠澳大桥

  型

  其一:它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突出成就 其二:“港珠澳大桥”的视频具有强大冲击力。

  性 其三,港珠澳大桥中的大国工匠精神为“新征程”

  的学习提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

  生动写照。

   2 亲和性一(上课地点在福建三明)

  框题: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议题:如何看待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亲 子议题1:如何看待世界各地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 和 情境:英法合并方案 性 子议题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情境:英国“脱欧”、黄马甲运动视频

  子议题3: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情境:香港回归,一国两制,香港繁荣

   2 亲和性二(上课地点在福建三明)

  框题: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议题:如何看待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 导入:福建历史上有哪些宝贝?

  亲 子议题一:辩论:没有鸦片战争,起锚于福建的丝绸之路不会没落。

  情境:古代丝绸之路至鸦片战争后没落

  和 子议题二:如 果 杜特尔特(现菲律宾总统)的祖先沿丝绸之路到泰国 ,他会是泰国总统吗?

  性 情境:杜特尔特的祖先(福建人)下南洋谋生 子议题三:若海外友人沿新“海上丝路”而来,你们会怎样介绍中国 道路的历史必然与经验? 情境:海外友人沿丝路参观福建 [延伸活动] 演讲:新“海上丝路”和我的梦。

  [活动情境] “中国梦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扬帆起航”视频。

   3 主题性

  框题:校园礼仪

  情境主题:

  主 教学目标: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能 够判断在校园内怎样表现才算得体,才能符合文明学生的要求,进而能够运用

  题 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掌握在教室、走廊楼梯、操场等不同场合下的校园礼仪 规范,知道校园礼仪对校园生活的重要性。

  性 情境 开启礼仪之门(孔子尊师)

  主体活动

  主要任务

  朗读-回答 描述/了解

  主干建构 教室课堂礼仪

  感受礼仪魅力(周总理礼仪风范)朗读-回答 描述/了解 走廊楼梯礼仪

  分享礼仪智慧(中学生内心独白)朗读-回答 描述/了解 操场会场礼仪

   (三) 活动设计原则

  1.探究性 2.社会性 3.充分性

   1 探究性 [框题: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议题]人大和人大代表该如何行使职权?

  接受式探究

  建构式探究

  发现式探究

   2 社会性 [框题: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议题]人大和人大代表该如何行使职权?

   3 充分性 [框题: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议题]人大和人大代表该如何行使职权?

   (三) 任务设计原则

  1.多样性 2.双重性 3.开放性

   多样性、双重性、开放性 [框题: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议题]人大和人大代表该如何行使职权?

  多样性、双重性、开放性

   二、议题式课堂教学设计步骤

  围绕学科概念→根据学科任务→选择活动方式→落实素养目标

  一看大概念 二看关键概念

  一联学科 二联生活 三联学生

  一可辩 二可议 三其他

  核心价值 育人

  必备品格

  确定议题→分解议题→组织议学→升华议学

   子议题2:议题式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写?

   议题式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How

  依据知识坐标分析教材 基于师生同理分析学情 参考矩阵图式设定目标

  指向意义建构明确任务

  着眼学科概念设计议题 整合典型案例创设情境 根据议学任务设计活动

   1 依据知识坐标分析教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五课《我国的人

  民代表大会》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机关”。本框内容是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政体层面的具体要求,也是第二单元“人

  民当家作主”的主要路径,并为理解下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提供运

  行层面的论据。据此,我们可以设置“人大和人大代表该如何行使职权”的议

  题在“怎么样”层面引领学生理解、应用和迁移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职权

  的知识。

  去哪 本框主要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职权和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职权和义 务,下设一个“探究与分享”及二目:

  第一目“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基于上述“探究与分享”情境的理论分

  析,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地位和职权进行简要

  表述。第二目“肩负着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主要阐述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在哪 、职权和义务。

  哪来

  一目

  二目

  三目

   2 基于师生同理分析学情

  相约 相对

  心灵对话

  相慰 人气值情节

  评估水平

  同理心

  情感对应

  思维对接

  对接过程

  预测错位

  群体性爱好 感染力场境

   3 参考矩阵图式设定目标

  政治 科学 法治 公共 认同 精神 意识 参与

  核心 价值

  核心 价值

  必备 品格

  学科 素养

  关键 能力

  关键 能力

  主干 知识

  必备 知识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教 学目标:

  [写法一]结合“元宵节放假”情境,理解和 掌握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和人 大代表的职权、义务,认同人民代表大会的 地位和人大代表的职责;

  通过对人大代表的采访、提案的仿写和论证 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社会建构能力;

  应用、迁移有关人大职权的知识和人大代表 职责的知识,培育学生的政治参与素养和当 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

  [写法二]通过采访人大代表,分析人大议程,拟定和讨论人大提案等活动,培养学生对 “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

  通过提案的拟写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精神。

   4 指向意义建构明确任务

  在生活逻辑中明确具体任务,在学科逻辑中明确学科任务。

  [框题]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议学任务 一 ]列出采访提纲,寻找人大代表并进行采访,梳理和理解 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

  [议学任务 二 ]描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人大和人大代表的职权 ,梳理教材相关知识。

  [议学任务 三 ]了解提案的表达方式,迁移学科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 公共参与素养。

  [议学任务 四 ]体会人大代表的议事过程,在辨析中培育科学精神和主 人翁精神。

   5 着眼学科概念设置议题-绘制概念图谱

  大概念 关键概念 分解概念 事实性知识

  大概念

  机关 人民当家作主

  关键概念-关键概念

  代表

  地位

  职权---四种权力 职权---四种权力

  义务---三种义务

  分解概念-分解概念-分解概念

  事实性知识-事实性知识-事实性知识

   5 着眼学科概念设置议题-明确议题指向

  1.采访人大代表履职情况

  人民当家作主

  人大和人大代表如何行使职权

  2.商议人大会议议程情况 3.模拟人大代表拟定提案

  4.模拟人大代表讨论提案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议题设置

  议题:人大和人大代表是如何行使职权的? 子议题一:我们身边的人大代表是如何行使职权的? 子议题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是如何体现人大和人大代表的职权的? 子议题三:

  “元宵节放假”提案如何拟定(模拟人大代表议事)。

  子议题四:

  “元宵节放假”提案是否合理(模拟人大代表议事)。

   6 整合典型案例创设情境

  产生(预设、生成);结构(良构、劣构) 情境类型 特色(思辨、两难);功能(柔化、活化)

  要求(典型、亲和)

  当家作主的论证 ↑

  当家作主的决策 ↑

  当家作主的描述

  模拟人大代表讨论“元宵节放假”提案 ↑

  模拟人大代表撰写“元宵节放假”提案 ↑

  采访人大代表发表“元宵节放假”看法

  应用迁移 ↑

  应用迁移 ↑ 理解

  具体任务走向

  情境展开流程

  学科任务走向

   7 根据学习任务开展活动

  活动类型

  辅助活动(搜集、调查、走访) 议学活动(商量、论证、辩论、评论) 延伸活动(形式多样)

  进行议题辩论,讨论提案

  ↑ 进行议题决策,仿写提案

  ↑ 描述人大和人大代表职权

  ↑ 描述人大代表职权

  模拟提案讨论

  ↑ 仿写人大提案

  ↑ 商议大会议程

  ↑ 采访人大代表

  应用迁移知识,培育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

  ↑ 应用迁移知识,提升政治认同素养

  ↑ 理解梳理知识,培育政治认同素养

  ↑ 初步了解知识,培育公共参与素养

  具体任务

  议学活动

  学科任务

   第四篇章 议题式课堂教学卡

   1 议题式教学卡的设计

  框题|议题 教学目标 描述

  子议(问)题:

  情境:

  活动:

  任务:

  论证(或辩论)

  子议(问)题:

  情境:

  活动:

  任务:

  主干知识

  (在“鱼骨”的尖端分别写出三个原因的关键词,包括学科原理和具体原因。)

  决策

  子议(问)题:

  情境:

  活动:

  任务:

  (在“鱼骨”的尖端分别写出三个决策的关键词,包括学科方法表述和具体措施。)

  追问

  情境:

  追问:

  结论:

   2 鱼骨图的绘制

  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

  议 题

  任

  务

  议题

  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

   第五篇章 议题式课堂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估

   3 加总评分简表要素解读

  议题式新授课教学评价简易加总量表

  选项

  权数(★★★★★)

  任务素养化程度

  议题思辨化程度

  情境亲和化程度

  活动社会化程度

   A [框题]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议题]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阐释性)

  目标 任务 议题

  情境 活动

  理解认同,交流合作,责任使命

  理解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布局和混改政策;理解三权 分置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国家鼓励、支持和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我国如何让中国中车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誓 言的? 发展现代农业为什么必须实行三权置? 政府减税降费能使民营企业深耕发展吗?

  中国中车简介,近年来的利润和股本结构数据图;农 村三权分置视频和 中美农业发展要素的对比;亨通集团公司的发展现状。

  读图、采访、阐释、展示

  任务素养化程度 ☆☆☆

  议题思辨化程度 ☆☆☆

  情境亲和化程度 ☆☆☆

  活动社会化程度 ☆☆☆

   C [框题]我国的社会保障 [议题]如何从再分配中品味获得感?(混合性)

  目标 任务

  议题

  情境 活动

  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理解、应用、迁移。

  再分配家庭收入分类,描述社会保障的形式。明确社 会保障的适合度。应用生活经验和相关学科知识辨析 社会保障的意义。结合社会生活,为进一步完善社会 保障提建议,实现知识迁移。

  家庭收入可能会涉及到社会保障的哪些形式? 要高薪还是要保障? 评析政府运用再分配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

  评析“不工作,政府也要管我们生活”的观点。

  家庭收入来源,两种工作岗位,社保的社情民意,网 友的社保观点

  调查、阐释、辩论、展示

  任务素养化程度 ☆☆☆☆☆

  议题思辨化程度 ☆☆☆☆

  情境亲和化程度 ☆☆☆☆

  活动探究化程度 ☆☆☆☆

   总结

  活动型学科课程:玩-好玩-玩好 议题式课堂教学:议-好议-议好

  活动型 可议性 素养化

   我的微信二维码

  我的相关论著

  相关微信群

  议中学之趣 议题式教学交流群

  论著由淘宝或中政参微店经销

   H

  S

  NKS

  A

  *

  

篇二: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前景拓展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案例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 较大变化。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 习的主人。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处理 好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新课 程的理念并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转变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益。结合《树立 正确的消费观》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谈一谈我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如何贯 彻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和体验。

  (一)案例:

  教学流程:

  消费心理——心理篇;

  做理智的消费者——评析篇;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实践篇 教学过程 消费心理——心理篇 导入:消费心理测试:

  师:假如你将来工作之后需要购买手机,你会选择用什么样的:

  A、无所谓,用什么样的都可以 B、外观精美,款式独特,与众不同的 C、只挑贵的,可以拿来攀比的 D、功能齐全,质量有保证,价格适宜的 测试结果:A、 从众心理 B 、 求异心理 C、 攀比心理 D、 求实心理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第 1 页 共 6 页

   消费心理调查:统计学生选择的结果(略)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在学案上面迅速归纳出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评价(利弊两方面)、 态度(时间为两分钟 。

  投影:展示学生填写表格的内容(略)

  师:点评(略)

  消费心理

  特点

  评价

  态度

  从众心理

  仿效性 重复性

  利:劳动产业发展 弊:加大经济负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盲目从众不可取。

  盲目性

  求异心理

  与众不同 标新立异

  利: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和 新产品出现。

  弊:不易被社会认同,代价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过分标新立异不值 得提倡。

  攀比心理

  炫耀性

  弊:浪费金钱,浪费资源。

  不健康的心理,应反 对抵制。

  求实心理

  符合实际

  利: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有利

  大力提倡

  讲求实惠

  师:下面我们一同来分析这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我们对它们的评价如何?以及如何 去对待?(略)

  做理智的消费者——评析篇 师:“月光族”大家听说过吗?(略) 探究活动:消费理财

  师:假如你是“月光族”的理财顾问,你应如何建议他们进行科学合理消费?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略)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第 2 页 共 6 页

   问题一: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略) 3、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现在国家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那是因为在实际消费中浪费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 请看这下列图片:大家看见过这样的画面吗?是发生在哪里的呢? 生:(略) 师,对,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有的同学也许还曾经经历过,下面老师想和 大家做一道计算题,如果每人每月浪费 500 克粮食,全国 13 亿人,一年会浪费多少吨 粮食? 生:65 万吨。

  数据展示:我国 13 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 1/4。如果每人每天浪费 1 元,一年全国 就浪费了 4745 亿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费 500 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 65 万吨粮食;

  如果每人每月浪费 1 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 156 亿吨水! 问题二:

  师:(1)上面的图片和材料启示我们在消费过程中应践行什么样的原则? 生(略)。

  师(2)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生: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角度分析(略) 4、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师: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经济发展要与人口、 环境资源相协调。它对我们的消费提出了哪些要求呢? 生(略)。

  问题三:

  师:什么是绿色消费?其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是什么)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第 3 页 共 6 页

   热点分析:国务办公厅 08 年 1 月 8 日发出《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做出了回应:自 2008 年 6 月 1 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

  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生:(略)。

  师:为什么我国要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为什么) 生:(略)。

  师:怎样才能做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怎么做) 生: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方面回答。

  国家: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监管 企业:执行国家标准、保护消费者利益、社会责任感、废弃产品的处理、循环经济 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节约消费、循环利用 板书设计:学生进行板书设计(略) 课堂小结:(略)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实践篇:

  师:深入社会(校园),联系实际,写一篇 2000 字左右的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心理 调查(要求一月内完成)。

  (二)案例分析 这节课设计了三篇章,分别是:一、消费心理——心理篇;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评析篇;三、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实践篇。这三篇章依次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 情绪不断推进。

  心理篇——创设情境,导入新颖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得到 充分的体现和提高。课堂已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舞台,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之间 进行共同探究。所以,在导入上,教师采用心理测试的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第 4 页 共 6 页

   过分析测试的结果引出我们在消费过程当中会出现的消费心理。在这个环节中,通过 学生动手归纳的方式,在学案上总结出四种不同消费心理的特点、评价和态度,之后 再对学生归纳的结果进行展示和点评。

  片断分析:人们常说,一个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意味着教学成 功的开始。导入是否简洁、新颖、别致,对调动学生学习探究欲望有着至关重要作用, 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开展做好铺垫。在导入上,教师开展了消费心理测试 和测试结果调查,心理测试的内容是如何选购手机的过程,这一设计抓住了学生的兴 趣点,使得他们在参与讨论时可以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较大 的提高,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欲望。在归纳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评价、态度的环节上, 采用学生自主归纳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教师写、教师评一条龙的传统教学方式。

  在点评上,采取边展示学生归纳的结果边点评,使点与评有效地进行,达到了预期的 教学效果和目标,但在展示学生归纳表格结果的过程中,由于投影仪器使用过程所带 来的不便,使得仪器切换耗费了一些时间,展示的表格内容缺乏清晰,影响了展示的 效果。

  

篇三: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前景拓展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为全面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 识和社会参与核心素养,体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综合性和 实践性,《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倡导实 施 “ 围 绕 议 题 , 设 计 活 动 型 学 科 课 程 的 教 学 。

  ” 议题式教学 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为逻辑点,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改变思 维方式为重点,转变教师教学方式,通过精心设计有有统一指 向、无标准答案的议题,以思辨的方式推进教学,营造师生互 动、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的教学形式。议题式教学既是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渠道,也 是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重要渠道,还是提升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质量重要渠道。议题式教学客观要 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突破原有模式,依托“活动” 将“内容要求”与“教学提示”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教学内 容的活动化。

  议题式教学与问题式教学相比,在问题式教学中中的问题 既可以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学过程中 的生成性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有参考答案。而议题式教学则是 在课前由教师在课标研究、教材解析、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 的可以统摄课程的议题,往往没有固定或唯一答案,突破了单

   一问题局限,使议题分析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思 维品质的提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议题式教学与两难式教学法相比,两难式教学主要是通过为 学生创设价值两难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在两难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引导学生思考, 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而议题式教学并不只是追求 价值冲突,而是通过一系列符合学生实际、生活实际以及学科知 识的议题,让学生形成对学科价值的认同,构建学科核心素养。

  议题式教学与主题式教学相比,在主题式教学中,主要是 统整课程知识,找到知识之间的相关性, 然后确定出一个可 以把知识串联起来的主题,它的知识面可能很广,而且会有多 种教学方法的混合;而议题式教学相对来说,更加侧重于让学 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议题 式教学所设计的活动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零散的,都是聚焦 某个具体议题展开的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

  议题既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起点和中心,也是连接教学内容与 教学活动的纽带。据此,议题式教学法将成为实现学科核心 素养目标的主要方法。议题式教学是围绕议题进行的教学, 通过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应对各种复杂社会生活情境问题 的能力。议题式教学的实施将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由 知识导向型向素养导向型的转变。

  一、依据课程目标设置议题 1.设置子议题,使议题具体化

   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离不开恰当的议题。《普通高中思想 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在“教学建议”栏中共为四个必 修模块设置了 34 个议题,这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载 体。解决这些议题是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也是高中思 想政治课教学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但是,这些议题普遍比 较抽象和宏大,具有综合性。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加处 理直接使用,将很难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议题式教学,最终导 致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空谈。因此,对议题进行细化并 设置适当的子议题,是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能够取得成 功的前提。

  2.细化子议题,使议题多元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版)》指出:“议 题,既包含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 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 可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议题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全面理 解议题的内涵至关重要。从形式上看,议题可以是问题式, 也可以是辩题式。由是可知,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置 不同形式的教学议题展开教学,或探究原因;或探究措施;或 评价概念/作用等等。这些议题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议 题也可以是辩题式的。从地位上看,议题不是一般问题,而 是核心问题。它是教学中所有问题聚焦的中心,也是所有活 动聚焦的中心。从功能上看,议题既要承载学科知识,又要 承载学科素养。相较于以往教师提问,学生给出具体解决方

   式的模式,议题更具综合性和开放性,既需要学生整合书本 知识,形成自己观点,又需要在探究中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 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梳理子议题,使议题素养化 开展议题式教学,需要对各个议题进行细致梳理,明确 各个议题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和所要达到的学科核心素养培 养目标,分析达成素养目标的障碍或困难所在,确定拟设置 的子议题或子议题串。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制定议题细化 表,以更好地服务于议题式教学的开展。

  在对议题进行具体化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遵循学生的 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子议题的设置应从简单到复杂,从感 性到理性,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步步解 决各个子议题,最终实现综合性议题的解决。

  议题的选择与设计阶段,教师是该环节的选定者、设计者、 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因此在选择议题时要注重生活性和 参与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学生的“同龄人”和 “先行人”,贴近学生的生活,切实了解当前学生的身心特点 和学生中的“流行文化”,从学生的生活中去选取适合其身心 发展能力的议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感,提升他们有话可 说、有话能说、有话愿说的参与度。

   议题为载体教学的策划 议题为载体教学是一个有组织、有系统、有目标的教学 取向,且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教师有 加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敏锐度。因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大 纲,使学生的学习能有系统的组织起来整个过程需要精心的 策划,尤其对于议题的选择就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虽 然议题为载体的教学精髓是以学生为本,学生去主动学习, 有很大的空间和自主性去探讨议题,符合他们的学习要求、 兴趣和能力,但这并不表示教师便可置之不理。相反,在融 洽的师生互动气氛下,教师需要一直从旁留意学生的探讨进 度。当教师觉察到学生探讨出现困境难以继续下去的时候, 便需要提供思路和援助,帮助学生做适当的处理或改变。在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需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为 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主动探究和质疑,尽量积极 主动发表意见,使学生通过探究得来的知识能循序渐进地建 立起来,最终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有逻辑的知识体系。

  策划议题为载体教学时,必须从头到尾不断自我提问, 要有问题意识,比如“这议题为什么值得探讨”、“牵涉到 什么问题”、“想带出什么内容的学习”、“学生会不会对 这议题感兴趣,和他们有何关系”、“是否有足够的学习数 据提供学生作理性、逻辑的探讨”、“要编排多少时间才能 对这议题作充分的讨论”,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下列 各项需详细考虑的因素:

   (一)议题为载体教学期望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正如本文开始对于议题的定义所指出的那样,设定一个 议题进行探讨,这个议题应该是“有争论性的探讨”,并需 围绕下列目标进行:是否引导学生厘清一些概念或培养一些 价值观和态度或审议一些社会问题或是通过探究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讨论“怎样揭示人类社会发展 的奥秘”的议题时,需要厘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概念。在讨论“我们怎样当家做主”,便需要 先讨论人民当家做主的意义。在讨论“如何增强政府的公信 力和执行力”便需要审视当下出现的一些影响政府公信力的 社会问题的成因,及人们对问题的理性及感性的觉知。教师 设定议题时,需要对目标有清晰的定位。

  (二)议题是否切合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 若要学生积极进行议题为载体学习,先决条件是学生要 有 学 习 的 动 机 ,所 选 择 的 提 议 是 否 能 够 让 学 生 进 行 主 动 学 习 ? 学生会不会感兴趣?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为什 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一般高中生可能太难,所以课程 标准教学提示建议创设辨析性情境,降低思维难度。而“怎 样保护环境”对一般高中生可能太容易、太欠挑战性,“实 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的西藏有什么改变”议题范围是否太 宽等等,教师对此应先作慎重的考虑。另外,教师还需考虑 这些议题是否经常受到争议,是否社会大众都关注并需要有 所解决。这些都是策划时需关注的项目。

   (三)应该选用哪些学习方法 教师应根据议题的性质、学生的能力及学习的环境,选 择一些最适合的教学方法。适合议题为载体的教学方法种类 繁多,有适合学生个人进行的,有适合小组团队合作进行的, 由师生互动的,有课堂内的。还有课堂外的“社会实践性”, 例如在学习“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时,可组织参观当地的高 新技术企业,制作“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展板。最终 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或者组合性使用,视乎议题的性质,教 学环境、资源是否充足、学生的需要和能力而定。大前提是 能促进学生意见的交流和反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 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符合探究学习的精神,最终让思想政 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四)怎样善用教学资源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大量的数据可供参考 和引用,对进行议题为载体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教师要考 虑资料的内容、深浅程度是否符合教学所需,要考虑学生的 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有系统的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使用这 些数据,以供探究之用,并在教师指导下,引用数据进行论 证,建构知识,学会学习。

  (五)是否有足够的学习时间 议题为载体的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需教师成为学 习促进者从旁指导,因此这些教学方式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 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如果只是形式上的操作,不但浪费了

   学生和教师的时间,而且知识也无法落实到位,这与新课程 的实施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议题式教学活动的组织 1. 巧设议题,引导活动 议题选择是教师主导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会直接影响 活动和教学的效果。好的议题往往能较好激发学习兴趣,使 活动开展事半功倍。那么怎样的议题才能激发兴趣呢?(1)应 当具备一定的思维价值,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思维动起 来了,课堂才能活起来。(2)应当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发 学生情感共鸣。(3)应当具备一定的学科意义,通过知识的 掌握理解和运用、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让学生在活动中提 升自我。

  2. 深入探究,组织活动 议题确定后,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课前探 究活动一般包括理论材料的搜集和社会实践体验。课堂上的 探究活动可以是一个信息互换,资料整理——观点形成,交 流论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隐性的,又是无处不在 的 。课 堂 上 的 探 究 活 动 也 可 以 是 教 师 创 设 情 境 ,呈 现 问 题 — —学生思考探讨、观点交流——总结归纳,价值引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显性的,扮演着组织者、参与者、引 领者的角色。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学生在政治认同、科学 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方面有所提升。

  3. 总结提升,内化于心

   围绕议题开展的教学活动,并不是以学生观点的表达和 解释为结束节点的。在学生的表达中也会出现各种现象,或 思维定势,观点单一;或流于表面,思考不深;又或观点零散, 聚焦不明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做好总结与提升。包括 知识内容的整合和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二.运用逆向教学设计,提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开展议题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经过思想政治学科 学习后所生成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符合社会需要的关 键品质和必备能力。这种内在的品质和能力,是不可直接观 测和度量的。这种情况下,如何检验所创设情境是否为有效 就面临着巨大困难。这就需要引入逆向教学设计理念。

  逆向教学设计理念出自美国的格兰特·威金斯 (Grant Wiggins)和杰伊·麦克泰格(Jay McTighe)所著的《追求理 解的教学设计》(《Understanding by Design》)一书,提 倡从“终点”,即所追求的结果(目标或标准)出发开始设计 活动然后逆向运行到学生开始上课时的状态。与传统教学设 计相比,这种基于成果导向理论下的逆向教学设计,依据的 是课程标准而非教材,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准确的定位,最大 限度的克服传统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实施过程和目标实现 的不确定性。依据逆向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三

   个阶段: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阶段二,确定评估证据;阶 段三,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及相应的指导。

  在这里,经过逆向教学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情境设置 都指向明确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最大程度地克服了情境创 设的不确定性,大大提升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而原本不可 测量的核心素养目标,也有了显性的任务载体,教师可以根 据任务的完成情况来测量素养目标的实现情况。

  三.基于学科知识和学生经验,实现活动设计的序列化 议题式教学是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重要抓手。根据 “新课标”,“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 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围绕议题展开的活动设 计,包括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 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 活动型学科课 程不是围绕生活中的主题而开展探究活动,而是课内议题活 动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即引导学生开展学科内的探究性学习。

  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要实现有意义的 学习,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 观念。教师在围绕议题进行活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议题所 涉及的学科知识内容和学生原有的认识状况和生活经验,以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通 过活动使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提升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序列化的活动设计。

  需要特别指出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中的活动类型是 多种多样的,既有社会实践活动,也有思维活动;既有走出 校门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有在校内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课 堂上进行的实践体验式活动和实践模拟活动等。采取何种活 动类型,要根据学科内容、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生活经验 等来综合考虑,切不可追求盲目而忽略了“活动型学科课程” 的学科本质。

  议题、情境和活动是议题式教学的三大要素。其中,议 题 是 灵 魂 ,情 境 创 设 和 活 动 设 计 都 要 围 绕 议 题 、服 务 于 议 题 ; 情境是载体,议题的解决和活动的开展都要在一定的情境中 才能进行;活动是关键,活动能否有效开展是检验议题设置 和情境创设是否恰当的衡量标准,更是直接关系到议题式教 学能否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主旨。开展议题式教学,需要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三者的良性 互动中,推动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实施,并最终实现构建“活 动型学科课程”的目的。

  议题为载体教学效应 议题为载体教学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系 统地、灵活地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具有系统性,因为整个学 习计划及流程,从设计到实施,是经精心策划,且具明确目

   标和步骤的一整套教学活动;它亦具有灵活性,因为教师可 以根据学生的特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以不同 的方式安排学习活动及环境,包括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活动。

  议题为载体的教学特征是以学生为本的自我探究,符合现代 的启发式教学精神。在这方面,可以借用布鲁纳的一句话, 引证议题为载体教学的有效作用。布鲁纳是近代提倡探究教 学最得力的一位学者,他说过:“求知是一个过程而非成果, 学生并非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且还应该是主动的探究者。”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角色,协助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方 法,并从多角度研究和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用于发表自己的 意见,促进他们建构知识,发挥学生的潜能;学生亦因此而 提高了主动性,促进了学习动机;透过自我研究和讨论,学 生更可以从中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发现自己的不足之 处,作出适当的改善,成为更好的自己。因此,学习趋渐于 积极,启发学生潜能,促使学生接受各种挑战,培养他们建 立自信、坚毅、进取的态度,成为逐步迈向成功的终身学习 者。

  

篇四: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前景拓展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为全面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 社会参与核心素养,体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倡导实施“围绕议 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议题式教学以尊重学生身心 发展为逻辑点,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改变思维方式为重点,转变教 师教学方式,通过精心设计有有统一指向、无标准答案的议题,以思 辨的方式推进教学,营造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的教学形 式。议题式教学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 养培育的重要渠道,也是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重 要渠道,还是提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质量重要渠道。议题式 教学客观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突破原有模式,依托 “活动”将“内容要求”与“教学提示”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教 学内容的活动化。

  议题式教学与问题式教学相比,在问题式教学中中的问题既可 以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 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有参考答案。而议题式教学则是在课前由教师 在课标研究、教材解析、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可以统摄课程的 议题,往往没有固定或唯一答案,突破了单一问题局限,使议题分 析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与学科核心素 养的构建。

  议题式教学与两难式教学法相比,两难式教学主要是通过为学生 创设价值两难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在两难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引导学

   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而议题式教学并不只是追求价值冲突, 而是通过一系列符合学生实际、生活实际以及学科知识的议题,让学 生形成对学科价值的认同,构建学科核心素养。

  议题式教学与主题式教学相比,在主题式教学中,主要是统整 课程知识,找到知识之间的相关性,然后确定出一个可以把知识串 联起来的主题,它的知识面可能很广,而且会有多种教学方法的混 合;而议题式教学相对来说,更加侧重于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 中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议题式教 学所设计的活动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零散的,都是聚焦某个具体 议题展开的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议题既是教学 活动开展的起点和中心,也是连接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纽带。

  据此,议题式教学法将成为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主要方法。

  议题式教学是围绕议题进行的教学,通过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应 对各种复杂社会生活情境问题的能力。议题式教学的实施将使高 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由知识导向型向素养导向型的转变。

  一、依据课程目标设置议题 1.设置子议题,使议题具体化 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离不开恰当的议题。《普通高中思想政治 课程标准(2017 年版)》在“教学建议”栏中共为四个必修模块设 置了 34 个议题,这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载体。解决这些议 题是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完 成的主要任务。但是,这些议题普遍比较抽象和宏大,具有综合

   性。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加处理直接使用,将很难开展真正 意义上的议题式教学,最终导致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空谈。

  因此,对议题进行细化并设置适当的子议题,是高中思想政治议 题式教学能够取得成功的前提。

  2.细化子议题,使议题多元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版)》指出:“议题, 既包含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 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可见,在思 想政治教学中,议题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全面理解议题的内涵至 关重要。从形式上看,议题可以是问题式,也可以是辩题式。由 是可知,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置不同形式的教学议题展开 教学,或探究原因;或探究措施;或评价概念/作用等等。这些议题 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议题也可以是辩题式的。从地位上看, 议题不是一般问题,而是核心问题。它是教学中所有问题聚焦的 中心,也是所有活动聚焦的中心。从功能上看,议题既要承载学 科知识,又要承载学科素养。相较于以往教师提问,学生给出具 体解决方式的模式,议题更具综合性和开放性,既需要学生整合 书本知识,形成自己观点,又需要在探究中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 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梳理子议题,使议题素养化 开展议题式教学,需要对各个议题进行细致梳理,明确各个 议题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和所要达到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分 析达成素养目标的障碍或困难所在,确定拟设置的子议题或子议

   题串。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制定议题细化表,以更好地服务于 议题式教学的开展。

  在对议题进行具体化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 规律和思维特点,子议题的设置应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 性,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步步解决各个子议 题,最终实现综合性议题的解决。

  议题的选择与设计阶段,教师是该环节的选定者、设计者、组 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因此在选择议题时要注重生活性和参与 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学生的“同龄人”和“先行 人”,贴近学生的生活,切实了解当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生中的 “流行文化”,从学生的生活中去选取适合其身心发展能力的议 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感,提升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 话愿说的参与度。

  议题为载体教学的策划 议题为载体教学是一个有组织、有系统、有目标的教学取 向,且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教师有加强的 临场应变能力和敏锐度。因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大纲,使学生的 学习能有系统的组织起来整个过程需要精心的策划,尤其对于议 题的选择就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虽然议题为载体的教学精 髓是以学生为本,学生去主动学习,有很大的空间和自主性去探 讨议题,符合他们的学习要求、兴趣和能力,但这并不表示教师 便可置之不理。相反,在融洽的师生互动气氛下,教师需要一直 从旁留意学生的探讨进度。当教师觉察到学生探讨出现困境难以 继续下去的时候,便需要提供思路和援助,帮助学生做适当的处

   理或改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需要扮演好“引路人”的 角色,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主动探究和质疑,尽量 积极主动发表意见,使学生通过探究得来的知识能循序渐进地建 立起来,最终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有逻辑的知识体系。

  策划议题为载体教学时,必须从头到尾不断自我提问,要有 问题意识,比如“这议题为什么值得探讨”、“牵涉到什么问 题”、“想带出什么内容的学习”、“学生会不会对这议题感兴 趣,和他们有何关系”、“是否有足够的学习数据提供学生作理 性、逻辑的探讨”、“要编排多少时间才能对这议题作充分的讨 论”,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下列各项需详细考虑的因素:

  (一)议题为载体教学期望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正如本文开始对于议题的定义所指出的那样,设定一个议题 进行探讨,这个议题应该是“有争论性的探讨”,并需围绕下列 目标进行:是否引导学生厘清一些概念或培养一些价值观和态度 或审议一些社会问题或是通过探究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力。例如,讨论“怎样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的议题时,需 要厘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在讨论 “我们怎样当家做主”,便需要先讨论人民当家做主的意义。在 讨论“如何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便需要审视当下出现的 一些影响政府公信力的社会问题的成因,及人们对问题的理性及 感性的觉知。教师设定议题时,需要对目标有清晰的定位。

  (二)议题是否切合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 若要学生积极进行议题为载体学习,先决条件是学生要有学 习的动机,所选择的提议是否能够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学生会

   不会感兴趣?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为什么要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对一般高中生可能太难,所以课程标准教学提示建 议创设辨析性情境,降低思维难度。而“怎样保护环境”对一般 高中生可能太容易、太欠挑战性,“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的 西藏有什么改变”议题范围是否太宽等等,教师对此应先作慎重 的考虑。另外,教师还需考虑这些议题是否经常受到争议,是否 社会大众都关注并需要有所解决。这些都是策划时需关注的项 目。

  (三)应该选用哪些学习方法 教师应根据议题的性质、学生的能力及学习的环境,选择一 些最适合的教学方法。适合议题为载体的教学方法种类繁多,有 适合学生个人进行的,有适合小组团队合作进行的,由师生互动 的,有课堂内的。还有课堂外的“社会实践性”,例如在学习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时,可组织参观当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制 作“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展板。最终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 或者组合性使用,视乎议题的性质,教学环境、资源是否充足、 学生的需要和能力而定。大前提是能促进学生意见的交流和反 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符合探究 学习的精神,最终让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四)怎样善用教学资源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大量的数据可供参考和引 用,对进行议题为载体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教师要考虑资料的 内容、深浅程度是否符合教学所需,要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判 断能力,有系统的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数据,以供探究

   之用,并在教师指导下,引用数据进行论证,建构知识,学会学 习。

  (五)是否有足够的学习时间 议题为载体的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需教师成为学习促 进者从旁指导,因此这些教学方式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产生较好 的学习效果,如果只是形式上的操作,不但浪费了学生和教师的 时间,而且知识也无法落实到位,这与新课程的实施目标是背道 而驰的。

  议题式教学活动的组织 1.巧设议题,引导活动 议题选择是教师主导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会直接影响活动 和教学的效果。好的议题往往能较好激发学习兴趣,使活动开展 事半功倍。那么怎样的议题才能激发兴趣呢?(1)应当具备一定的 思维价值,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思维动起来了,课堂才能活 起来。(2)应当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3)应当 具备一定的学科意义,通过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学科核心素 养的养成,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我。

  2.深入探究,组织活动 议题确定后,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课前探究活 动一般包括理论材料的搜集和社会实践体验。课堂上的探究活动 可以是一个信息互换,资料整理——观点形成,交流论辩的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隐性的,又是无处不在的。课堂上的探 究活动也可以是教师创设情境,呈现问题——学生思考探讨、观 点交流——总结归纳,价值引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

   显性的,扮演着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的角色。在各种不同的 活动中,学生在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方面 有所提升。

  3.总结提升,内化于心 围绕议题开展的教学活动,并不是以学生观点的表达和解释 为结束节点的。在学生的表达中也会出现各种现象,或思维定 势,观点单一;或流于表面,思考不深;又或观点零散,聚焦不明 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做好总结与提升。包括知识内容的整 合和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二.运用逆向教学设计,提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开展议题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高中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经过思想政治学科学习后所生 成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符合社会需要的关键品质和必备能 力。这种内在的品质和能力,是不可直接观测和度量的。这种情 况下,如何检验所创设情境是否为有效就面临着巨大困难。这就 需要引入逆向教学设计理念。

  逆向教学设计理念出自美国的格兰特·威金斯 (GrantWiggins)和杰伊·麦克泰格(JayMcTighe)所着的《追求理 解的教学设计》(《UnderstandingbyDesign》)一书,提倡从“终 点”,即所追求的结果(目标或标准)出发开始设计活动然后逆向 运行到学生开始上课时的状态。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这种基于 成果导向理论下的逆向教学设计,依据的是课程标准而非教材, 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准确的定位,最大限度的克服传统教学设计在 教学实践实施过程和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依据逆向教学设计理

   念,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阶段 二,确定评估证据;阶段三,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及相应的指导。

  在这里,经过逆向教学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情境设置都指 向明确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最大程度地克服了情境创设的不确 定性,大大提升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而原本不可测量的核心素 养目标,也有了显性的任务载体,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 来测量素养目标的实现情况。

  三.基于学科知识和学生经验,实现活动设计的序列化 议题式教学是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重要抓手。根据“新课 标”,“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 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围绕议题展开的活动设计,包括提示学 生思考问题的情境、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 表达和解释的机会。”活动型学科课程不是围绕生活中的主题而 开展探究活动,而是课内议题活动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其实质 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引导学生开展学科内的探究性学 习。

  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要实现有意义的学 习,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

  教师在围绕议题进行活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议题所涉及的学科 知识内容和学生原有的认识状况和生活经验,以提高教学的针对 性和实效性,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认 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面对 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

   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 序列化的活动设计。

  需要特别指出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中的活动类型是多种 多样的,既有社会实践活动,也有思维活动;既有走出校门的社 会实践活动,也有在校内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课堂上进行的实 践体验式活动和实践模拟活动等。采取何种活动类型,要根据学 科内容、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生活经验等来综合考虑,切不可 追求盲目而忽略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学科本质。

  议题、情境和活动是议题式教学的三大要素。其中,议题是 灵魂,情境创设和活动设计都要围绕议题、服务于议题;情境是 载体,议题的解决和活动的开展都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进行; 活动是关键,活动能否有效开展是检验议题设置和情境创设是否 恰当的衡量标准,更是直接关系到议题式教学能否落实活动型学 科课程的主旨。开展议题式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 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三者的良性互动中,推动议题式教学的有 效实施,并最终实现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目的。

  议题为载体教学效应 议题为载体教学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系统 地、灵活地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具有系统性,因为整个学习计划 及流程,从设计到实施,是经精心策划,且具明确目标和步骤的 一整套教学活动;它亦具有灵活性,因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 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以不同的方式安排学习活动 及环境,包括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活动。议题为载体的教学特征是 以学生为本的自我探究,符合现代的启发式教学精神。在这方

   面,可以借用布鲁纳的一句话,引证议题为载体教学的有效作 用。布鲁纳是近代提倡探究教学最得力的一位学者,他说过:

  “求知是一个过程而非成果,学生并非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且 还应该是主动的探究者。”教师作为促进者的角色,协助和引导 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并从多角度研究和思考问题,鼓励学生 用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促进他们建构知识,发挥学生的潜能;学 生亦因此而提高了主动性,促进了学习动机;透过自我研究和讨 论,学生更可以从中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发现自己的不足之 处,作出适当的改善,成为更好的自己。因此,学习趋渐于积 极,启发学生潜能,促使学生接受各种挑战,培养他们建立自 信、坚毅、进取的态度,成为逐步迈向成功的终身学习者。

  

篇五: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前景拓展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集锦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1)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第一,要结合政治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 经济、哲学、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 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产生浓 厚的兴趣,真实地感受到政治理论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从而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 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 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 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可当我们冷静、仔细地观察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之一的高中政 治课教学时,发现存在着如下两种情形:一是在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评比课中存在着以 追求吸引和满足学生感官刺激为目标的教学倾向,还美其名曰为“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 学”。二是在日常教学课堂中存在着以各类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学追求,弥漫着一心提高 考试技能的浓厚气氛。这些值得提醒广大一线教师。

  一、“吹气球式”课堂教学

  在许多常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大多数时候只采用讲授为主的单一形式传 授知识和解题技能,学生得到的是暂时性的知识扩充和解题技能的提升,等到考试过后大 部分还给了教师。我们称之为“吹气球式”课堂教学,即学生如同“气球”,在学习期间, 教师不断地对着“气球”吹气,吹到一定程度后,放手让其冲出去,即参加各类考试;不 论冲得远还是近——考上或考不上,冲完后,气球中的气也就泄完了,学生脑中仍空空如 也。这是完全背离新课程理念的。

  这些教师一般采用这样的讲解策略:首先检查学生过去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然后呈现 新的内容,并使用大量的时间予以讲解;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以巩固新的学习内 容;最后布置较多的作业来强化训练,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都知道,在不同的课型下存在着因采取不同教学策略而产生不同教学效果,但就 此就认为策略和效果之间存在着机械的一一对应关系,则是一种简单化思维。一位优秀的 教师面对日益丰富、充满灵性的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必须在课堂教学策略上树立“弃佳求 适”观念。换句话说,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面对众多的教学策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 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应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设施、自身 及学生特点加以分析、选择,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只有适 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时,笔者以为坚持以下做法很有必要:1.教学策略要与教师的 教学风格相对应。不同风格的教师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同一教学目标也会采用不同的 教学策略。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才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既让教师自身得到成 长,也使学生得到发展,以杜绝“东施效颦”的不良现象。2.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学习方 式相匹配。这里的相匹配主要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来说不很熟悉,带有一定的 不适应性和挑战性。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战胜不适应性和 挑战性以显示自己能力的渴望,满足自己的成功欲,从而得到发展。3.教学策略要与学生 的天性相符合。人的天性一般而论主要涉及人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语言交流及价值观 等。不同的教学策略所提供的环境会对学生上述天性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既可能使学 生原有的天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有可能使良好天性潜能受到压制甚至被扼杀。所以不 论是发现策略还是讲解策略,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师而言,都存在着合理性,只要应用得当 都能成为最佳的教学策略,不必强硬搭配。

  我们经常看到教师采用如下课堂教学程序:教师先抛出带有争议或有新意的问题引发 学生好奇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活动;在讨论期间教师关注学生的具体反应,适时通过 提问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要求;最后设置情境,为学生将新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去提供机会。很明显,上述课堂教学活动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发现教学策略为主,这 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构想。

  二、“洋葱式”课堂教学

  但另外的学生分了好几个层次:有一部分是知道怎么读语文,但并不愿意花时间,认 为考试前突击很有效,平时能够偷懒的,尽可能偷懒;一部分是根本不怎么学语文,因为 他们认为语文不读照样可以学好,反正这么多年的语文学习都熬过来,尽管成绩不理想, 不是照样过日子?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毅力不强,总是坚持没有几天就放松了,老师提醒他, 自己也知道不好意思,但是这种学习习惯,长期养成的惰性很难改变,尽管老师鼓励能够 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能真正触及灵魂深处的那根弦,这些学生事实上他们也很痛苦, 而教师面对他们的反复,不能不打起百倍的精神经常提醒帮助他们,尽管知道非常累,尽 管知道这样做并不一定有效,但我还是坚持做。

  在各类公开课、比赛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采用非常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极力营造热闹的教学氛围,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 性,进而争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时候,我们却发现实际教学效果和主 观期望并不一致,学生得到的可能多为头脑中的快乐体验。我们把他称之为“洋葱式”课 堂教学,即如果我们将教师的教学形式一层一层剥去,始终不会出现有价值的“内核”。

  换句话说,只见各种形式的轮流上场表演,不见真实的教育教学内容,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 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 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营造 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

   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 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因此,氛围的营 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 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推荐访问:政治课 议题 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