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汇编6篇

篇一: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汇编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

  教师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时候 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不注重学生是否对这一知识点理解透彻 了,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把握这一知识点,但是教师却没有给予足够 的重视,这也使得他们的数学成绩逐渐落后,这样的后果也导致了学 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 积极性也不高。

  (2)仍然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自古以来都受“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且这 一教学思想也一直延续到当下的课堂教学当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 学课堂当中。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 仍然采用着“复习、学习”的单一循环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掌握一 些数学知识,很多学生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部分教师认为学 生只要能解答出问题就算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尤其是在数学教学当 中,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死记一些公式定理,却不重视用一些较为通 俗易懂的方法对结论进行必要的解释,导致了本来有趣生动的数学学 习变为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记忆背诵公式定理的过程,这样教育出来

   的结果则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薄弱,很难真正地提高他们学习 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教学方式单一。

  新课程理念倡导中,教学方法则是改革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小 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方法并没有进行突破性的大变动,还是以 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扮演着 “演说家”的角色,学生在下面紧张地听教师的讲解,做笔记,这样 也使得学生缺少一定的锻炼与思考的机会。学习数学知识仅仅是一个 简单的记忆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健康成长的。

  二、应对措施

  (1)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扎实备课环节。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过去传统的一些教育教学思想也逐渐 不能适应当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了。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一方面需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学 习以及专业进修;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时地走下高高的讲台,放下身 段主动走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及时地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与 实际需求。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于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大有 益的。常言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需要一缸水。这句话也强 调了备课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备课可以说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 本前提,数学教师在备课环节上所花时间的多少都会对课堂教学效率 产生直接的影响。俗话说“教学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

   数学教师,要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 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做好备课环节。基于 此,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真 正地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地达到“善教 者学艺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的效果。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以后,小学数学教材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探 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教学内容也不仅仅 是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了,其中包含着的信息更加的丰富多样、开放 且多元化。教师在讲课之前,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地钻研教材内容,熟 练地掌握教材传达的一些有用信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多向学生传达 一些数学知识,而不只是单纯地教教材。例如,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 程中,可以借用图片、声音相结合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 积极性都激发出来。此外,教师在设计一些问题的时候,也是需要设 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而且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有价值的问题,多给 学生留出一些思考的时间,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适时 地给予点拨,拓宽学生的思路,学生们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更 多的知识。

  (3)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等不成熟,自我控制约束能力也比 较的差,上课时听课不够专心。要想维持学生长久的注意力,首先,

   需要把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出来,其中最好的方法可以借助现代化 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把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化抽象为具体。借 助多媒体课件的重现力,把学生和知识融为一体。比如,在研究“组 合图形”相关内容时,就可以把一个图形分割成几个图形,或者是补 割成一个大的图形,方法各样,清晰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们,学生理解 起来也就更容易,学习兴趣更浓,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小学数学在 整个小学阶段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学阶段的数学也是一个打 基础的阶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需要不断地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及 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总结一 些好的教学方法,为全面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打好基础。

  作者:刘凤田 单位:山东省郯城县归昌乡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 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 乏实践应用的能力。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 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 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

   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 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 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 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 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 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 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 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 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篇二: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汇编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8 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作者:余明燕 工作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第二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 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 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 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力,堵死了学 生多方面发展的道路。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能够发掘学生的 潜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 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 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然而却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熟 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教 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 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三、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方式与心理情感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 会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却花费时间比较长,教师就应当教该学生如何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忽 略不重要的部分,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善于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 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却容易因为马虎粗心犯下错误,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关注学 生的心理情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把学生喜欢的事物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娱 乐和游戏中学习,这比单纯地讲解教材中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四、教师应当灵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无法总结出具体的学习方法,而相对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 模式,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合适的教学方法,其真正的含义就是适合教师 所教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适合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而教师要做 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 力,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 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是为学生“传道 授业解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应当符合这一要求。

  五、教师应当做好课外的工作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 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 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 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 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 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六、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1/7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8 篇

  “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教;不仅要培养学 生,而且要通过科研,培养自己,教研相长。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 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 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 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首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 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其 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 断提高。唯有如此,教师才不是在自己的领域里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地创造;他便不再是一支燃烧得什 么也没有的蜡烛,而是用科研不断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他便不再是一个只对教材做肤浅了解、按教案简 单操作的工匠,而是必然成为攀登教育科学艺术高峰的实践者。

  七、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对于任何一名教师来说,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教学工作做得完美无缺,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学中不断地吸取 教训、总结经验,教学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总结出:哪些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 哪些经验适用于哪种特殊情况。有了这些经验,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才更能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

  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同时,也要借鉴其他教师的方法和经验,尤其是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取得过优秀教 学成绩的教师,他们身上着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 反思,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进步,让学生也跟着自己一起进步。新时期采取的素质教育,对 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不断地进步,教 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接受专业的培训、认真研究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了 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课内和课外各方面的工作;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总结教学 经验,从各个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让这种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运用。在教学中取得更 显著的成就,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基 本的要求。

  作者:覃萍 工作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江镇永康逸夫中心小学

  

篇三: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汇编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摘 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 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策略 研究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 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珐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 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数 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因此,笔者结合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当前教改的要求.提出以下设想以求教于方家。

  一、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 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小学数学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 “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和许多研究者的认识一致的是,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 色彩,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 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笔者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 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一共栽了 500 棵,成活了 490 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 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 98%。”从 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重组,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 知信息,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 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 价值的案例,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 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简单实 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 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总能找到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抓住了联系,就能把活学 到的知识进行活用。但这种思维习惯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培训。如学习比例应用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 “要把 10%盐水 50 千克,配制成 20%的盐水。该怎么办?学生通过精确计算,动手测量得出使盐变多(加盐)或使水变少(蒸发)的规律。再如 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 30%左右的学生在家使用电脑上网,其中 2/3 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 行学习,而 1/3 的学生却在玩网络游戏。看到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在课堂教 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适当地进行一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培养 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关注日常生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 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 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 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例如,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人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 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 度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 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四、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 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例如,在讲授“利息”的知识点后,笔者安排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自己做一次小小会计员”,让学生去银行了解现在的利率,然后让他们把积 攒的零用钱存起来,怎样存最合算?这样的作业学生极有兴趣。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 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此次活动.还可以是对学生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实现教知识和育人的统一。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将学生在 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篇四: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汇编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 3 篇

  一、先从本身着手,让学生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

  作为教者本身来讲,要从各方面来完善自己,比如,师德修养, 文体方面等等,让学生从内心尊重你,要和学生结交成各方面的朋 友,从而使他们喜欢你的同时,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现在很多教 师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时,经常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 趣,却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要求,如果自身不修边幅、口无遮拦的,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更不用说喜欢上你的课了。学生一开始就抵 触你,即使你再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只是“剃头担子一头 热”。

  三、再次要设计疑点,激发思维火花,“勾引”出学生的学习兴 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源”。心理学认为。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 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例如: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问,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样?通过换位思考,改变以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境况,让学生 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让学生产生“疑”。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 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出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 对新知识的探求。

  五、最后通过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喜悦,延长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因为小学生的兴趣既 不稳定,又不长久。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 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 量。”这种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学生兴趣的源泉。对学 生来说,老师的一点点鼓励,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扬,都是他成功 的标志,他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的兴趣就如同永不 枯竭的源泉,就会浓厚、持久。综上所述,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 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标生活情趣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 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 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 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 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 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 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 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 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 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 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 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 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 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 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 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 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 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 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 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 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

  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 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 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 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 教学《百分数的应用》,

  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 56 票,多伦多 22 票,巴黎 18 票,伊斯坦布尔 9 票)请学生根据统 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 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 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 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 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 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 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

   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 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 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 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 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 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 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 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 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 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 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

  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 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 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 才是有效的。

  

篇五: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汇编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欣赏多篇

  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东莞市清溪镇中心小学 肖伟平

  [内容提要]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认知能力、数学实践能力 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学生 对数学学习的情绪调节和坚持性。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在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中可以从

   知识起点、探究过程、体验成功和磨练意志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 合作探究学生自信心培养

  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认知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信 念,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 的情绪调节和坚持性。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 体。在探究活动中如何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关注的问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 动力,是能否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关键。现就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合作探究中树立和提高学生 的自信心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找准起点,激发自信

  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一个完整的数学探究活动,可以看作 学生从他的认知起点到教学目标之间的认知发展过程。起点恰当与否,对学生认知发展、探 索热情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上要针对学生的知识起点来设计教学,让他们面对 新知识能主动去回忆、调动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新知产生探究的需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 望。

   【案例 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 数”:

  师:先板书 75,然后问:你有什么办法使它变小?

  生:在 7 和 5 中间加小数点,就是 7.5。

  师: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加一条分数线在下面写 100 就是。

  师:变成了分母是 100 的分数,知道它还可以怎么表示吗?

  生:加百分号。

  师:请你来加一加。

  教师别出心裁地进行新课引入,抛出简单的问题——怎样把“75”变小?学生凭借着原有 的知识基础,一定会想到引进小数点和分数线来帮忙。而只有一小部分同学知道添上“%” 来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将这个加了百分号的数与小数、分数联系起来,用旧经验 来适应新知识。此举一方面使学生获取一定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再次掀起探索的热情。这样 达到了真正让学生在动态的课堂中不断生成新的困惑,使学生的探索热情逐步提升。一堂成

   功的数学课,应该充分估计和了解学生的认知实际,尤其要不断地去了解学生的探索需求, 让他们在探索中不断激发自信心。

  二、利用过程,树立自信

  1、肯定学生的提问和质疑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学生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抓住这种天性,鼓励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大 胆质疑,引导他们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疑难困惑处、法则规律处和教学重难点寻找突破口, 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在正面提问题,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提问题。学生只有经 历这样活动,才能不断提出数学问题,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案例 2】学习了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后,“比的后项不能为 0”就与学生在观看各 种球类比赛中,比分的后项可以是 0(如 3∶0,15∶0 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于是有学生 提出“在什么情况下,比的后项可以是 0?”、“我们所学的比与球赛中的比是一回事吗?” 等问题。教学时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长此以往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在质疑问难中树立自信。

  2、赞赏学生的发言和见解

  “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

   进行交流。”(《数学课程标准》)在课堂中,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多鼓励学生进行 回答,并及时作出评价。

  【案例 3】在一次公开课中,老师在讲“和”比较大小时,一位学生回答:“<。”此时 教师并没有直接说错了,而是让他先听听同桌的回答:“>,我是这样想的,把一个长方形 平均分成三份涂其中的一份,涂色部分比平均分成四份涂其中的一份面积大。”刚才那位学 生听完后笑着说:“我明白了。”看着那位答错的学生茅塞顿开的笑容,自如地坐下,老师 微笑的点点头。

  我们在评价时要考虑学生的尊严,给予充分的赞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限乐趣,对自 己总是充满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什么事都要探究到底。

  3、重视学生的探究方法

  “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并在全班进 行交流。”(《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究活动中,教师需要精心挑选教学材料,使学生对所选 材料发生兴趣,以便学生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活动。

  【案例 4】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分类”的教学片段,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探究问 题。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许多材料,提出要求:“桌上这些花花绿绿的纸片很乱,请大家 动手把它们整理一下,并摆放好。”然后老师提问为什么这样整理。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生 1:我们组把所有纸片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都是一样大的纸片,只是上面画的东西不 同而已。

  生 2:我们组分成三类。第一类上面全是画的图形;第二类是各种动物的照片;第三类是 各种各样的叶子。

  生 3:我们组一共分成五类。按照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动物照片和叶子来分。

  生 4:我们也是分成五类。但这些图形我们不是按形状分的,而是按颜色分的:红色,蓝 色,黄色,其余也是动物照片和叶子。

  ……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的摆放情况,放开手脚让学生主动去操作探究,充分肯定不同的探 究方法,让学生建立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明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 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学中我注意让每个学生在每个教学活动中,都有施展自己学习才能的 机会。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探究,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励 学习信心和意志。

  4、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合作者。”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出具有勇于思考,勇于探 索,勇于创新的人才。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通过交流、讨论、合作,他们的想法、解决问 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和外显化,学习者可以更好的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

  【案例 5】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在学习了新知识后,老师设计 了这样一道题目:一种磁带长 12 厘米,宽 6 厘米,厚 2 厘米。①现在有 4 盒磁带,有几种 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重叠处忽略不计)②若有 8 盒磁带,哪种方式更省包装 纸?(重叠忽略不计)

  在课堂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研究,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让每个同学都从别 的同学那里学到看待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 取长补短的好习惯。通过合作与讨论,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 些,又漏掉了哪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自主探 索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形成了科学的数学课堂合作学习要求。

  三、体验成功,巩固自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 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 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 自信心。”教师要不断给所有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发现自我、 肯定自我,为下一步的成功增加自信心。

   【案例 7】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 块红布长 20 米,宽 1.2 米,可制作几面底 0.5 米,高 0.4 米的三角形小旗”的实践题。当 大部分学生沿用“总面积÷每块的面积=块数”的模式解答时,而班上有几个成绩不 理想同学,却列出了:(20÷0.5)×(1.2÷0.4)×2 的正确算式, 并说出了算理,老师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想,他们说是联系手工制作的过程来想的,原来他们 是学校手工制作小组的成员。在同学们钦佩的目光中,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赞扬,使他们体验 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

  实践表明,经常有学习成功体验的学生,坚持学习的时间会更长,即便遇到挫折,也往往 会归结于自己还不够努力。他们一心想获得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

  教师应该做的就是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每个有特长和潜能的学生都能脱颖而 出,夺魁夺奖,发现真实的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激活其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使其产生良 好的学习自信心、自尊心。

  四、磨练意志,增强自信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制订计划、采取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期目的和任务的 心里过程。高尔基曾经说过“在培养意志的过程,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胜利,也能使人坚强许 多。”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从而实现预定的目 的。因此,锻炼学生的意志是个性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案例 8】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做一做的题目:“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 6 米种一棵,一共种了 36 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学生做这样的题比较棘 手,容易错误地理解成“种了 36 棵,就有 36 个 6 米,得 6×36=216(米)。面对 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耐心地引导学生画图分析,使学生明白 36 棵之间的间隔数是 35 段(即 35 个 6 米),所以应列式为:36-1=35(段),6×35=210(米)。这样在教师的启 发下,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最终解决了问题。长此下去,学生就能逐步形成学习 上的顽强意志。

  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逐渐形成的,是自己经常克服各种困难使意志得到自我锻炼的结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精心设计具 有一定层次的探究活动和有趣味性的题目,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 获得成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 的发展。”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 学生目前的学习,更关系到一生的发展。因而教育者应该针对每个学生个体特点,从细微处 着手,持之以恒,采取多样有效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为他们数学学习以至于 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六: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汇编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

  教师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采用“满堂灌”的 方式,不注重学生是否对这一知识点理解透彻了,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把握这一知识点,但 是教师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使得他们的数学成绩逐渐落后,这样的后果也导致了学 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也不高。

  (2)仍然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自古以来都受“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且这一教学思想也一直延续 到当下的课堂教学当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当中。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一些数 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仍然采用着“复习、学习”的单一循环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掌握一 些数学知识,很多学生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解答出问题就 算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尤其是在数学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死记一些公式定理,却 不重视用一些较为通俗易懂的方法对结论进行必要的解释,导致了本来有趣生动的数学学习 变为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记忆背诵公式定理的过程,这样教育出来的结果则是学生应用数学 知识的意识薄弱,很难真正地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 素质的提升。

  (3)教学方式单一。

  新课程理念倡导中,教学方法则是改革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 教学方法并没有进行突破性的大变动,还是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教 师在课堂上仍然扮演着“演说家”的角色,学生在下面紧张地听教师的讲解,做笔记,这样 也使得学生缺少一定的锻炼与思考的机会。学习数学知识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这种 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健康成长的。

  二、应对措施

  (1)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扎实备课环节。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过去传统的一些教育教学思想也逐渐不能适应当下的教育教 学模式了。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需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不 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以及专业进修;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时地走下高高的讲台,放下身 段主动走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及时地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建立起良好

   的师生关系,这对于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大有益的。常言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需 要一缸水。这句话也强调了备课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备课可以说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 本前提,数学教师在备课环节上所花时间的多少都会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俗话 说“教学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任务, 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做好备课环节。基于此,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真正地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 矢。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地达到“善教者学艺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的效果。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以后,小学数学教材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等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教学内容也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了,其中包含着的信息 更加的丰富多样、开放且多元化。教师在讲课之前,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地钻研教材内容,熟 练地掌握教材传达的一些有用信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多向学生传达一些数学知识,而不只 是单纯地教教材。例如,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借用图片、声音相结合开展多元化 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积极性都激发出来。此外,教师在设计一些问题的时候,也是需要设 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而且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有价值的问题,多给学生留出一些思考的时 间,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适时地给予点拨,拓宽学生的思路,学生们也能够 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更多的知识。

  (3)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等不成熟,自我控制约束能力也比较的差,上课时听课不 够专心。要想维持学生长久的注意力,首先,需要把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出来,其中最好 的方法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把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化抽象为具体。借 助多媒体课件的重现力,把学生和知识融为一体。比如,在研究“组合图形”相关内容时, 就可以把一个图形分割成几个图形,或者是补割成一个大的图形,方法各样,清晰直观地呈 现给学生们,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更容易,学习兴趣更浓,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小学数学在 整个小学阶段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学阶段的数学也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作为一名 小学教师,需要不断地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在实 践教学中不断地总结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为全面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打好基础。

  作者:刘凤田 单位:山东省郯城县归昌乡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 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 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 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 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 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 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 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 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 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 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 用意识。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 动性,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生活时间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 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 热情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研究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数学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 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让广大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学习

   的乐趣。完善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变的过程,也能够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 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 1.在课程进行之前,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

  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珍惜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是实现 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

  2.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密切的关注,并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小 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和起步点。并在此基础之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数学教 学工作。这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做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反馈工作

  在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反馈和评价。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 学与生活并非要达到严格意义上一致。它的开展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实现学生由 经验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能力的转变,最终再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来 解决具体的问题,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1.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 数学学科讲授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教师应 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

  2.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与活动 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成长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 积累。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数学教 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 教学中。

  3.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数学教学评价要特别重视数学评价体系的发展性功能,同时也要逐步淡化评价体系的选 拔性功能,将评价工作作为改善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价工作的开展既要密切关注学生数 学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要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

   进行教学评价,真正做到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重视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四、结语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使数学教学具有趣味性,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同时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更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协调好生活与教学之间的 关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这些都是目前我们生活化数学教学要 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更好实施与发展。

  作者:谢根发 单位:长春市南关区曙光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空间观念

  一、努力让学生去睁开慧眼观察实物

  小学生的思维一般都赖于形象思维,形成小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学生借助于一定的实 物。因此,在平时形成学生空间观念的诸多过程中,我们一般都引领学生去进行观察,以实 物和图形为载体,以观察为基础。但一些比较严峻的现实让我们感到不少学生是不会观察的, 不会观察主要体现在没有抓住特征去观察,也没有选准角度去进行观察,总之是学生在观察 中的眼睛不慧。我们怎样给学生观察中的慧眼?必须力求引动学生去专注观察,专注观察应 当属于意义学习的范围,小学生从一定角度说来其观察一般比较不够形象的实物和图形是不 够耐心和耐性的,有必要促其耐性和耐心观察;必须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小学生的观察方法 不对,则影响学生正确结果的获取,当然也就不可能建立起比较完美的空间观念;必须加强 多维观察的训练,也就是说我们在让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时,必须充分意识到,不能仅以标 准图形去让学生进行观察,因为标准图形不可能去让学生区分图形的多种或者就是各种元素, 当然也就不可能区分多种元素的主次了。譬如让学生去认识梯形,如果我们仅以一个图形让 学生去观察,对学生领悟梯形本质建立表象是有一定影响的。在教学时,笔者有意识地将梯 形进行变化,这变化不是违背其本质特征的变化,而是在位置上的变化,而是在大小上的变 化,更是在形状的变化。学生在比较多地观察到本质不变的梯形基础上,对梯形的认识才算 得上是比较完美的,建立起来的表象才算得上是高度清晰的。

  二、努力让学生去开动脑筋展开想象

  小学生往往多具有其思维的惰性,即使是对相当形象直观的实物或者就是图形,也往往 不去思考其实物和图形的特征,最为明显的是观察和思维的严重剥离,没有做到观察为思维 进行服务,更没有做到利用思维对观察进行抽象性的提升。在建立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中, 这样的观察是不具任何意义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形成学生空间观念必须努力促使学生在

   观察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展开想象,首先是时段上的开足脑筋,提倡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要求 学生不要去做不思考之观察的无用功,就像阅读教学中所提倡的不动笔墨不看书一样。现代 教育技术的应用,电子白板进入课堂,给学生边看边思考带来了便捷。我们可以在白板上呈 现完整的静态性的图形,让学生进行整体性的观察思考;我们也可以去演示图形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去领略动态性的图形,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思考途径,进而从动态的角度研究这图形, 这样学生的想象则会产生质的飞跃,建立起动态形成基础上的空间观念;我们也可以运用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回忆性的想象,像过电影一样。譬如教学相关圆的 认识时,我们不妨让学生去闭目想象钟面,思考思考秒针的滴滴答答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使你产生怎样的认识。在学生进行如此丰富而又深刻想象的基础上,空间想象能力会逐步得 到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想象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出来,学生的思维得以比较充分地 发挥出来,那空间观念的形成则完全可能是水到渠成和事半功倍。如让学生去想象钟面秒针、 分针、时针的运动过程和运动轨迹后,学生便对圆的本质特征有了比较深刻而又完满的认识。

  三、努力让学生去抓住本质思考探索

  小学生学习数学空间观念的形成,我们比较多地看到的现象是学生缺失思考探索的习惯 和精神,虽然有些学生也想获取思考探索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局面,但往往山穷水尽疑 无路时又不敢或者就根本不去前行了,这应当是有悖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理念的。

  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形成学生空间观念必须让一个个学生形成勇于探索的精气神儿,让他们 去超越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基础上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小学生虽然 小,但成功的欲望也是比较强烈的,作为教师应当擅长于让小学生获取探究的成功。平时小 学生在数学空间观念的形成上的探究成功令笔者意识到的是:我们必须让点点滴滴的成功成 为学生探究意志和能力形成的铺路石,也必须努力让一个个学生都能获取点点滴滴的探索成 功。在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获取成功中,笔者借助于真学课堂的打造,建立起互动学习小 组,开展学生之间传帮带,促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潜能探索的余地。譬如教学《图形的放大 与缩小》,笔者事先将两幅长方形的画进行复印,然后分发给每个学生。学生拿着这复印的 长方形图画,用尺子分别量出两幅画的长和宽,在每个学生都量出准确数据的基础上,再让 学生去思考自己的发现。学生思考自己发现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在探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规 律。然后再让学生去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在交流自己发现时,笔者也看到学生在表述时不 尽十分的到位,而此时再让学生对他人的表达进行一定意义上的争辩。学生进行争辩的过程, 也可以说是真理越争越明的过程,更是学生在争辩过程中形成理想的探究精神和习惯的过程。

  由此,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之规律在学生的心目中显得更为清晰,学生对空间观念形成的探究 兴趣也显得越发的浓厚。

  作者:徐艳 单位:阜宁县实验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分组合作教学

  一、分组合作教学的模式

  1.以学生为中心,分组合作讨论

  为了增强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将学生分为最少 4 人、最多 6 人的小组,视情况 而定,并注意小组学生分配时学生的安排,可以将掌握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 才能促进学生相互监督和学习,使分组合作教学更加有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 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地位更加显著.在学生获得知识基础,有直观浅显的认识时,展开分组合 作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获得新知,得出正确的结论.

  2.以主动学习为前提,分组合作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最重要的一环.教师讲授新知识后,通过做题进行知识的升 华,拓展和巩固.现在我们强调分组合作的开放式练习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还可以为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空间,让他们在轻松的交流中就巩固了知识.教学中,教师讲 授知识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慢程度有所差异,,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练习,在活动 中,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和启迪.当然,在刚开始执行分组练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 如合作不积极、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可以多安排一些讨论的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 趣,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分组合作练习打好基础.

  3.以批判思维为基础,分组合作评价

  无论是在哪个学科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最重要的,决定了学生的积极性, 激励学生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坚持优点,摒弃缺点.同时也需要学生进行他人评价和自 我评价.教师不仅要认真聆听,总结要点和经验,同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帮助 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1.将数学融入生活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没有成熟,对事物的了解还是 抽象的,很少是具象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讲授知识时将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公式具体化,将 这些内容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不仅便于学生的理解,还为学生以后独自解决实际问题打好 了基础.

  2.坚持学习任务和目标不动摇

   不管教师如何进行分组合作,都不能偏离这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达到的学习目 标.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等,为学生 的自主活动指引方向.只有教师提供了大方向,才不至于学生在讨论时像无头苍蝇,没有头 绪,进而无法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三、分组合作数学教学的策略

  1.教师树立榜样,更新观念

  教师对课堂形式的变革要有深刻的认知和感悟,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找准自己在 课堂中的定位.在新课标的课堂中,教师越来越少地讲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自我思 考,不再是课堂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进行分组合作 学习时,教师要走到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想法 和结论做出适当的指引和纠正,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回答也要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2.教师提出问题,激励引导

  教学时,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和方法和要达成的目标,要进行基本的讲解.比 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的讲授时,就可以联系生活,告诉学生特殊的日期有 特殊的名称和意义,让学生学会如何看日历,知道这个星期的每一天分别是几号.教学的开 始,给出一个谜语:有个宝宝真神奇,身穿 300 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年底只剩一张皮.让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组员的想法进行组内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进行发言,阐述原因.待 学生基本阐述后,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日历.这样不仅突显了学生的主体 性,激发了学习探究的兴趣,还锻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

  3.学生分组,提高合作效率

  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数量适当,二是分配得当.一是指将学 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的人数不宜过多,这样进行讨论时,一些学生会没有机会参与,无法 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宜过少,这样不能调动氛围,集思广益,分组合作得出的结论和想法 会过于单一.二是指学生的分配问题,小组内的学生要有差异,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但是要 坚持小组之间的无差异,这样才可以公平竞争.最后每个组中都需要一个学生充当领头羊, 可以组织小组内的活动,分配每个成员的任务,在小组中起到组织和调和的作用.

  四、师生合作交流,协同进步

  比如教师在进行数学第九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 论,“通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你知道了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不同和联系 呢?”分组合作交流后,学生会得出“长方体有六个面,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同”,等等结

   论.教师对于正确的要予以肯定,错误的也要及时纠正,最后还要对学生没有发现的特点进 行总结.比如“告诉学生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等等.这样既做到了学生内 交流,还实现了教与生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共同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 模式,不仅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还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 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帮助,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培养学生成为服务社会的多元化人才.

  作者:郑邦丽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我们先来分析其范围,小学数学教学,固然小学生是它的主体。所以,我们应该把小学 生放在首位,认真研究,从而找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进而推出本文的主题-概念引入的 方法。小学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小学生来进行的,但是由 于小学生自身年龄小,心理思维不成熟,对数学学习认知不够,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也不采取补救措施的话,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影响数学教学,影响学生今后 的学习。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九九乘法表时,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乘法, 建立初步的乘法概念,而这些都有些理论化,比较没有趣味性,如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还是 不能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没有稍微迎合学生的思维心理发展,就会让学生觉得上数学课 很无聊、很枯燥,没有趣味。所以,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时,应该时刻注意小学生的心理思 维发展特点,适时的加入一点生动化的教学手段,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还有就是小学数学教学时,也应该注意小学数学的特点。小学数学有它本身的严密的逻辑性 和严谨性的特点,但是小学数学的教材编辑也有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在教材中加 入了具有趣味性的图画和例子,让学生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所以,教师在教授小学数 学时,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概念引入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的概念引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对象的特殊性, 还因为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特殊性,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概念引入的重要性。概念引入, 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时运用某种方法手段来引入概念,以便于教学对象更容易理解。比如 说,小学数学加法的教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加法的意义,就会用买东西的例子 来引入加法的概念教学。这也算是概念引入的一个好处,接下来我们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概念 引入主要的重要性。一个就是能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对象就 是小学生,而小学生有他自身的特殊性,他们心里思维发展不稳定、不成熟,对周围的事物 总是有着无限的好奇心,总想着一探究竟。而教师就应该把握这个时期的机会,培养学生对

   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帮助学生建 立起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以便于学生往后的数学学习。所以,一个良好的概念引入,不仅能 够把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还能够对学生现在和往后的学习产生一个很重要的影 响。另一个就是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事物总有两面性,数学教学也影响着两个人, 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教师。概念引入不仅对学生产生影响,对教师也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 概念引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对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的助力。

  三、概念引入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对概念的解释,但有的过于形式化,有的解释得不容易让小学生理解, 有的解释得不够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概念引入的作用,用正确的方法方式引入概念,使 学生更易于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概念引入的方法吧。首先,设置疑问,创设 情境,吸引学生注意。这个方法如今已经是比较普遍的方法了,好多数学老师都会在教学时, 设置疑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数学学习的氛围中。其实,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 概念引入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兴趣来寻找学生喜欢的点,进而导入数学知识。小学数 学教学就必须面对小学生,面对他们的一切,包括他们的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好比 较形象,在概念引入时,可以创立比较形象比较有趣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好 懂的概念。这不仅帮助学生学习数学,也帮助教师的数学教学。其次,简单的概念直接导入, 复杂的概念就剖析引入。对于比较简单的概念,我们可以直接引入,开门见山的解释说明。

  不需要太多的手段方式去解释,解释的多了可能对小学生来说会产生反作用。对于复杂的概 念,我们就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来研究,一起对这个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但是也要注意主次 关系,尽量抓主要意思,抓关键点,以便于小学生的理解。最后就是抽象的概念可以通过图 解的方法来引入,规律概念就可以通过归纳的方法来引入。数学本身就有抽象性,而这对于 年龄比较小的小学生来说并不是很简单,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图解的方法来引入概念。这也符 合小学生的心理思维特征。对于规律概念,我们就可以跟着学生一起从最开始来一步步的归 纳,慢慢的得出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引入一直都是数学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而这对于 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更是一件很重要的教学过程。好的概念引入的方法不仅仅帮助小学生更好 的理解和学习数学,还能够给教师省出教学时间去进行更多更精彩的活动,同时还能达到很 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应该着重注意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引入的方法,以便于更好的 进行数学学习。

  作者:于慧 单位:乌鲁木齐市第四十四中学

  第六篇: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当前状况

   从客观角度上分析,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仍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学习 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结果却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在对数学公式的掌握上,只要求学生记住公 式,却不要求学生记住公式的来源。对于这样的情况,由于学生缺乏对公式的理解,只要求 死记硬背的话,学生容易和同类的公式搞混,从而陷入更加迷茫的状态。而在现阶段,针对 这一现实,教师往往会用大量的同类习题来帮助学生记住公式,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有效 增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反复的练习得出的结果只是逼迫学生记住这一套公式,便于以后遇 到同类试题时生搬硬套而已。数学教育中最关键最精华的部分就是数学思维,只要掌握了数 学思维,才能使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现代的数学教育模式往往避开了 这个精华部分,并不能训练并养成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因此,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对 传统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进行改革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改革后的数学教育模式以贴近生活 为主要目标,改变传统模式中的对公式的死记硬背以及生搬硬套策略,着重引导学生对数学 知识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从生活中找到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数学例子,在缓 解学生对数学陌生感的同时,加强对数学的理解。用近在身边的例子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 欲望,用兴趣在学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条沟通的桥梁。但是,现阶段的教育情况还远远达不 到预想中的效果。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的讲授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课堂的教学效 果并未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这也是学生各个学科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二、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的策略

  (一)仔细研究教材,合理备课,使教材内容贴近生活。

  所谓的备课就是指教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实现有效的课堂学习效率,根据学生的特点以 及本门学科的基本情况,选择最有效的课堂讲授方式的一种方法。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 而言,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促使学生养成思维模式的阶段,因此,针 对小学的教育方法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中,怎样才能使教育内容贴 近生活化,这就是在备课时需要积极进行思考的问题。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分析,不论是针对 教材还是针对学生,研究出最有效最适合学生发展进步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教学方法的 制定还要满足循序渐进的过程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由易到难,由基础到复杂,层 层深入,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应用。

  (二)以生活为主,开拓思维发展。

  学习活动的进行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也不例外。由于小学阶段的 数学教育是影响学生思维习惯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形成思维习惯的过程中要 慎之又慎。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习惯均未形成一定的定势,所以,不同的学生在思考 问题时的切入点和方式亦不同。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仔细研究不同学生的思维习惯,并据

   此制定出不同的训练方法来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导向。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课堂小游 戏的形式也是十分有效的。这种课堂活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并增强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重复多次的练习达到掌握的效果。

  (三)合理布置课后作业,进行跟踪辅导。

  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以及贴近生活的教育模式以其有效的教育方式得到了广大学生的 积极参与。事实上,数学教育贴近生活的意义在于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逐步 形成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另一种意 义上说,这种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对于促进学习程度不强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这种 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与优等生之间的知识差距,提升学 生的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的监督辅导作用也是必不可 少的。利用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监督,对于学习程度不够的学生用以特殊的教育方式,悉心 教导,耐心细心的引导他们实现学习上的进步,并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一定程度上的鼓励, 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三、结语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不论从哪个层面来说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推 动作用。但是,现实生活中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仍然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在教学方式以 及教学思想上都不够开放,不能积极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因此,作为小学阶段意义性十分 重大的一种教育,增强教育改革推动小学数学进步是一种势在必行的手段。

  作者:王娅莉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希望小学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能力培养

  一、数学语言的理论基础介绍

  对小学数学语言在实际教学中存在问题

  的阐述,以及相关建议的提出都需要建立在对数学语言的理论基础介绍之上。我们主要 从数学语言的概念及种类、特征还有意义等三方面对数学语言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1.数学语言的概念及种类

  语言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无论是阅读、讲解教材的内容还是做题、交流 数学问题都涉及到数学语言的应用。一般来说,数学语言包括抽象性数学语言和具体性数学 语言,广义上只要是与数学有关的活动都必须通过数学书面或者口头语言来表达。因此,数

   学公式、定理、符号、图形等都可以称为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大体上可以三类。主要包括文 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

  2.数学语言的特征

  (1)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语言仅涉及事物的逻辑形式和数量关系,不涉及 一些无关的东西,它的主要形式表现为高度符号化的语言。例如:“一盒饼干 5 元,那么 3 盒饼干的价钱是多少?这个问题可以通过 5×3=15 这个数学语言来表达”。(2)数学语言 具有严谨性的特点日常语言具有随意性的特点,而数学语言却是十分严谨的。主要表现为:

  数学语言并不是日常语言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科学处理和加工转化而来的。(3)数学语 言具有简洁性的特点数学语言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简洁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数学概念 的简洁性。数学的每个概念都是十分言简意赅的,不存在任何一个无关的文字乃至标点符号。

  第二,数学符号和公式的简洁性。(4)数学语言具有应用广泛性的特点日常语言往往具有 民族性和空间性的特点。而数学语言广泛应用于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遍布世界的每个角 落,人们数学语言的交流不存在障碍,因为无论是数学符号还是数学公式都是通用的。

  二、小学数学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正如前面所说的,小学时期学生的智力正处于发育的起步阶段,逻辑、抽象、转化等数 学能力十分有限,因而在理解起来数学语言显得特别吃力。小学数学语言教学中主要存在以 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注重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不可否认的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用学生学习 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大部分的时间都被教师用来搞“题海战术”,根本不 注重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缺乏对学生数学口头能力培养的重视。

  2.过分注重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参与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数学课堂也普遍采取老 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坐位上听的教育方法,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只是通过“是不是”“对 不对”“会不会”来完成的,这不仅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还不利于作 为数学交流载体的语言能力的培养。

  3.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数学语言实际教学效果差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是影响数学语言能力教学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 面:第一,教师不注重日常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区别,在教学中往往用日常语言来替代数学语 言;第二,教师不注重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三、提高小学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途径

  小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对他们数学能力的培养虽然十分重要但是也要意识到难 度很大。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能力:

  1.教师在观念上要意识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重要性

  思想先于行动,结果成功与否与观念的正确与否息息相关。因此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 数学概念、术语、符号等的讲解,从一点一滴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2.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数学教学成效的重要策 略之一”。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能够有效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 的沟通和交流,数学语言作为二者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培养。

  3.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注意区分日常语言和数学语言,并实现二者的有效转化;第二,因为小学时期教师的一言一 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应当注重数学语言表达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为学生数学语 言的学习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作者:虎云 单位:贵州省威宁县秀水乡清水小学

  第八篇:探究性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一、开展探究性学习应该秉持的原则

  1.注重利用问题式引导教学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小学生的好奇心特点进行充分利用,坚持问题 引导式教学原则。例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在所学的知识中提炼出问题,让学生能够 对于教师所提的问题产生兴趣,激发内心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模式下进行有效的 思考,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要求教师要科学合理地提出问题,使问题既能够结合教材 中的知识,同时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教师应该让学生把这些问题当成

   是对于自己的挑战,使学生能够有兴趣和决心去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统计》的时 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班级的男女生人数、或者家庭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学生进行统计,学 生对于这样的问题会产生兴趣,同时这样的问题也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能够让学生愿意去 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与同 学之间的讨论和研究,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迅速提升。

  2.创设师生平等的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同时还要坚持师生平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 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 到探究性学习中,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参与到研究和讨论中,与学生一同创造适合探究性学习 的平台。教师还应该保持一种平等的观念,在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当中,让学生掌握数学知 识的学习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的时候,教师应该与学生一 起参与到实践当中,拿出量角器与学生共同进行度量,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同学习知识的 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共同学习知识的知己。相信在这种平等的氛围中,学 生的学习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相应提升,充分展现出探究性学习的效 率。

  3.勇敢尝试解决问题

  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勇于尝试解决 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尝试着去解决,通过在解 决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和问题,让学生能够接收到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加深 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些暗示,让学生能够逐渐形成一种清 晰的思路,同时又不能够过于明显,使学生缺少动脑的过程。例如,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过 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可以给学生简单分析一下,让学生能够梳理清楚思路,同时给与学生 更多的支持,让学生勇于尝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1.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率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这有这样才 能够为探究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思考问题,学习新的 知识。尽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会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的知识,会让 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同时学生也会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

   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先从简单的数字开展,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能够 找到解决为题的方法。

  2.开展有效的团队协作

  教师在带领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时候,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开展有效的团队合作,通过小 组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探究小组中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让自 主学习能力得到丰富的锻炼。这样也能够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团队精神,能够提高自己人际交 往和施展才华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的时候,可以通过小组进行探究,利 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的混合运算,让小组内的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解题思 路,提高数学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水平稳步 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创设一种平等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 生进行有效性的尝试,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也应该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相结合的 方式,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力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与同学的合作讨论,能够学到更多的 解决方法。相信通过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会有所稳步提升。

  作者:肖鑫智 单位:福建省将乐县城关中心小学

  第九篇: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

  一、微课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

  现今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往往是些重点、难点,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教学时,既需要教师 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同时也要进行针对性的解疑,将学生的疑问讲解透 彻。比如,在讲解应用题时,较为经典的题型就是“间隔植树”问题,两端要不要栽树,我 们的学生往往将这个问题搞混。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这一手段,给学生播放视频,告诉学生, 植树问题,两端都要栽。然后可以从中抽离出数学模型,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 “间隔”这一概念有着更透彻的认识。接下来,教师还可以进行强化训练,多找一些有关植 树的问题,同时,也能用线段图辅助教学,让学生画三个点之间有两条线段,画五个点之间 有四条线段,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再给以相应的情景,线段就相当于路段,点则 是树苗,告诉学生,树苗的数量总是比路段的数量多一。有个这样的一个结论做依托,下次 再遇到类似植树的问题,学生们不就会再犯迷糊了。

  二、微课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回想之前学过的知识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关于题目的解法多种多样,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还需 要学生同过去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找出最优的解题方法,同时复习过去的知识。然而, 小学生在学习时的联系性思维不强,如果仅靠教师的提醒,让他们去回忆过去学过的知识, 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一点上,微课有着较大的优势。微 课较为短小,信息精炼,很容易让学生接受,能够更好地复习旧知识。同时,微课又是与多 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教学模式较为新颖,能够牢牢吸引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数学 学习。比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到时,采用的是剪拼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 一个等面积的矩形,然后通过类比的方法,类比矩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 式。在推导这一公式时,就要求学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关于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而这二 者学习时间相差较远,这个时候,教师就能够通过微课,在课前对学生进行知识回忆,让他 们先回忆起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在通过 flash 动画,设计出平行四边形剪切成矩形这 一动画,想学生直观地反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由来,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此一来,学生既回忆起旧知识,又补充了新知识,新颖的授课方式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使其参与进来,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微课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学生的学习分为两大块,大部分是在学校,一小部分则是在家的自学。然而,就是这一 小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在家中的自学关系到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家庭作业就是学生 自学的一部分,学生做作业的效率成为父母日益关心的问题之一。微课的引入,对提高学生 做作业的效率有了不小的帮助。现今,计算机已成为家庭必备的电器之一,这对微课的进行 提供了便利。教师根据课程的进行情况,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学习计划,同时给学生提供在线 学习的资料,让学生上网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创建一个 QQ 群,将课堂上用过的课 件在群中共享,学生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可以回顾课堂内容,进行自学。比如,在《圆》 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圆的周长是如何得到的,圆的 面积公式的由来。同时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迁移训练,让学生用电脑自带的绘图工具,通过对 圆的理解,自己画圆,然后看看更改圆的半径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圆,如何才能得到椭圆等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对圆有个较为透彻的认识。除此之外,学生对于电脑都较为感 兴趣,让他们借助电脑进行学习,不容易产生枯燥感。

  四、结语

  微课的引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式教学,教师能够分享给学生更加新颖的学 习手段。这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和课后巩固有着重要作用。合理地利用微课,能够牢牢把握学 生的注意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深化教学影响,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

   作者:王辉 单位:安徽省肥西县高店乡团塘民族小学

  第十篇: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

  一、小学数学缺乏有效性教学

  首先有效教学是我国第三次课改当中的重点思路,但是针对有效性教学的教学设计却不 多,这是如今有效教学缺失的重点,而作为小学数学来说,它的作用是在教会学生进行基础 的加减乘除同时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这是其教学目的以及大纲总之,但是现在针对 这方面的教学设计并不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秉持第三次课改的思想,总是习惯性的 按照原有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将小学生的思路全都掌控在自己的设计当中,没有给学 生留下空白,这种高强度的教学设计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其次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并 不高,小学数学原本就是针对小学生做的教材设计,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在“课改”的压力下, 为了凸显教学的“质量”常常提升小学数学题的难度,将一些超出小学生理解范围的课题引 入其中,使得小学数学产生了难度,虽然这样的难度对于学习好的孩子来说能够解决,但是 并不适合其他孩子,反而影响了数学兴趣在课堂上的传播与发展;再次有效性学习的概念界 定并不清晰,一些教师总是将有效性学习和考试成绩挂钩,还是喜欢用应试教育当中的考试 水准来衡量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得到了有效培养,着从本质上误解了小学数学有效性的开展, 从第三次课改的文件当中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有效性体现在快乐学习、记忆学习、理解学习 三大方面,从孩子本身出发,以快乐的思想辅助课堂教学的展开,以多理解多记忆的方式让 孩子的到更好的知识获取,而不是一味的增强孩子的训练,让孩子适应考试;最后无法把握 有效性学习当中“快乐教学”的度,常常会在有效性、情景模式开展、“快乐教学设计”这 三个板块当中失去界定,使得教学思维混乱,经常是课改调查组到来就进行新的模式教学, 调查组走了以后在进行原有的课程设定,这样反复对孩子的学习以及认知能力造成了一定的 影响。

  二、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

  综上所述,有效性教学要紧紧把握住“有效”这两个关键字,在遵循第三次课改的过程 当中积极的采用最新的教学思路,同时辅助对孩子的调查研究,因为,每个学校的教学环境 不同,每个孩子的成长不同,甚至每个孩子的思维模式不同,都会对课堂有效性的开展造成 阻碍,有人认为教学时一刀切的过程,设定一个适中的方案从而进行教学,让大部分孩子接 受这样的教学设定,也有人认为“适中”的教学设计方案缺乏方向的把握,缺乏对“特殊群 体孩子”的照顾,缺乏公平性,因此这样的方案本身就不能有效的针对教学,作者的观念更 偏向于后种,有效性的教学关键就是让所有孩子都能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补充,让孩子了解 教学的概念,了解教学思路,让孩子清晰的认识到教学过程当中自身存在的问题,让教师发

   现这些问题并着重解决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我们如今在社会上能用到的 数学知识与小学数学 99%都有挂钩,反而初中、高中、大学的数学与生活现实太过遥远,而 正是因为小学数学有效,我们更应当注重其课堂上的有效性,让所有的孩子都掌握数学知识, 并让其应用到自身的生活当中,作者认为,真正的有效不在于课堂的练习、不再去考试取得 的成绩,而在与能否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能否终生使用!因此在面对小学数学有效性这一问 题上,我们要抛开所有阻碍孩子对数学认知的障碍,让孩子充分的体验到数学与生活能够充 分结合,如此才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进一步增强有效性。

  三、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的反思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如小学数 学有效教学内涵的界定,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系的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的评价,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心理机制等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新课程在诸多方面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给老师们带来的不适应主要集中在以卜几方面。首先,教学理念 与新课程的要求不适应。例如,“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小学数学的主要 课程理念之一,并且《课标教材》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很少能 通过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问去思考和探究,最终由学生获得结论, 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其次,专业知识与新课程内容的不适应。例如,新课程增加了“算法 初步”的内容,但由于绝大多数老师没有学过(除部分年轻老师大学期问学习过计算机语言 如这些内容,另外还有近三分之一的老教师没有学习过英语,加之多数学校没有达到每个班 有多媒体等硬件设施,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十分困难。面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内容、 新的教学目标,以及经历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学生,“教什么”、“如何教”、“教 到什么程度”等问题,都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并且需要拿出具体的应对策略。要解 决这一问题,最佳突破口就是教师要给自己充电、洗脑。第一,要认真学习《标准》及相关 的文献,最好通过与《教学大纲》进行比较,认真研究《标准》每一部分的具体要求,以便 做到“教有所依”。第二,要认真研究教材,在做到把握教材整体脉络的同时,深刻领会教 材的编写意图,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推荐访问:汇编 精选 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