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5篇

篇一: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迎接少代会争做好队员主题活动总结 5 篇

  迎接少代会争做好队员主题活动总结 1 在学习中,她有着一股钻劲儿,不向任何一道难题低头。她 求知欲强,课堂上,她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地 掌握;课外,她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 知识,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正是这种好习惯 促使她不断发展,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她从一年级至今学习成绩 均保持在班级的前列。六年来,陈雪同学多次获得表彰,多次荣获过 学校“四好少年”“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学习标兵奖” 的称号。

  二、兴趣广泛,全面发展。

  除了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外,她在音乐、美术等方面也是 佼佼者。作为学校合唱队的指挥,她带领学校合唱队在兰山区“传唱 红歌魅力校园”合唱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学校的历年庆六 一文艺汇演中,都能看到她矫健的身姿。

  三、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心地善良,深受同学 们的信任。

  尊敬师长。对待老师和长辈,彬彬有礼,平时主动问好,就 连邻居们都夸奖她懂事,很有礼貌。因为一直都担任班长和大队干部, 所以,为班级和学校作了大量工作,成为老师的好帮手。陈雪作为班 干部,对于学校和老师布置的任务,从来都主动做,并保质、保量完 成。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同学有什么学习方面的问题, 向她请教,都能耐心帮助别人。从小就不会欺负别人,从来没和同学 吵过架。所以,同学关系非常融洽,就连那些班级公认的调皮鬼,都 很尊敬她。心地特别善良,非常富有爱心。

   总之,陈雪同学是一位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比较优 秀的少先队员,愿这只展翅的雏鹰在今后的日子里锻炼得更加坚强!

  刘豪伟,来自二年级二班,是一个健康、阳光、开朗的男生。

  热爱学习、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年年被学校评为四好少 年。

  刘豪伟不仅努力学好各科功课,而且在业余生活中爱好广 泛。看书、弹琴、朗诵、唱歌、画画、都是他喜欢做的事情。还获得 过很多的奖项。

  在日常生活中,刘豪伟尊老爱幼、独立自主、是父母的好帮 手。放学回家,做完作业,还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分担 家务,如摆碗筷、洗碗、扫地、叠衣服,每一次都干得干净利落。

  在班级,刘豪伟是同学们的好伙伴。刘豪伟担任过班级的班 长、纪律委员,只要有机会为大家服务,他都积极努力地争取做到最 好。他会积极帮助一些学习及生活有困难的同学,给予他们信心及鼓 励,让他们体验到班集体的温暖。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刘豪伟一定会更努力,为班级、学校争 光!

  迎接少代会争做好队员主题活动总结 2 我是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是长辈 们生活中的好帮手,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

  在这个温暖的大集体里,我努力学习,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团结向 上。时刻以少先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一、从小树立远大的梦想。

  我从小有自己的理想——做祖国有用的人才。我知道我是祖 国的一份子,是祖国的一朵花,是祖国的一份希望,因此我每天努力

   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为实现自己的心中理想而努力。

  二、以中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做同学的榜样,积极向上。

  自入学以来,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

  指导以及同学们的意见。

  从小就遵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热爱集体、助人为乐。

  一直以来,各学科的成绩快速提高,一直是班上的尖子生。每期都被 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在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中 取得了全镇四年级语数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我从不骄傲,而是不 断向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而努力。

  三、努力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

  作为班长的我,要求就是做好班级的管理、组织工作,解决 同学矛盾等,在班里起到表率的作用,所以担子很重。但我有很强的 组织能力,在班上经常举行一些有益活动、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等, 也因此得到了领导、老师、同学的好评。在升旗仪式指挥时不但要有 领导、组织能力,还要普通话准确,口齿清晰。但这也没有难倒我, 因为我常常请教以前做过这一工作的同学,所以做得很好。经常得到 领导的好评。

  四、珍惜美好时光。

  我驾御时间能力很强,能科学合理的调配时间,高效率的利 用时间。在此同时,我也给自己做了一张作息表,许多同学让我请教 他们做,有了这张表,他们都说好。珍惜时间做得相得益彰。

  五、学习范围广。

  本人除了有丰富的知识文化外,在美术、音乐、朗读等各方 面也很出色。能画出祖国的繁荣景象,能唱出优美的歌声,能读出动 听的读书声……做事专心致志,是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爱好广泛

   的小女孩。

  面对成绩和优点,我并没有骄傲,而是向自己的人生目标

  ——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而努力,我深信! 迎接少代会争做好队员主题活动总结 3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为了让少

  先队员们从先锋榜样的经历中汲取高尚的精神,体会新时代赋予少先 队员的光荣使命。近日,通海县兴蒙中心小学组织少先队员观看了玉 溪广播电视台《在路上》“致敬先锋”人物访谈栏目。

  在节目中,队员们认识了我们家乡玉溪的四位先锋:全国公 安楷模——李浏华,李警官一直奋斗在缉毒一线,他说:“缉毒一日 不绝,战斗一日不止”。云南省劳模——王新华,用勤奋执着、开拓 创新铸就了英雄工匠。用脸排雷的开路英雄——乔胜清,经历了一段 激情澎湃的难忘岁月。全国少先队突出贡献获得者——徐吟鹂,徐奶 奶带大家回顾了少先队员在不同年代所做的事。四位先锋人物做客节 目,现场与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代表及寄杂志代表面对面交流。

  孩子们认真的观看节目,看他们期盼的眼神,定会在先锋榜 样的指引下,与新时代的中国一路同行,与中国的新时代共同追梦, 争做新时代的好队员!

  迎接少代会争做好队员主题活动总结 4 春风送暖,桃李芬芳,我们的校园早已春意盎然,全县中学 生已分批返校复学,小学生们的返校时间也已确定。为引导少先队员 向在疫情中挺身而出、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的“逆行者”们学 习、致敬,从现在起真正地开始学习生命的意义,理解责任与担当、 平凡与伟大。2020 年 4 月 20 日,作为广大少先队员的复学第一课, 当涂县教育局党委组织党员教师特别制作的“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

  

篇二: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心理健康广播稿 3 篇

  同学们:

  大家好!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自尊自爱。

  二、能正视现实,勇于解决问题。

  三、乐于交往,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少年,总是喜欢与人交往,以寻找知音,建立友情, 保持合谐的人际关系。交往中,他以尊敬的、信任的、谦让的、诚 恳的态度待人,*结友爱、助人为乐,而不是自私自利、猜疑、孤敖。

  他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参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学习。

  四、情绪稳定,性格开朗。

  人的情绪与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相联系,但人的需要总有得不 到满足的时候。这就要求人们善于排除心理障碍,能够控制、稳定 自己的情绪。要养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要树立远大 的理想和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性格开朗,目光远大,心境愉快,才 能胜不骄,败不馁。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人则心胸狭窄,自私自利, 情绪起伏波动,喜怒无常。希望同学们能按上述四个标准对照检验 自己,要求自己,以愉悦的心境,饱满的情绪,自尊自爱,善待自 己,诚恳、谦让,团结互助,面对困难提高忍耐、受挫力,坚定信 念,百折不回,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昂扬的斗志面对生活的挑 战。

  甲:黄兴小学新苗广播站。

  乙:黄兴小学新苗广播站。

  合:现在开始播音。

   甲:今天的节目有《新闻串串烧》、《音乐新视听》。

  甲:儿童的成长过程是生理和心理成长、成熟的过程,成长中的 儿童能否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现在,更影响到 他们的未来。因此,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乙:什么样的儿童才能称得上是心理健康?目前还没有公认一致 的标准,我们参照成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认为心理健康的儿童 应具备以下六种心理品质。

  乙:二是情绪稳定。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 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偶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 出现。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甲:三是正确认识自己,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自尊、自爱、自重, 他们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把握自己。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 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

  乙:四是人际关系良好。心理健康的儿童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

  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 起融洽的人际关系。

  甲:五是热爱生活,心理健康的儿童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 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 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甲: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 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 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

  乙:所以,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

  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甲: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 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乙: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甲: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 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乙: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 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 们的自信心。

  甲: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 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 走等异常行为。

  乙: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 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甲: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 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乙: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 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甲: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 稳,胆小畏缩。

  

篇三: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听了顾志刚老师所上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一 课,我认为亮点较多。顾老师首先从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点——法治与我们的生活 息息相关入手,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出自己对法律的感受,从而导入新 课。接着以一副十字路口交通混乱图片开始了对法律特征的探究。整堂课以时政 背景材料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的感觉是环环相 扣,有条不紊。从整体上说不失为一堂成功的常规课。

  该课之所以说是一节好课,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的结论。

  一、任务目标定位准确。

  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原则。但选用什么样的时政材料,这同 样体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要有对“时政的敏 感度”,哪些时政将会成为考试关注的热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没有这种敏 感度,就不是个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这节课主要围绕着法律的三大特征为主 线贯穿本堂课。

  二、情境材料的选用精。

  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学会如何把时政热点转换成课堂教学资源,并把时政材 料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正确的问题。老师们可以看到:对一段同样的时政材 料,有的教师所出的题精要,有的教师出的题很表面。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材料, 呈现给学生的也必须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材料和问题。这节课顾老师所选用 的材料,比较“精要”。在导入中主要运用图片:法律制定机关、国家强制力、 高官落马等不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时 代性、时效性强,针对性强。

  三、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只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的罗例, 更多地是教材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分析现实问题。在掌握基 础知识之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顾老师的课一直在努力培 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 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同桌讨论和小议次 数较多。

  四、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教学设计实质是一种教学的预案。它不同于房屋设计图,可以在教学进程中 不断地加以修改、补充、调整。在预设中生成知识和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断调 整预设,形成一种“创生”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正 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创生出 一节优秀的课。在这过程中,学生受益了,教师也在教学相长中获益。而这也就

   是“教学的魅力”所在。顾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不仅使学生能得到“答 案”也能得到“途径”。

  下面我提几点建议:

  课堂上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很融洽,如果教师教学能进行适度的学科渗透, 教学效果将会更好。其次,在分析问题时,让学生不仅动脑,而且结合题目动动 手动动笔,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课堂结束前教师应作全面深入课堂小结。

  本堂课此环节较为薄弱。

  以上评课仅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1.改变课程观念

  或者说是教育观念,教师的本职不仅仅是教书,而是“教书育人”,不多赘 述。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要求:小学教师会教两门课程。

  学生发展:学生是生命个体,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而不是割裂成学科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使命:增加生命的厚度,增长生命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有的观念:道德与法治教材和课程是儿童的,不是成人的。

  其一,采用儿童惯有的语言,而不是成人化的命令方式。包括话题、内容、 儿歌、童谣等,主持人、活动的人、教材的生活内容、引导儿童思考的话题和问 题。

  其二,课程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采用儿童生活语言不是书面语言,如公 物:“这些是我们大家的”,而不是用科学的概念来解释。避免制造心理距离。

  关心儿童生活真实存在的问题。课程的目的是改变儿童生活的状态,由当下走向 更加美好、更加善的生活,而不是建构知识体系。使儿童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 而不是完成书面作业和考试。

  其三,课程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

  时间上的开放。回望过去,反思当下,规划未来。你想想你有过这样的事情 吗,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怎样做。由此汲取营养。

  空间上的开放。以德育课程为核心,辐射学生各种活动和教育,如入学教育、 班团队、学校大型活动、家庭生活、社区公共空间。

  向学生开放。通过学生学习,完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

   向教师开放。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是解释者不是强调学习重点的人, 而是引路人,是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结合的引导者,是教学内容的再创造者。

  其四,课程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

  内容之间融合。彼此相互解释、相互融合,以生活为导向,深度融合。如大 家排好队与规则。

  多元心理素质的融合。是综合性的实践智慧,只有与情感、意愿、判断、行 动结合在一起的道德知识才是有行动力的知识,而不是僵化的知识,这就是生活 智慧。

  人与世界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一个人的存在是作为与自然对 话、与家庭和谐相处、对社区有所贡献、对国家兴旺有所努力的一个人而存在。

  人的存在和生活,要实现自我完善。

  多元文化的融合。如各民族文化,如城乡儿童,如主流群体与特殊群体。教 学做融合,引导儿童做人做事是根本目的,通过过好生活方式来引导。

  《道德与法治》课不是在教一个知识体系,也不是一些道德法治体系的拼盘。

  而是将各种知识、现实情景、人类情感、、社会规则、未来志向结合在一起而综 合形成的最佳生活判断、行动方式、决策能力等,这是一种教育实践智慧的存在 状态。

  知—道(法律)情—感(感受)明—辨(判断)意—志(志向)决—策(策 略)技—能(能力)行—动(动手)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这个社会中,有许多行为规范约束着我们的一言一行,这就是道德.做一 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 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有一次,我和妈妈到银行存钱,银行里人头攒动,我和妈妈排了很长时间的 队伍才轮到我们.就在我们走向柜台时,一位 70 多岁的老人忽然跌跌撞撞地走了 过来.我开始还认为他是有什么东西丢在那里要拿回去,可他还没站稳,就发话 了:“请问一下养老保险怎么取?”

  我可不高兴了,明明是我们先来了,怎么让他先办起业务呢?而且这么大人 了,先来后到这点道理不懂吗?可妈妈却好像让着他一样,什么话也没说,而且 还把身子往一边让了让.妈妈的举动,更让我惊讶和气愤,难道妈妈也不懂这点 道理吗?妈妈好象看见了我表情的变化,就悄悄把我拉到一边,微笑着对我说:

  “你是不是有点不高兴啊?”我用劲地点了点头,气愤地说出了我的想法.妈妈

  

篇四: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评课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 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 用。2019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 建设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 贯彻落实。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道德与法治评课,希望对大家 有所帮助! 道德与法治评课

  1.改变课程观念 或者说是教育观念,教师的本职不仅仅是教书,而是“教书育 人”,不多赘述。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要求:小学教师会教两门课程。

  学生发展:学生是生命个体,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而不是 割裂成学科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使命:增加生命的厚度,增长生命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有的观念:道德与法治教材和课程是儿童 的,不是成人的。

  其一,采用儿童惯有的语言,而不是成人化的命令方式。包 括话题、内容、儿歌、童谣等,主持人、活动的人、教材的生活 内容、引导儿童思考的话题和问题。

   其二,课程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采用儿童生活语言不是 书面语言,如公物:“这些是我们大家的”,而不是用科学的概念 来解释。避免制造心理距离。关心儿童生活真实存在的问题。课 程的目的是改变儿童生活的状态,由当下走向更加美好、更加善 的生活,而不是建构知识体系。使儿童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而 不是完成书面作业和考试。

  其三,课程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

  时间上的开放。回望过去,反思当下,规划未来。你想想你 有过这样的事情吗,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怎样做。由此汲取营养。

  空间上的开放。以德育课程为核心,辐射学生各种活动和教 育,如入学教育、班团队、学校大型活动、家庭生活、社区公共 空间。

  向学生开放。通过学生学习,完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

  向教师开放。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是解释者不是强 调学习重点的人,而是引路人,是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结合的引 导者,是教学内容的再创造者。

  其四,课程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

  内容之间融合。彼此相互解释、相互融合,以生活为导向, 深度融合。如大家排好队与规则。

  多元心理素质的融合。是综合性的实践智慧,只有与情感、 意愿、判断、行动结合在一起的道德知识才是有行动力的知识, 而不是僵化的知识,这就是生活智慧。

   人与世界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一个人的存在 是作为与自然对话、与家庭和谐相处、对社区有所贡献、对国家 兴旺有所努力的一个人而存在。人的存在和生活,要实现自我完 善。

  多元文化的融合。如各民族文化,如城乡儿童,如主流群体 与特殊群体。教学做融合,引导儿童做人做事是根本目的,通过 过好生活方式来引导。

  《道德与法治》课不是在教一个知识体系,也不是一些道德 法治体系的拼盘。而是将各种知识、现实情景、人类情感、、社会 规则、未来志向结合在一起而综合形成的最佳生活判断、行动方 式、决策能力等,这是一种教育实践智慧的存在状态。

  知—道(法律)情—感(感受)明—辨(判断)意—志(志 向)决—策(策略)技—能(能力)行—动(动手)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这个社会中,有许多行为规范约束着我们的一言一行,这 就是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 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有一次,我和妈妈到银行存钱,银行里人头攒动,我和妈妈 排了很长时间的队伍才轮到我们.就在我们走向柜台时,一位 70 多岁的老人忽然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我开始还认为他是有什么 东西丢在那里要拿回去,可他还没站稳,就发话了:“请问一下养 老保险怎么取?”

   我可不高兴了,明明是我们先来了,怎么让他先办起业务呢? 而且这么大人了,先来后到这点道理不懂吗?可妈妈却好像让着 他一样,什么话也没说,而且还把身子往一边让了让.妈妈的举动, 更让我惊讶和气愤,难道妈妈也不懂这点道理吗?妈妈好象看见 了我表情的变化,就悄悄把我拉到一边,微笑着对我说:“你是不 是有点不高兴啊?”我用劲地点了点头,气愤地说出了我的想法. 妈妈的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对我说:“你这就不对了.虽然先 来后到是规矩,但是他毕竟是位老人啊!而且他跌跌撞撞,必然 有重要的事情.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道德 的表现,所以我们必须要让着他,尊敬他.”我这才点了点头.妈妈 的表情终于由严肃化为轻松,“如果你也是一位老人,你愿意为这 么一件小事而和别人争吵吗?”我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这是,那 位老人的事已经办好了,正招呼我们过去.他这时向我们解释:“刚 才真对不起,我有点急事,让你们久等了!”我笑着说:“没关系! 这不算什么!”同时,我也看见了妈妈赞许的目光.

  可见,道德还能让社会更加和谐,幸福,美满. 道德与法治评课

  非常荣幸听了了《大家排好队》第一课时。听完两位学科带 头人的新教材解读讲座和研修班成员的交流指导,也进一步加深 对部编版新教材的理解。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整体性把握教材核心主题

   面对新教材的内容,作为教师首先应从整体上认识教材,明 确教材的核心主题是什么。每一课教材内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存在于一定的单元主题,而单元的主题也是围绕一定的教材编 写理念。比如二上道德与法治教材,整册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 公共意识、培养公共能力,分散到四个单元的教学中。所以在教 学中,要弄清一课的教学目标,必须联系单元甚至整册教材的整 体目标。比如,教师在备《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时,一开始简单 地认为排好队仅仅是个人文明好习惯的培养,但在仔细读了新教 材的教参解读和教学师父的指点之后,突然茅塞顿开,原来我们 教学还要有长远的眼光,更要懂得整体性架构和理解教材,这样 才能真正地达到潜润学生成长的目的。

  二、灵活把握教材内容

  两位学科带头人的单元教材解读与建议中,无一不提到教材 中的各个版块内容使用问题,教材仅仅提供一个范本,教师可以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各个学校、地区的学情来创造性使用。

  教材的内容怎么用、何时用,还取决于本节课教学的目的。比如 说教材中的副版教材,有的是补充教材内容,有的是递进深化目 标,在使用时必须有目标意识。

  三、清晰目标,深化体验

  一堂课应明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为 什么教”指向的是教学的目标,一堂课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在备课 时叫应该明确,在上课时要牢牢记住这一。“教什么”是教学中的

   具体内容,“怎么教”的是教学的具体手段和策略。教学的内容和 方式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以通过观看视频来体验,可是却忽 视了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无法从视频中感同身受,也就不 会对排队的意义有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就是活动与体 验的课程,任何道德与意识的生长必须发自内心的感悟。

  四、注重生活智慧的培育

  德法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最终培养的是学生的生 活智慧。在每一次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生活智慧的培养,比如在 《大家排好队》这一课,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排好队的意义,还 要指导学生的生活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思辨,引 发学生对未来的生活的思考,最终指导生活中的问题。

  本次研训活动,我不仅进一步认识理解了新教材,更是对自 己的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审视。教学中,我的“问题意识”欠缺, 总是问题引导不到位,对于教材内容具体把握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思考。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争取提升自己的 教学水平。

  道德与法治评课

  非常荣幸听了了《大家排好队》第一课时。听完两位学科带 头人的新教材解读讲座和研修班成员的交流指导,也进一步加深 对部编版新教材的理解。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整体性把握教材核心主题

  面对新教材的内容,作为教师首先应从整体上认识教材,明

   确教材的核心主题是什么。每一课教材内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存在于一定的单元主题,而单元的主题也是围绕一定的教材编 写理念。比如二上道德与法治教材,整册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 公共意识、培养公共能力,分散到四个单元的教学中。所以在教 学中,要弄清一课的教学目标,必须联系单元甚至整册教材的整 体目标。比如,教师在备《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时,一开始简单 地认为排好队仅仅是个人文明好习惯的培养,但在仔细读了新教 材的教参解读和教学师父的指点之后,突然茅塞顿开,原来我们 教学还要有长远的眼光,更要懂得整体性架构和理解教材,这样 才能真正地达到潜润学生成长的目的。

  二、灵活把握教材内容

  两位学科带头人的单元教材解读与建议中,无一不提到教材 中的各个版块内容使用问题,教材仅仅提供一个范本,教师可以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各个学校、地区的学情来创造性使用。

  教材的内容怎么用、何时用,还取决于本节课教学的目的。比如 说教材中的副版教材,有的是补充教材内容,有的是递进深化目 标,在使用时必须有目标意识。

  三、清晰目标,深化体验

  一堂课应明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为 什么教”指向的是教学的目标,一堂课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在备课 时叫应该明确,在上课时要牢牢记住这一。“教什么”是教学中的 具体内容,“怎么教”的是教学的具体手段和策略。教学的内容和

   方式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以通过观看视频来体验,可是却忽 视了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无法从视频中感同身受,也就不 会对排队的意义有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就是活动与体 验的课程,任何道德与意识的生长必须发自内心的感悟。

  四、注重生活智慧的培育

  德法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最终培养的是学生的生 活智慧。在每一次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生活智慧的培养,比如在 《大家排好队》这一课,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排好队的意义,还 要指导学生的生活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思辨,引 发学生对未来的生活的思考,最终指导生活中的问题。

  本次研训活动,我不仅进一步认识理解了新教材,更是对自 己的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审视。教学中,我的“问题意识”欠缺, 总是问题引导不到位,对于教材内容具体把握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思考。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争取提升自己的 教学水平。

  

篇五: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评课

  1.改变课程观念 或者说是教育观念,教师的本职不仅仅是教书,而是教书育人,不多赘 述。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要求:小学教师会教两门课程。

  学生发展:学生是生命个体,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而不是割裂成学科 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使命:增加生命的厚度,增长生命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有的观念:道德与法治教材和课程是儿童的,不是成 人的。

  其一,采用儿童惯有的语言,而不是成人化的命令方式。包括话题、内 容、儿歌、童谣等,主持人、活动的人、教材的生活内容、引导儿童思考 的话题和问题。

  其二,课程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采用儿童生活语言不是书面语言, 如公物:这些是我们大家的,而不是用科学的概念来解释。避免制造心理 距离。关心儿童生活真实存在的问题。课程的目的是改变儿童生活的状态, 由当下走向更加美好、更加善的生活,而不是建构知识体系。使儿童养成 文明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完成书面作业和考试。

  其三,课程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

  时间上的开放。回望过去,反思当下,规划未来。你想想你有过这样的 事情吗,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怎样做。由此汲取营养。

   空间上的开放。以德育课程为核心,辐射学生各种活动和教育,如入学 教育、班团队、学校大型活动、家庭生活、社区公共空间。

  向学生开放。通过学生学习,完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

  向教师开放。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是解释者不是强调学习重点 的人,而是引路人,是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结合的引导者,是教学内容的 再创造者。

  其四,课程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

  内容之间融合。彼此相互解释、相互融合,以生活为导向,深度融合。

  如大家排好队与规则。

  多元心理素质的融合。是综合性的实践智慧,只有与情感、意愿、判断、 行动结合在一起的道德知识才是有行动力的知识,而不是僵化的知识,这 就是生活智慧。

  人与世界的融合。__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一个人的存在是作为与自然 对话、与家庭和谐相处、对社区有所贡献、对国家兴旺有所努力的一个人 而存在。人的存在和生活,要实现自我完善。

  多元文化的融合。如各民族文化,如城乡儿童,如主流群体与特殊群体。

  教学做融合,引导儿童做人做事是根本目的,通过过好生活方式来引导。

  《道德与法治》课不是在教一个知识体系,也不是一些道德法治体系的 拼盘。而是将各种知识、现实情景、人类情感、、社会规则、未来志向结合 在一起而综合形成的最佳生活判断、行动方式、决策能力等,这是一种教 育实践智慧的存在状态。

  知道(法律)情感(感受)明辨(判断)意志(志向)决策(策略)技

   能(能力)行动(动手)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这个社会中,有许多行为规范约束着我们的一言一行,这就是道德.做

  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 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有一次,我和妈妈到银行存钱,银行里人头攒动,我和妈妈排了很长时 间的队伍才轮到我们.就在我们走向柜台时,一位 70 多岁的老人忽然跌跌 撞撞地走了过来.我开始还认为他是有什么东西丢在那里要拿回去,可他还 没站稳,就发话了:请问一下养老保险怎么取?

  我可不高兴了,明明是我们先来了,怎么让他先办起业务呢?而且这么 大人了,先来后到这点道理不懂吗?可妈妈却好像让着他一样,什么话也 没说,而且还把身子往一边让了让.妈妈的举动,更让我惊讶和气愤,难道 妈妈也不懂这点道理吗?妈妈好象看见了我表情的变化,就悄悄把我拉到 一边,微笑着对我说:你是不是有点不高兴啊?我用劲地点了点头,气愤 地说出了我的想法.妈妈的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对我说:你这就不对了. 虽然先来后到是规矩,但是他毕竟是位老人啊!而且他跌跌撞撞,必然有 重要的事情.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道德的表现,所以 我们必须要让着他,尊敬他.我这才点了点头.妈妈的表情终于由严肃化为 轻松,如果你也是一位老人,你愿意为这么一件小事而和别人争吵吗?我 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这是,那位老人的事已经办好了,正招呼我们过去. 他这时向我们解释:刚才真对不起,我有点急事,让你们久等了!我笑着 说:没关系!这不算什么!同时,我也看见了妈妈赞许的目光.

   可见,道德还能让社会更加和谐,幸福,美满. 非常荣幸听了了《大家排好队》第一课时。听完两位学科带头人的新教 材解读讲座和研修班成员的交流指导,也进一步加深对部编版新教材的理 解。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整体性把握教材核心主题 面对新教材的内容,作为教师首先应从整体上认识教材,明确教材的核 心主题是什么。每一课教材内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存在于一定的单元 主题,而单元的主题也是围绕一定的教材编写理念。比如二上道德与法治 教材,整册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公共意识、培养公共能力,分散到四个 单元的教学中。所以在教学中,要弄清一课的教学目标,必须联系单元甚 至整册教材的整体目标。比如,教师在备《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时,一开 始简单地认为排好队仅仅是个人文明好习惯的培养,但在仔细读了新教材 的教参解读和教学师父的指点之后,突然茅塞顿开,原来我们教学还要有 长远的眼光,更要懂得整体性架构和理解教材,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潜润 学生成长的目的。

  二、灵活把握教材内容 两位学科带头人的单元教材解读与建议中,无一不提到教材中的各个版 块内容使用问题,教材仅仅提供一个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及各个学校、地区的学情来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内容怎么用、何时用, 还取决于本节课教学的目的。比如说教材中的副版教材,有的是补充教材 内容,有的是递进深化目标,在使用时必须有目标意识。

  三、清晰目标,深化体验

   一堂课应明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指向 的是教学的目标,一堂课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在备课时叫应该明确,在上 课时要牢牢记住这一。教什么是教学中的具体内容,怎么教的是教学的具 体手段和策略。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以通过观看视 频来体验,可是却忽视了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无法从视频中感同身 受,也就不会对排队的意义有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就是活动与 体验的课程,任何道德与意识的生长必须发自内心的感悟。

  四、注重生活智慧的培育 德法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最终培养的是学生的生活智慧。在 每一次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生活智慧的培养,比如在《大家排好队》这一 课,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排好队的意义,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问题,在具 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思辨,引发学生对未来的生活的思考,最终指导 生活中的问题。

  本次研训活动,我不仅进一步认识理解了新教材,更是对自己的课堂教 学有了一定的审视。教学中,我的问题意识欠缺,总是问题引导不到位, 对于教材内容具体把握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思考。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教 材、研究学生,争取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非常荣幸听了了《大家排好队》第一课时。听完两位学科带头人的新教 材解读讲座和研修班成员的交流指导,也进一步加深对部编版新教材的理 解。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整体性把握教材核心主题 面对新教材的内容,作为教师首先应从整体上认识教材,明确教材的核

   心主题是什么。每一课教材内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存在于一定的单元 主题,而单元的主题也是围绕一定的教材编写理念。比如二上道德与法治 教材,整册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公共意识、培养公共能力,分散到四个 单元的教学中。所以在教学中,要弄清一课的教学目标,必须联系单元甚 至整册教材的整体目标。比如,教师在备《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时,一开 始简单地认为排好队仅仅是个人文明好习惯的培养,但在仔细读了新教材 的教参解读和教学师父的指点之后,突然茅塞顿开,原来我们教学还要有 长远的眼光,更要懂得整体性架构和理解教材,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潜润 学生成长的目的。

  二、灵活把握教材内容 两位学科带头人的单元教材解读与建议中,无一不提到教材中的各个版 块内容使用问题,教材仅仅提供一个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及各个学校、地区的学情来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内容怎么用、何时用, 还取决于本节课教学的目的。比如说教材中的副版教材,有的是补充教材 内容,有的是递进深化目标,在使用时必须有目标意识。

  三、清晰目标,深化体验 一堂课应明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指向 的是教学的目标,一堂课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在备课时叫应该明确,在上 课时要牢牢记住这一。教什么是教学中的具体内容,怎么教的是教学的具 体手段和策略。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以通过观看视 频来体验,可是却忽视了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无法从视频中感同身 受,也就不会对排队的意义有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就是活动与

   体验的课程,任何道德与意识的生长必须发自内心的感悟。

  四、注重生活智慧的培育 德法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最终培养的是学生的生活智慧。在

  每一次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生活智慧的培养,比如在《大家排好队》这一 课,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排好队的意义,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问题,在具 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思辨,引发学生对未来的生活的思考,最终指导 生活中的问题。

  本次研训活动,我不仅进一步认识理解了新教材,更是对自己的课堂教 学有了一定的审视。教学中,我的问题意识欠缺,总是问题引导不到位, 对于教材内容具体把握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思考。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教 材、研究学生,争取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推荐访问:法治 评课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