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建立产业“链长制”推动产业大升级实施意见7篇

篇一:对于建立产业“链长制”推动产业大升级实施意见

  公司名称 法人 注册资本 成立日期 省份 市区 区县 公司类型 地址

  经营范围

  河南省郑州

  市中原区航 营利性医疗服务;口腔医疗管理咨

  河南玉齿口腔医 院有限公司

  胡树林

  500万人民币

  2019-09-29 河南

  郑州市

  中原区

  有限责任公 司

  海西路悦栖 苑阎垌一号

  询;企业管理咨询;健康管理咨询;打 字;复印;室内外装饰装修设计及施

  院6号楼附1 工;销售

  号 河南省郑州 口腔科;健康管理咨询;数据处理与

  市金水区博 存储服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服务;

  河南臻杰口腔医 院有限公司

  聂云杰

  100万人民币

  2019-07-12 河南

  郑州市

  金水区

  有限责任公 司

  颂路38号豫 军长基花园

  会议会展服务;企业管理咨询;企业 形象策划;展览展示服务;销售;第一

  2号楼1层 类;二类医疗器械;生物制品;日用百

  1驻0马3号店市驿 货

  驻马店口腔医院 有限责任公司

  沈永胜

  100万人民币

  2018-08-21 河南

  驻马店 市

  驿城区

  有限责任公 司

  城区交通路 中段驿城新 村大门西侧

  口腔诊疗服务

  河南益枫口腔医 院有限公司

  张顺峰

  100万人民币

  2019-05-28 河南

  郑州市

  金水区

  有限责任公 司

  5米办公楼 河南省郑州 市金水区姚 砦路133号 11号楼1层 103号 河南省新乡

  口腔医院服务;医疗技术开发;技术 咨询;技术服务;健康管理咨询;企业 管理咨询;批发兼零售;第一类医疗 器械;保健食品;消毒用品;卫生用 品;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日用百 货;医疗用品

  市红旗区金

  河南美豫口腔医 疗有限公司

  银延宽

  100万人民币

  2019-07-22 河南

  新乡市

  红旗区

  有限责任公 司

  穗大道派克 公馆商铺C 座104室

  口腔医疗服务

  (107以

  河南后盾口腔管 理有限公司

  郭丽丽

  100万人民币

  2018-10-19 河南

  洛阳市

  涧西区

  有限责任公 司

  西 河) 南省洛阳 市涧西区九 都西路中弘 中央广场10 号 河楼 南1省8济08源室

  口腔医疗机构管理;口腔科诊疗及其 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企业管理咨询; 市场营销策划;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组 织策划;出版物的零售

  济源精美口腔诊 所有限公司

  汤磊

  50万人民币

  2018-06-12 河南

  省直辖 县级行 政区划

  济源市

  有限责任公 司

  市北海大道 东段666号 柿槟新村1 号门面房3-

  口腔科服务

  4河号南商省铺洛阳

  市伊川县城

  伊川城区刘伊强 口腔诊所

  刘伊强

  50万人民币

  2020-07-31 河南

  洛阳市

  伊川县

  个人独资企 业

  关街道办事 处杜康花坛

  口腔门诊服务及口腔护理用品销售

  广场西路41

  号 洛阳市西工

  洛阳幸福里口腔 门诊有限公司

  张腾龙

  50万人民币

  2018-06-01 河南

  洛阳市

  西工区

  有限责任公 司

  区汉宫路和 昌城(洛 阳)项目C

  医院后勤管理服务;口腔诊疗服务; 营养健康信息咨询服务;计算机软硬 件;医疗器械;的销售

  洛阳华恩口腔医 院有限公司

  杨洁萌

  50万人民币

  2018-10-22 河南

  洛阳市 嵩县

  区1栋102室

  有限责任公 司

  嵩县城关镇 迎宾街8号

  口腔医院服务;口腔门诊部服务;美 容医院服务;医疗器械的销售;医疗 咨询服务

  河南省新乡

  新乡翟氏口腔有 限公司

  翟化锁

  50万人民币

  2020-06-30 河南

  新乡市

  延津县

  有限责任公 司

  市延津县东 屯镇东西大

  口腔诊疗;修复;种植;矫正牙齿;牙 齿美容;清洗服务

  济源许卫东口腔 诊所

  许卫东

  30万人民币

  2018-04-20 河南

  新郑小白兔口腔 门诊部

  何智奇

  0.001万人民 币

  2015-12-01 河南

  郑州美奥德贝口 腔门诊部有限公 辛莉梅 3200万人民币 2018-03-30 河南 司

  街东段6号

  省直辖 县级行 政区划

  济源市

  个人独资企 业

  济源市钟楼 街40号

  口腔科服务

  郑州市

  新郑市

  个体工商户

  新郑市金城 路227号

  口腔科

  郑州市金水

  郑州市

  金水区

  有限责任公 司

  区花园路31 号兰德中心

  口腔门诊部服务

  四层

  口腔科;牙体牙髓病专业;牙周病专

  业;口腔粘膜病专业;儿童口腔专业;

  洛阳拜尔九龙口 腔医院有限公司

  郑淑敏

  1320万人民币 2014-10-11

  河南

  洛阳市

  西工区

  有限责任公 司

  洛阳市西工 区九都路58 号春蕾大厦

  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口腔修复专业; 口腔正畸专业;口腔种植专业;口腔 麻醉专业;口腔颌面医学影像专业; 口腔病理专业;预防口腔专业;麻醉

  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X线诊

  断专业;医疗用品销售

   郑州德韩口腔门 诊部有限公司

  陈海

  518万人民币 2018-09-14 河南

  新乡壹颗芽口腔 门诊部有限公司

  吴金党

  500万人民币

  2016-03-08 河南

  郑州固乐口腔门 诊部有限公司

  余晓伟

  300万人民币

  2019-03-08 河南

  荥阳市咏乐口腔 医疗有限公司

  崔方瑜

  100万人民币

  2017-12-21 河南

  河南向日葵口腔 医院管理有限公 王秋月 100万人民币 2015-05-12 河南 司

  三门峡蓝刺猬口 腔门诊部有限公 张雪娇 120万人民币 2019-05-28 河南 司

  河南中贝口腔医 院管理有限公司

  葛文英

  100万人民币

  2018-12-05 河南

  河南牙大夫口腔 门诊部有限公司

  李永锋

  100万人民币

  2018-08-30 河南

  河南欧乐美口腔 医疗管理有限公 王文彪 100万人民币 2019-09-29 河南 司

  三门峡今日口腔 连锁门诊部有限 张松涛 100万人民币 2020-08-25 河南 公司

  许昌京州口腔门 诊部有限公司

  张会兵

  50万人民币

  2016-07-08 河南

  许昌赛尔口腔门 诊部有限公司

  朱昱萌

  50万人民币

  2018-07-02 河南

  小贝壳口腔门诊 部(洛阳)有限 魏运龙 118万人民币 2016-11-16 河南 公司

  新乡市拜博口腔 医疗管理有限公 万前程 50万人民币 司

  濮阳市一友谊口 腔医疗服务有限 刘亚飞 50万人民币 公司

  2012-03-09 河南 2018-05-10 河南

  郑州高新开发区 三禾口腔诊所

  杨智妮

  0.002万人民 币

  2016-05-23 河南

  郑州市

  金水区

  有限责任公 司

  河南省郑州 市金水区黄 河路3号

  口腔门诊部服务;健康管理咨询;医 药新产品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 术推广;销售;第一类;三类医疗器械

  新乡市中同

  新乡市

  卫滨区

  有限责任公 司

  大街国际购 物公园G区 龙湾C座101

  口腔医疗服务;卫生用品销售

  

篇二:对于建立产业“链长制”推动产业大升级实施意见

  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充放电方法 (总 2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充放电维护方法

  本文针对的是标称值 12V 的免维铅酸蓄电池。

  1、所谓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实际上只能免去补加电解液工作,经一定时间运行(一年及以上) 或放置后仍需进行容量恢复性充放电试验。

  2、蓄电池充放电方法如下(采用 ZFD-1 放电装置):

  2.1、将蓄电池组与直流盘充电回路脱离,在放电回路接上 ZFD-1 放电装置(接线时注意直流 输入线的正负极要接线正确,不能接反)。

  2.2、初放电时,先在 ZFD-1 放电装置上设置好:(1)放电电流(0.1CAh)、(2)放电终止 电压(对于 220V 的直流屏设置为 194V;对于 110V 的直流屏设置为 97V)、(3)放电时间(设置 为 10h)、(4)保护停止电压(对于 220V 的直流屏设置为 194V;对于 110V 的直流屏设置为 97V)。

  2.3、在直流屏监控装置上设定好均充电压值(110V 直流屏设定为 127V,220V 直流屏设定 为 254V)、浮充电压值(110V 直流屏设定为 121.5V,220V 直流屏设定为 243V)、均充电流值 (0.1CAh)、均充时间(12h)。

  2.4、按下 ZFD-1 放电装置面板上的“启动”按键,同时“运行” 灯闪烁,表明已开始放 电,每 0.5h 记录一次蓄电池电压,直到单体蓄电池电压下降到 10.8V 后停止放电或退出低电压的 蓄电池(<10.8V)后继续放电,直到 10h 放电时间结束,放电时间达到设置的 10h 后,放电装置 的液晶屏将显示 “停机”,表明已达到了设置的放电时间。

  2.5、放电结束后应立即用同样大小的充电电流(0.1CAh)对蓄电池进行均充,使单体蓄电池 的电压上升到 13.8-14.1V 之间,保持该电流对蓄电池进行不能低于 12h 的均充后,再转为浮充 (直流屏均充 10h 后,当均充电流降至 0.6A(60Ah)或 1A(100Ah)后开始计时,3h 后才能自动 转为浮充),此时蓄电池组浮充电压为 243V 或 121.5V,浮充电持续时间不能低于 12h,电池即可 充满。一次性不间断充足,约需 24h,如不充足,将影响蓄电池的容量,并在以后很难恢复。

  2.6、若放电容量大于 0.8 CAh,蓄电池可以投入继续使用,如低于 0.65 CAh,可以重复三个充 放电循环,若仍达不到 0.7 CAh,则考虑更换蓄电池。如第一次放电时间达不到 10h,“放电安 时”达不到 0.7 CAh 时,则需进行第二次放电,但第二次放电必须在第一次放电结束并进行均充 12h 和浮充 12h 共计 24h 后才能进行,以此类推。

  2.7、ZFD-1 放电装置上的“交流电源”插座和“直流输入”

   不能同时用(直流电源为放电装置的工作电源,交流电源为将放电装置内的放电数据下载到 其他计算机上时用的电源,使用交流电源时必须先把直流输入线拆除后才能进行)。

  2.8、蓄电池宜在 15℃-25℃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充电,当环境温度超过 35℃时,需采取降温措 施(起动空调制冷),当环境温度低于 0℃时,需采取升温措施(起动空调制热)。

  3、为了保证蓄电池有足够的容量,每年要进行一次容量恢复性充放电试验,使蓄电池内的活 化物质活化,恢复电池的容量。

  4、蓄电池因单体容量不够需更换时,只能一次性全部更换,不能仅把性能指标不够的单体更 换下来,否则因蓄电池的内阻不平衡而影响整组蓄电池组的性能发挥,从而缩短整组蓄电池的使 用寿命。

  5、运行过程中应加强巡视检查充电机与蓄电池组连接的熔断器,如熔断器熔断而未及时更 换,有可能引起蓄电池过放电造成蓄电池损坏。应定期测量直流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蓄电池单体 端电压(13.5V)及蓄电池组总电压(220V 蓄电池为 243V, 110V 蓄电池为 121V),其误差应在 ±1%范围内,并做好记录。

  6、运行状态下蓄电池组的浮充电压应为 1.1Ue,均充电压应为 1.15Ue;主充电电流应为 0.1CAh,结束电压不应高于 1.15Ue,如有偏差,应及时调整。

  运维部 2016 年 12 月

  

篇三:对于建立产业“链长制”推动产业大升级实施意见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基于产业链整合的政策转型研究

  主题词

  产业转移 产业链整合 政策转型

  项目类别 B A.重点项目 B.一般项目 C.青年项目 D.一般自选项目 E.青年自选项目

  学科分类 JYL 工业经济学

  研究类型 C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D.其他研究

  负责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B

  研究专长

  最后学历 B

  最后学位 B

  担任导师

  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主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所属系统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研究专长

  学历 学位

  工作单位

  要

   参 加 者

  第一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

  第二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

  预期成果 D

  A.专著 B.译著 C.论文集 D.研究报告 E.工具书 F.电脑软

  150 .

  件

  字数(单位:千字) 00

  申请经费(单位:万元) 0 0 9 · 0 0 预计完成时间

  2009 年 8 月 31 日

  二、课题论证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 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3.课题负责人与所申请项目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两类限填 20 项)。限 4000 字以内。

  1.选题

  本选题属于“指南”应用经济第 55 项“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投资和产业转移的 问题和对策研究”,申报者将研究的地域范围限定在西部,并以一般项目申报。

  1.1 选题意义 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通过“区域合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这是“十 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区域发展格局”战略的 重要内容。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来增强西部的自我发展能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 问题的真正解决,有赖于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西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实 现,其关键在于通过产业链整合,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目前西部承接东部投资和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转移与产业转移相脱 离;二是项目引进与本土经济条件相脱离。体现在政府政策上则表现为:一是重招商数量, 轻招商质量;二是重单一项目招商,轻产业链招商;三是重优惠政策,轻产业培植。结果 导致西部对东部产业转移始终处于“只见项目,不见产业”的“企业转移陷阱”中,无法 形成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优势产业。理论研究表明,西部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注重 产业链整合,就有可能摆脱这一陷阱,而地方政府政策取向无疑起着催化剂作用。本项目 就是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基于产业链整合的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政策的转型方向、目标 与内容,形成有利于产业链整合的政策体系,这对西部地区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培植优 势产业,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从科层范式到网络范式 自威廉姆森(1975)提出“中间性组织”概念后,网络组织得到了理论界的高度关 注,Larsson(1993)将其称为是市场“看不见的手”和科层组织“看得见的手”的“握手”, Sturgeon(2002)则称其为产业组织和经济发展的新范式——“生产网络范式”。在安娜. 格兰多里(Anna Grandori)、理查德.怀特莱伊(Richard Whytley)等人的努力下,对 网络组织的定义、网络组织的治理规则、网络组织的构造层次及运行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 究,并揭示了企业网络与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产业链被看作是相关企业根据生产流程 所组成的一个网络性组织(张耀辉,2002),哈里森(Harrison)就从价值网络的角度, 将产业链定义为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成中间产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

  因此,产业组织理论研究范式的演进,为产业链整合的研究奠定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

  (2)产业链整合与产业竞争力

  关于产业链及产业链整合的内涵:产业链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社会分 工”理论,而科斯开拓的现代企业理论,则从企业边界变化及企业间分工等角度研究了基 于产业链的企业协作发生的原因、组织形式变化和变化原理。供应链理论及波特(Michael Porter)的价值链理论从管理学角度对产业链进行了研究。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我国学 者任保平(2005)从微观角度,认为产业链是一定的产业集聚区内,处于产业链不同环

   节上相关产业中的企业结成的一种战略联盟关系;吴金明(2006)认为,产业链是基于 产业上下游各环节的供需链、企业链、空间链和价值链这四个维度有机组合而成的链条, 社会分工是产业链产生的起点,企业链是产业链的载体;郑学益(2000)从区域经济发 展的角度,认为产业链是以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链核,以产品技术为联系、以资本为纽 带,上下联结,向下延伸,前后联系形成的链条。尽管这些解释各不相同,但都强调具有 产业属性的企业之间分工合作是产业链的基本内涵,因此,产业链的概念将传统经济学中 关于原子企业的竞争关系拓展为以产业链为基础的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即竞合关系。

  芮明杰(2006)等人从产业角度考察了产业链整合问题,认为只要产业链上的企业能 够直接或间接控制链上其它企业的决策,使之产生期望的协作行为,就视为产生了某种程 度的“整合”。并将产业链整合理论的源头追溯到马歇尔,思想源头追溯到亚当.斯密,认 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产业链整合的目的在于建立进入壁垒维持垄断利润、交易费用理论 中产业链整合是为了占有专用性租金、企业能力理论中产业链整合是配置企业能力获取竞 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顾客价值导向的新产业链整合理论。郑勇军 (2006)则对集群间产业链整合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集群内产业链整合和集群间产业 链整合的不同。在已有的关于产业链整合研究中,一个共识是,对于知识经济条件下,单 个企业的竞争让位于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从而必须重构产业链整合的研究范式,而知 识基础观是新产业链整合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正如芮明杰所说,产业链整合的实质是知识 整合。

  关于产业链整合与产业竞争力:芮明杰(2006)指出,随着分工的深化,通过产 业链的整合可以增强知识共享,协调分工,减少交易成本,获得递增报酬。郑勇军(2006) 研究了企业集群间产业链整合问题,认为通过集群间产业链整合培育和吸引高附加值的产 业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关键。卜庆军等人(2006)认为产 业链整合将企业内的竞争优势转化为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将企业间的竞争转化为产业链之 间的竞争,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提出了股权并购型、战略联盟型和产业集群型产 业链整合模式。吴金明等人(2005)考察了产业链、产业配套半径与企业自生能力之间 的关系,认为企业的自生能力强化要求企业融入到全球的产业链,并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结 点。

  

篇四:对于建立产业“链长制”推动产业大升级实施意见

  摘要

  经济全球化促使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日趋激烈,产业链管理理论已成为当前 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有关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研究偏重于核心企业的影响、 能力业绩评价、建模技术、信息共享、风险规避等领域,忽略了核心企业的生成机 理研究。产业链管理的实践表明,核心企业常常发生改变,核心企业的改变给产业 链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生成机理,是产业链 管理理论研究必须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对河南省产业链发展具有非常现 实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综合运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全 面探讨。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基于约束理论通过对河南省产业链的实 证分析,对核心企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全面探讨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 动因,最后研究核心企业演化漂移的维度和轨迹。

  研究在国内外产业链有核心企业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取得 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在对河南成熟的产业链实证分析基础上基于约束理论对产 业链核心企业进行重新界定,为解释产业链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基于约束理论,对 双汇猪肉加工、平煤姚电煤电生产两条典型产业链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链的高效运 行,核心企业必须共同具备一定的条件,据此得出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定义:核心企 业是指产业链上拥有该产业链的核心瓶颈约束资源,决定产业链运行节拍,在物流、 信息流、工作流等资源配置方面胜任组织协调工作,能够实现并提升整体产业链核 心竞争优势的企业。(2)全面探讨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动因。产业链核心企 业形成因素主要有产业链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顾客需求多样化、产业链竞争恶 性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链内部因素(稳定发展、效益需求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的压力)和产业链核心企业自身素质(行业影响力、产品创新能力、产品市场占有 率、主导产品结构、商业信誉、控制协调能力和财务状况)。在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共 同作用下,产业链各节点企业不停的动态博弈竞合,企业间战略合作关系提升,核 心企业得以形成。(3)研究发现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演化漂移新模式。随着产业 链的结构更加虚拟化和动态化,产业链核心企业发生演化漂移,诞生出双核心企业

  I

   型、网络直销型、零售业主导型、资源商主导型和物流商主导型等各种新型产业链, 产业链核心企业演化漂移的总趋势为核心企业由产业链中间逐渐向两端位置漂移, 形成以资源商和零售商同为核心企业的“哑铃型双核心企业产业链”。

  关键词:产业链 核心企业 生成机理 概念界定 演化漂移

  II

   目录

  摘 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 1.1 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I) 1.2 课题的研究方法 ................................................................................... (III) 1.3 研究的基本框架内容与技术线路....................................................... (III) 1.4 研究主要贡献与创新 ................................... (III 2 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界定 2.1 产业链的瓶颈约束 ............................................................................ (XIII) 2.2 平煤姚电产业链 ................................................................................. (VII) 2.3 双汇猪肉加工产业链 ............................................................................ (X) 2.4 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界定 .................................................................... (XIII) 2.5 本章小结 ............................................................................................(XVI) 3 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驱动诠释 3.1 产业链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 (XVIII) 3.2 产业链内部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产业链核心企业自身素质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本章小结 ............................................ (XXI) 4 产业链核心企业的演化漂移 4.1 零售业主导型产业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原始资源商主导型产业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双核心型产业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物流商主导型产业链..................... (错误!未定义书签。

  III

   4.5 网络直销商产业链核心企业漂移的轨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本章小结..........................................................................................(XXVI)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XXVII) 5.2 研究展望 ........................................................................................(XXVII) 参考文献................................................................................................. (XXIX

  IV

   1绪论

  1.1 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

  经济全球化促使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产业链理论已成为当前管理理论 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相关学者也越来越关注产业链的关键角色核心企业。在传 统的产业链研究中,往往将某一企业(如制造厂商)既定为核心企业,但却往往缺 乏对其为什么能成为核心企业原因的解释。产业链的实践向我们提出了理论挑战, 产业链核心企业为什么会发生转移,是什么力量驱使核心企业角色的转换?在新型 产业链演变中,核心企业怎样生成又怎样进行识别?这些问题亟待管理理论工作者 进行解答。核心企业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供应链实践,已经成为制约产业链理论发 展和实践运作的关键因素。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 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 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 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 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 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 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产业链的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 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 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 节反馈信息。

  随着技术的发展,迂回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过程划分为一系列有关联的生 产环节。分工与交易的复杂化对使得在经济中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联结不同的分工 与交易活动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企业组织结构随分工的发展而呈递增式增加。

  因此,搜寻一种企业组织结构以节省交易费用并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潜力,相对于 生产中的潜力会大大增加(姚小涛,席酉民,2002 年)。企业难以应付越来越复杂 的分工与交易活动,不得不依靠企业间的相互关联,这种搜寻最佳企业组织结构

  I

   的动力与实践就成为产业链形成的条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汪寿阳对产业链核心企业防范产业链风险进行了研究。(汪寿阳,2006)。

  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的评价问题,韩英等认为主要考虑六个主要因素:影响力、

  扩展力、可参与度、信任度、协调运作力、吸纳力。(韩英,2003)。

  曹文琴,胥兵对核心制造企业产业链整合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产业链实际运

  作过程,提出了系统的整合方案,建立了产业链整合模型。(曹文琴,2005)。

  林英晖对产业链核心企业协调的激励进行了研究。(林英晖,2004)。

  朱恒民对核心企业产业链伙伴优选决策研究中认为,核心企业对产业链伙伴优

  选各因素的评价标准客观上影响着对合作伙伴的评价结果。(朱恒民,2004)。

  王学群对产业链核心企业供应商评价进行了研究。(王学群,2007)。

  周斌基于动态联盟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系统进行了研究(周斌,2005)。

  刘云枫对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也进行了研究(刘云枫,2005)。

  莫尔(Moore,1999)重视竞争论与合作论的有机结合,认为企业不应把自己看

  作是单个的企业或扩展的企业,而应把自己当作一个企业生态系统的成员,所以企 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在成功的企业生态系统中取得核心地位。

  以普拉哈拉德(Prahalad,1998)和哈默(Hamel,1996)等为代表的企业“核心 能力”论,强调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之中的具有明显优势的个别技术和生产技能,重 视产业链中的个别关键优势的塑造。认为具有个别明显关键优势的企业,在产业链 中举足轻重。

  以 Jayashankar(1989)和斯拉特(1992)为代表的“整体能力观”,则要求关注“组 织成员的集体技能和知识以及员工相互交往方式的组织程序”。也就是说企业的整体 能力优势,决定了其与组织成员的关系与交往方式,由此形成一定的组织程序和角 色定位。

  上述学者的论著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属性,丰富了产业链 核心企业的理论,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运作有一定现实的指导意义。但这些研究很少 涉及核心企业定位问题,其研究视角是直接将产业链某一节点企业直接设定核心企

  II

   业后来展开研究的,而忽视了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界定和生成运动机理的探讨。

  产业链安全高效运行,离不开核心企业作用的发挥,核心企业的改变,会造成

  产业链的震荡,使整条产业链的运作和绩效都受到影响。因此,研究产业链核心企 业的形成机理,把握其演化规律,对核心企业生成及运动轨迹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索, 就显得非常必要与迫切。

  1.2 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将综合运用如下四种主要方法。

  (1)实证分析方法。即通过对大量事实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对理论研究 所得出的假说进行检验,为了充分地验证某些观点,本研究将采用典型性调查方法。

  (2)比较分析法。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择优。因为比较分析法所具有的 严密逻辑论证的优势,在研究过程中将较多地采用这种研究方法。

  (3)逻辑推理和图形表达相结合法。这种方式具有的可观性、数理论证的严密 性和清晰性,能够显示出比文字表达更优越的优势,能够给人以非常清晰的感觉。

  (4)数理分析法。本研究借助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的知识建立起产业链核 心企业生成演变机理与飘移的相关理论模型。

  1.3 研究的基本框架内容与技术线路

  本研究试图在国内外产业链核心企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河南省产业链核 心企业生成运动机理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项目在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研究理论综 述的基础上,首先基于约束理论对相关河南省典型产业链实证分析从而对核心企业 进行重新界定;最后研究产业链核心企业自组织演化漂移的维度和轨迹,指出本研 究对产业链理论的贡献与研究的不足,展望产业链核心企业理论的发展趋势。

  1.4 研究主要贡献与创新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博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自 2000

  III

   年到 2007 年全国核心期刊中涉及核心企业的论文只有 12 篇,优秀硕士论文 3 篇, 至今没有博士论文或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对核心企业进行系统研究。核心企业生成机 理的研究检索显示从 2000 年到 2007 年全国核心期刊和优秀硕博论文中均无人涉及 此类相关研究。本论文将针对前人在核心企业研究中留下的空白点,在前人研究的 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尝试有新的发现,因此研究的选题是新颖的。本研究主要得 出以下研究结果和创新:

  (1)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对核心企业进行界定。基于约束理论,对双汇猪肉加工、 平煤姚电煤电生产两条典型产业链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链的高效运行,核心企业必 须共同具备一定的条件,据此得出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定义:核心企业是指产业链上 拥有该产业链的核心瓶颈约束资源,决定产业链运行节拍,在物流、信息流、工作 流等资源配置方面胜任组织协调工作,能够实现并提升整体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的 企业。

  (2)全面探讨河南省核心企业生成动因。产业链核心企业形成因素主要有产业 链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顾客需求多样化、产业链竞争恶性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产业链内部因素(稳定发展、效益需求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压力)和产业链核心企 业自身素质(行业影响力、产品创新能力、产品市场占有率、主导产品结构、商业 信誉、控制协调能力和财务状况)。在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链各节点 企业不停的动态博弈竞合,企业间战略合作关系提升,核心企业得以形成。

  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调查研究

  研

  究

  目

  1绪

  论

  的

  意

  义

  方 法

  2 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界定

  理论 研究 现状 与存 在不 足

  案

  系

  例

  IV

  统

  数

  理

  据

  论

  资

  应

  料

   3 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驱动诠释 4 产业链核心企业的演化漂移 5 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

  图 1.1 研究基本思路结构图

  (3)研究发现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演化漂移新模式。随着产业链的结构更加 虚拟化和动态化,产业链核心企业发生演化漂移,诞生出双核心企业型、网络直销 型、零售业主导型、资源商主导型和物流商主导型等各种新型产业链,产业链核心 企业演化漂移的总趋势为核心企业由产业链中间逐渐向两端位置漂移,形成以资源 商和零售商同为核心企业的“哑铃型双核心企业产业链”。

  V

   VI

   2. 平煤姚电产业链核心企业

  2.1 平煤姚电产业链运行状况

  一般煤电生产产业链主要包括煤炭资源、煤炭开采设备商、平煤等煤矿生产企 业、水陆运输线、姚电等火电生产商、输配电公司、用电客户等节点企业,如图 2.1 所示,煤电产业链的主要节点为煤炭生产企业和火电发电企业。。

  平煤集团是地处河南省平顶山市境内,是一家以煤为主业跨行业经营的特大型煤 炭基地,拥有井田面积 3740 平方公里,煤炭总储量 150 亿吨,生产矿井 19 个,选煤 厂 3 座,在 2007 中国企业 500 强中排名第 131 位。姚电公司是我国第一座全部由亚 临界参数机组装备起来的百万级火力发电企业,是华中电网最大的火电厂之一,目 前公司资产总额约 89 亿元人民币。

  煤炭资源

  铁路 线

  开采设备商

  平煤等煤矿 公路 姚电等火电企业 配电网

  用电客户

  开采原材料

  水路 其它消费者

  信息流 物流 资金流

  图 2.1 平煤姚电产业链

  平煤姚电产销产业链有其独有的行业特点:(1)链条物理距离长、节点多且各 链节的归属权不同的行业产业主体,这在客观上加大了各节点间管理协作的难度和 复杂性。(2)煤炭价格由国家计划调节和市场供求关系双重决定,电能上网电价格

  VII

   由国家行政刚性控制,两者缺乏市场化调节功能的联动机制和制度安排,导致在煤

  价上涨之时,电价调整严重滞后,煤电价格机制错位运行,不利于煤电产业链的运

  行。(3)煤炭生产与销售可以短暂库存,而电能生产与销售同步运行,无法存储。

  客观上产业链存在煤炭与电力生产销售节拍的矛盾。2003 年下半年出现全国电煤紧

  张问题,2006 年呈现加剧蔓延趋势,电煤议价煤已超 400 元/吨,远高于 271 元/吨的

  国家计划内指导价格,发电企业在承受成本增加巨大压力的同时,甚至直接面临断

  煤停机的威胁。发电企业已处在电力供需矛盾持续紧张、煤炭供应总量减少、用电

  需求量大增的各种挤压的漩涡中心。据国资委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5 年我国煤炭

  消费量约为 20 亿吨,其中电煤消费量 14 亿吨,2005 煤炭企业的正常生产能力是 18

  亿吨。2006 年全国煤炭总需求达到 22 亿吨,电煤消费量为 16 亿吨,而相对于煤炭

  企业 18 亿吨的正常生产能力,煤炭的供需缺口非常明显。

  表 2.1 平煤姚电产业链相关业务往来表

  平煤原煤产量(万 平煤供姚电煤炭量 姚电需煤量(万吨) 姚电小煤矿采购量

  吨)

  (万吨)

  (万吨)

  2001

  1800

  400

  820

  420

  2002

  2050

  405

  820

  415

  2003

  2540

  700

  960

  260

  2004

  3069

  760

  1010

  250

  2005

  4150

  810

  1020

  210

  (资料来源:姚电公司采购中心)

  姚电公司和平煤集团是近邻,两家企业相距不过几分钟的车程,平煤和姚电的 关系可谓一往情深,五味俱全。姚电公司使用平煤集团煤炭最多时一年高达 810 万 吨,占其煤炭用量的 75%,一直稳坐平煤集团几百家用户的第一把交椅。平煤和姚 电的合作是市场经济中富有人情味和戏剧性的一幕,双方历经风雨,同舟共济,竞 争合作,恩恩怨怨,携手前行。当煤炭市场疲软时,重点合同要执行国家指导价, 平煤对姚电执行的合同指导供货价格为 271 元/吨,高于地方小煤矿的 250 元/吨价格, 姚电公司执行合同量往往只有 80%以下,并且压低质量、拖延货款严重,在运费和 损耗扣杂方面也对平煤施加压力,在双方充满矛盾但还算融洽的合作中,姚电公司

  VIII

   一直扮演着主角。2001 年后,随着资源的日趋紧张,煤炭市场呈恢复性增长、价格 一路抬升超过 350 元,平煤集团对姚电公司的供煤价格始终如一保持在 271 元左右, 姚电公司开始放下架子,对平煤热情倍加,先后借款 8000 万元供平煤集团无息使用, 主动承担运煤专用线的 2000 万修缮费用。按时足额结算货款,在不影响平煤控制权 的条件下,姚电集团做出牺牲对平煤投资 2 亿元,共同建设新矿山。平煤遇到安全 灾情,对方马上捐钱捐物,表示慰问。两家企业的业务合作详见表 2.1,从表 2.1 可 以看出姚电使用平煤的煤炭量逐年增加,平煤集团近三分之一的煤炭产品有了稳定 的销路,也保证了姚电不会因为煤炭短缺而影响生产,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平煤 为核心的中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2.2 平煤姚电产业链核心企业分析

  纵观平煤姚电产业链的运行轨迹,在计划经济时,双方均按国家计划进行产销 衔接,双方之间地位不平等,存在主角与配角的关系,真正的主角是国家计委。进 入市场经济后,双方一致为产业链的主导支配权的主角地位明争暗斗,从平煤姚电 产业链相关业务往来表(表 2.1)可以看出,在煤炭市场疲软的 2001 年,姚电公司 生产用煤中平煤公司供货量一直在 50%以下,并且千方百计挤压平煤集团的利润空 间,产业链的主导权牢牢的掌握在姚电公司手中,按照约束理论分析,此产业链的 瓶颈资源是姚电公司发电用煤量,姚电公司成了该产业链的运行的“鼓点”,决定了 包括平煤集团和各节点企业的产销率和库存,也决定了产业链的运作节拍,此阶段 姚电公司是产业链理所当然的核心企业。

  2001 年后,随着资源的日趋紧张,煤炭渐渐供不应求,姚电公司生产用煤中平 煤公司供货量逐年上升,到了 2005 年,姚电用煤中平煤供货量占到 75%以上,姚电 公司并不断调整战略向平煤示好,以保证其供应源的畅通,正是“皇帝轮流坐,今日 到我家”。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产业链独占性原始资源—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 逐渐减少,产业链的核心技术采矿工艺难度的不断增加,原始资源煤炭的开采量成 了该产业链瓶颈约束,由就是产业链运作的“鼓点”,产业链中姚电公司等节点企业 产销率和库存取决于煤炭的供应量,平煤集团的运行状况也决定了整个产业链的节

  IX

   拍快慢,平煤集团理所当然的取代姚电公司成为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

  2.3.本章小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平煤姚电产业链竞争合作促使其核心企业位置的动荡转移,

  其本质原因不仅仅是煤炭的自由市场和国家计划体制的矛盾,更是因为产业链各节 点企业自身资源的变化促使产业链的约束瓶颈转移。该产业链煤炭资源逐渐减少和 采矿难度的不断增加,产业链的“鼓点”,由姚电公司的用煤量转移为平煤集团的供 煤量,表 3.1 更能直观地看到,平煤集团成为该产业链瓶颈约束资源,开始决定产业 链节拍和产销率。平煤集团开始作为产业链核心企业,拉动“绳子”,协调产业链各 节点企业的节拍,决定“缓冲器”的设置,使产业链高效统一安全协调运行。

  3 双汇猪肉产业链核心企业实证研究

  3.1 肉猪加工产业链状况

  我国猪肉加工产业链(如双汇)主要有原材料生产部门、养猪户、双汇等加工 企业、销售部门、零售商和消费者等节点企业组成,图 2.2 展示了目前猪肉行业产业 链的结构状况。

  猪肉加工行业产业链在农产品产业链中相对比较成熟的,与制造业产业链相比 有自己相对独特的一面。目前我国猪肉加工产业链主要有以下特点:(1)地域性强。

  我国目前的猪肉加工产业链主要围绕着处于主导地位的加工龙头企业来运作,一般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就拥有一条这样的产业链。(2)产业链规模大小不等。大的产业 链如河南双汇、江苏雨润等大型集团公司,河南双汇则有周边近十个县的一百五十 个养猪专业村提供支持,江苏雨润在全国许多省份都有完全控股的屠宰厂,并在江 苏、安徽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小的产业链则由农户、屠宰厂、市场、消费者组成。(3) 一个地区可能存在多条产业链。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可能有多条产业链重叠。(4)产 业链不稳定,内部连接不够紧密,产业链的各个成员一般以市场合约关系维持联系, 产业链组织关系比较松散。(5)进入猪肉加工产业链的生猪数量比较少,使高附加

  X

   值产品开发能力减弱,行业整体的质量安全水平得不到保障。

  农作物

  农户

  饲料生产商

  育种厂

  专业户

  分散屠宰点

  饲养基地

  定点屠宰厂

  信息流 物流 资金流

  农贸市场

  消

  双 汇

  超市

  费 者

  等

  加

  工

  配

  送

  连锁店

  企

  业

  图 2.2 双汇猪肉加工产业链

  2.3.2 双汇猪肉产业链运作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目前总资产约 60 多亿元,员工 4 万多人,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建有二十多家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年屠宰生猪能力 300 万头、年销售冷鲜肉及肉制品 100 多万吨,协议种养殖基地 200 个,直销店 400 家,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集团是农业部等八部委认定的首批国家农业产 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双汇肉制品是“中 国名牌产品’、“国家质量免检产品”,双汇冷鲜肉及肉制品是“国家安全食品”。

  产业链成员企业之间的联合或联盟对成功的产业链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猪 肉产业链从上下游的联结方式看,大部分屠宰企业与农户间的组织方式上,仍然以 市场为联系纽带,这种联系方式需要的投入不多,但产业链管理风险和代价很大, 加工配送企业得不到稳定的生猪供应与质量方面的保障,调查显示,由于越来越多 的加工配送企业意识到食品安全与质量对企业绩效的重要影响,与上游农户进行纵 向整合形成战略联盟,已经成为猪肉加工产业链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XI

   双汇集团面对猪肉产业链的矛盾,早在 2003 年就开始着力打造稳定的产业链, 对其产业链上游种植户、养殖企业采取注入资金、输出技术、供给良种、回收产品 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对产业链的下游零售环节和最终客户,双汇集团 采取了连锁店、直销店门到门配送安全快捷服务的方式,来满足最终客户的个性化 需求。双汇集团未雨绸缪,2005 年在新的生猪生产线投产的同时,加大了和舞阳等 周边县的养殖基地的联盟关系,同时双汇冷鲜肉连锁店也增加一倍,超市和连锁经 营成为主要的猪肉零售环节。双汇集团将产业链上下游节点企业有效地组织起来, 把分散的农户和肉类零售网点纳入统一的产业链系统中,延长农业产业链,压缩流 通环节,提高物流效率,提高了分散农户和零售商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流通的 能力,产业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最终形成了猪肉产品产业链的一体 化模式,详情见表 2.2。

  在全国猪肉产业链备受打击的大环境下,2006 年双汇集团销售收入突破 230 亿 元,再次成为食品行业第一家、在中国大型企业 500 强中列 138 位,列食品行业第 一位,2007 年上半年销售收入突破 130 亿元,依托双汇集团的产业链上游 30 万种养 殖户也安全度过了难关,双汇产业链各节点企业均达到了理想效益,双汇冷鲜肉连 锁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2.3.3 双汇猪肉产业链核心企业分析

  近期国内出现猪肉价格猛涨,生猪供应紧张的现象,使大多数猪肉加工产业链 出现运行障碍甚至产业链断链危机,表面原因是其产业链上游的成本提高造成的供 需失衡,实质上是该产业链各节点企业资源突然变化,出现产业链约束瓶颈,造成 产业链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失灵造成的,充分暴露出产业链的核心企业整合资源、管 理瓶颈约束综合协调的力度不够。

  笔者奔赴河南省漯河市畜牧局和双汇集团计划部进行调查,得到了双汇猪肉产 业链有关业务资料(表 2.2),发现近几年双汇集团紧紧抓住产业链的上下游容易出 现瓶颈的关键节点,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控制。从 2003 年到 2006 年四年间,双汇连 锁店销售量由 100 万头猪年净增到 260 万头,增加 130%,双汇协议供猪量也由 80

  XII

   万头净增到 250 万头,占其生猪采购总量的比例也由 53%增加到 83%,其主要上游

  节点企业舞阳养猪基地的供双汇的生猪量也由 5 万头净增为 40 万头,占其总出栏量

  的 80%。

  双汇牲猪采 购量(万头)

  表 2.2 双汇猪肉产业链有关业务资料表 双汇协议户供猪 双汇连锁店 舞阳县生猪产

  量(万头) 销量(万头) 量(万头)

  2003

  150

  80

  100

  25

  舞阳县供应双汇牲 猪量(万头)

  2004

  180

  90

  100

  25

  2005

  300

  180

  130

  50

  20

  2006

  300

  250

  260

  50

  40

  (资料来源:河南省漯河市畜牧局和双汇集团计划部)

  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双汇集团通过协议联盟基本控制了各个关键环节,使其免 受产业链外部因素影响,牢牢地把产业链的约束瓶颈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保证约 束瓶颈不至于转移到产业链的生猪生产、猪肉零售等其他产业链节点企业,由自身 的产销率来决定产业链的产销率库存,充当产业链的“鼓点”, 对产业链中的各种竞 争能力和资源进行集成,拉动“绳子”,使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加强 组织协调力度,协调产业链各节点企业的节拍,决定“缓冲器”的设置。在全行业市 场低迷,同类产业链矛盾重重、纷纷断链的大气候下,双汇生猪加工产业链仍然一 路凯歌,高效统一安全协调运行,保证了整体产业链和节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战略 利益。

  2.4 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界定

  2 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界定

  2.1 产业链的瓶颈约束

  约束理论(TOC)是由以色列物理学家 Eliyahu M. Goldratt 博士于 1984 年在《目

  XIII

   标(TheGoal)》一书中提出的,以此为基础,在企业管理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一 种管理优化方法即企业瓶颈管理法。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必须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投 入到最紧要的环节,投入到物流效率最低的瓶颈环节上去,强调决策沟通与团体协 作,体现了“抓住重点,以点带面”的管理思想。它把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现 存的或者潜伏的制约因素称为“约束”或瓶颈,通过逐个识别和消除这些“约束”,使企 业的改进方向与策略明确化,从而达到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其目标。

  按照 TOC 的观点,在产业链系统中,值得特别重视的作业指标有三个:产销率、 库存和运行费。在通常情况下,库存的降低可以导致运行费开支的减少,提高产业 链各节点企业的投资收益率,还能缩短制造周期,缩短顾客的订货提前期,提高产 业链对最终顾客订货的响应性以及争取较高的价格都有很大的作用,增加市场占有 率,提高未来的产销率。供应产业链的产销率决定着产业链的节拍和效率,产业链 节点库存总量愈少,产销率愈高,产业链运行费用越低。现实的生产活动中,对企 业库存大小和产销率高低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物料在各个环节的通过能力,虽然产 业链在设计和实施都尽力层层优化,总是以各节点企业的生产能力平衡为标准,但 由于产业链本身所具有的结构功能特征,使得在纷繁复杂的不确定的内外部因素的 影响下,事实上很难实现各节点企业实际负荷与其生产能力的完全统一,必然会出 现有的资源负荷过重,不可避免地产生瓶颈问题,极端的情况会导致断链、解体, 给产业链正带来巨大损失。瓶颈资源决定了产业链的运行安全和效率,成为产业链 管理的重点,这就需要一个力量充当“鼓点”(Drum)来协调产业链的节拍,克服瓶 颈,拉动“绳子”(Rope)信息使产业链高效协调运行。

  笔者以下将基于约束理论对两个典型产业链的运作进行实证探讨。

  按照 TOC 的观点,产业链系统中各节点企业效率最低的瓶颈环节制约了产业链 的运作效率。上述实证研究表明:平煤姚电产业链由于煤炭资源减少和采矿难度的 增加,促使该产业链的瓶颈资源由姚电公司转移到平煤集团,平煤集团取代姚电公 司作为产业链核心企业,协调产业链各节点企业的节拍,使产业链高效统一安全协 调运行;双汇生猪加工产业链中,双汇集团通过协议联盟方式,控制了产业链的上 下游各个关键环节,使其免受产业链外部因素影响成为产业链的瓶颈。牢牢地把产

  XIV

   业链的约束瓶颈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承担其核心企业的重任,由自身的产销率来 决定产业链的产销率和节拍,在全行业市场低迷,同类产业链纷纷崩链的大气候下, 双汇生猪加工产业链仍然高效运行,保证了产业链和其各节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战 略利益。研究结果表明,平煤集团、双汇集团作为核心企业,在其各自不同类型的 产业链中,充分发挥产业链瓶颈约束的效率,对产业链中的各种竞争能力和资源进 行集成,合理协调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生产服务流的运行节拍,使产 业链高效统一安全协调运行,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产业链整体和其各节点企业的经济 效益与竞争优势。

  通过对平煤姚电煤电生产产业链、双汇猪肉加工产业链两条典型产业链的研究 发现,保证产业链安全高效运行,核心企业作用至关重要。胜任产业链核心企业一 般应该具备如下条件:(1)掌握产业链的瓶颈约束资源(技术、市场、原始资源、 信息其中若干项)。(2)决定产业链的运行节拍与效率。(3)能够实现产业链核心竞 争优势并能够为产业链成员带来更多利益。(4)能够有效胜任产业链的物流、信息 流、资金流、生产服务流的组织协调工作。

  据此笔者给出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定义:核心企业是指产业链上拥有该产业链 的瓶颈约束资源(技术、市场、原始资源、信息),决定产业链的运行节拍与效率, 在物流、信息流、工作流等资源配置方面胜任组织协调工作,能够实现并提升整体 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产业链就是核心企业与原始资源供应商、供应商、需 求商和最终需求客户按照核心企业瓶颈资源的节拍运行所形成的网链组织结构。如 图 2.3 所示,非瓶颈资源的利用率取决于瓶颈资源的通过量,产业链的运作节拍同步 于产业链核心企业瓶颈约束的节拍。

  笔者给出的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定义研究与国内外学者对核心企业属性研究相 比,明显存在以下区别:一是首次运用约束理论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研究,二是用实 证研究作依托支撑使研究更有事实论据,三是研究结论首次强调了核心企业对产业 链的瓶颈约束特征和对产业链的运行节拍与效率的决定作用。

  在产业链竞争中,核心企业掌握着产业链的核心瓶颈资源,以自身瓶颈的产销 率决定产业链的节拍,承担产业链组织者与协调者的功能,协调产业链网络中各个

  XV

   节点企业的运作,挖掘产业链潜力并实现优势集成,是产业链的物流集散中心、运 作调度中心和信息处理中心。

  非瓶颈资源

  瓶颈约束

  非瓶颈资源

  核心企业

  原始供应

  商

  N 层供应商 物流、产业链运作流 资金流、逆向物流

  信息流、资源配置流

  图 2.3 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N 层需求

  终端商

  商

  户

  2.5 本章小结

  本章论文基于约束理论,通过对双汇猪肉加工、平煤姚电煤电两条典型产业链 的实证研究,发现保证产业链安全高效运行,核心企业作用至关重要。产业链核心 企业一般应该具备如下条件:(1)掌握产业链的核心瓶颈约束资源(技术、市场、 原始资源、信息)。(2)决定产业链的运行节拍。(3)能够为产业链成员带来更多利 益并能够实现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4)能够有效胜任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资 金流、生产服务流的组织协调工作。

  据此笔者给出基于约束理论的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定义:核心企业是指产业链上 拥有该产业链的瓶颈约束资源(技术、市场、原始资源、信息),决定产业链的运行 节拍与效率,在物流、信息流、工作流等资源配置方面胜任组织协调工作,能够实 现并提升整体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产业链就是核心企业与原始资源供应商、 供应商、需求商和最终需求客户按照核心企业瓶颈资源的节拍运行所形成的网链组

  XVI

   织结构。

  XVII

   3 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驱动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市场竞争不再表现为企业间的竞争而是表现为由不同 企业组成的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产业链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应对 周围竞争者的虎视眈眈,突破产业链资源瓶颈,迫在眉睫的需要就是提高自身的核 心竞争力。如何提高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产业链高速有效平稳运作,在危机 四伏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产业链中最具独特优势的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产业 链的核心企业,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核心企业的形成是很多内外的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它包括产业链外部环境,产业链内部需求和核心企业自身素质等方面 因素。

  3.1 产业链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

  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核心企业形成与产业链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有着极 为密切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客户需求多样化以及竞争态势“瞬息万变”等市场环境 催生了产业链核心企业,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条 件。

  (1)经济全球化。随着全球冷战的结束,世界范围的意识形态的对立渐渐趋缓, 发展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旋律。WTO 缔约国的普及,使全球经济交往的规则趋同, 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经济的时空相对缩短,全球资源的日趋紧张,使原材料的 取得难度增加,大气海洋环境问题的恶化,又使企业的社会道义使命增加。

  (2)顾客需求多样化。顾客需求是产业链的驱动源,生产的产品只有到达顾客 手中,才真正有了价值的实现。对顾客需求的关注是产业链所有成员的首要任务, 随着消费者消费的更理性化和消费品市场的发展,顾客的需求期望也不断变化,主 要有以下几点:①质量和可靠性的提高。②顾客需求的个性化。③满足顾客要求敏 捷化。④更高的顾客服务水平。

  (3)产业链竞争恶性化。全球化的经济时代,顾客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敏捷化,

  XVIII

   产品和服务的替代品越来越多,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快,使产业链产品的生命周期大 大缩短,另外资源的取得和环保的压力也使产业链运作面临更大的困难。

  (4)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如计算机网络、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产业链 核心企业组织与管理模式的实际推广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是产业链核心企业形成的 技术推动。

  3.2 产业链内部因素

  对于产业链核心企业与合作企业来说,它们都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企 业之间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这种关系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均为各个企业的战略目 的与短期利益。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产生的动因正是产业链和产业链合作企业稳定发 展的现实需要,概括起来核心企业产生的产业链内部原因有产业链的稳定需求、产 业链效益和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

  (1)产业链稳定的需要。产业链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协议之后,还存在很多的不 确定因素,例如市场的不确定性、履行合约的不确定性等,这些不确定因素也会导 致产业链不稳定性。

  (2)产业链的效益源泉。产业链合作伙伴建立的实质是创造更多的效益,而原 始的产业链缺乏全面有效统一协调,内部的资源得不到系统整合,机会主义叛离对 产业链打击严重,其整体效益呈现 1+1 小于 1 的状态。而核心企业一旦发挥作用, 就能消除以上弊端,使产业链创造出更多的效益,

  (3)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产业链核心资源 的基础之上,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产业链最大的 特点是共享资源,以保持企业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强整条产业链的竞争力。产 业链各节点企业通过合作伙伴关系的保持,在非优势领域取得优势地位,在核心领 域可以专致一点,以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地位。

  XIX

   3.3 核心企业自身素质的影响

  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中之所以脱颖而出成为产业链的核心,除了产业链市场环境 的竞争加剧和产业链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外,核心企业自身的内在素质也相当重 要。这些产业链核心企业所具备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行业影响力、产品创新能力、 产品市场占有率、主导产品结构、商业信誉、管理协调能力及财务状况等,

  (1)核心企业的规模及行业影响力。核心企业在实施产业链管理时,必须有足 够的规模和行业影响力,并进而对其他企业产生吸引力,让他们觉得加入产业链, 有利可图愿意加入到产业链中来,这是核心企业形成的首要因素。

  (2)核心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核心企业的开发能力强,不断推出适销对路、 用户满意的产品,产业链才能始终有一种不断延续其在市场上发展的能力,不致因 一种产品被市场淘汰而导致全线崩溃。这样,核心企业自然会产生一种吸引力,把 供应商和分销商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3)核心企业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越高,核心企业对 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影响力就越大,同时它对其他供应商和销售商产生吸引力也越 大。

  (4)核心企业的产品结构。产业链管理强调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 务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与全球范围内的合适企业建立合作伙 伴关系,把企业中非核心业务外包由合作企业来完成。但是有些产业链的主导产品 的结构决定了某些企业成为核心企业的可能性,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本身是其他企 业产品的附属零部件,这种企业很难充当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一般来说不会有足够 的吸引力。

  (5)核心企业的商业信誉。产业链间的合作以信任作为基础。产业链核心企业 良好的商业信誉能给其他企业极大的信任感,从而为合作伙伴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旦核心企业失去商业信誉,将给产业链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核心企业的商业信誉 直接影响到产业链企业合作伙伴关系的成功与否、持久与否。

  (6)核心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和信用等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核心企业是

  XX

   否具有较强的能力令人满意地履行义务,核心企业的财务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 链的稳定与否。

  (7)核心企业控制协调能力。产业链联盟是由许多非产权统一的企业在具备核 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基于市场而组建起来的,如何协调管理各成员企业,充分利用各 企业间的博弈关系,提高产业链联盟中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效率,使其发挥 “1+1>2”的效果就成为产业链核心企业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职责之一。

  3.4 本章小结

  综上所述,经过研究笔者得到产业链核心企业形成的主要动因:产业链核心企 业形成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有经济全球化、顾客需求多样化、产业链竞争恶性化和 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产业链内部运行看,产业链稳定发展、产业链效益需求和产业 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压力也催生了核心企业的诞生。产业链核心企业形成也和核心 企业的行业影响力、产品创新能力、产品市场占有率、主导产品结构、商业信誉、 控制协调能力和财务状况等自身内在素质能力关系重大。在上述各个因素共同作用 下,核心企业应运而生,从而使核心企业产业链形成,产业链达到运作同步、信息 共享、能力互补、知识转移等集成效应。

  XXI

   4 产业链核心企业的演化漂移

  当今世界商战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由高效率、低成本转变为敏捷制造、满足客户 个性化,应对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商战策略正向以客户核心的方向转变。先进的 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模式,不仅为产业链管理提供了平台技术、提高了产业链管 理的运作效率,还带来了产业链管理的战略思想的转变、价值结构的优化和商务模 式的更新,在新的技术条件和经营方式的支撑下,产业链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核心 企业开始多维立体漂移,诞生出产业链新兴的管理模式,不同模式的产业链其核心 企业也有着不同的漂移特点和漂移轨迹。

  4.1 零售业主导型产业链

  零售业主导型产业链管理模式是指大型零售业凭借其资金、品牌、信息、渠道、 信誉等优势,对整个产业链的运作和管理拥有主导权,而其上游的供应商、制造商、 分销商等自然处于从属地位,共同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各自承担一定的责任。最 典型的大型零售业主导型产业链成功案例就是沃尔玛的产业链管理模式,如图 4.1 所 示。

  供应商 供应商 供应商

  制造商 制造商 制造商

  总装配 总装配

  核心企业 业

  顾客 最

  顾客 终 顾 客

  顾客 顾客

  图 4.1 零售业主导型产业链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市场消费者驱动的信息流的作用下,产业链管理中的决策 权开始向处于产业链瓶颈约束的节点企业转移,大型零售百货店开始在产业链中取 得更多的控制权,在制造商及批发商和捉摸不定的消费者之间提供着最佳的连接。

  XXII

   零售商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能够使顾客成为真正的产业链信息源,能够把市场信息 及时准确地传递给上游的合作伙伴,能够高效地满足顾客和市场的需求,零售商是 该模式的信息搜集中心和协调服务中心。占据了产业链的瓶颈约束资源,在产业链 管理模式中起着信息集成和协调组织的作用,决定了产业链的运行节拍,在质量、 服务、价格、交货等方面均能敏捷安全的满足终端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是该种产业 链管理模式的核心企业。

  4.2 原始资源商主导型产业链

  原始资源商主导型产业链的模式是指以特定原始资源为主要原材料的产业链, 这种模式的产业链原始资源具有结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和进出入壁垒高等特点, 在产业链的产品链中,增值活动大部分在产业链上游完成,在产业链的下游只完成 一些辅助加工与流通的功能,如图 4.2 所示。

  核心企业

  分销商 分销商 分销商

  零售商 零售商 零售商

  客户 客户 客户 客户

  图 4.2 原始资源商主导型产业链

  自然资源的开采需要特定的技术条件和规模经济,国家对资源开发也颁布有特 殊的法规政策,另外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难以移动性也使这种模式的产业链制 约于原始资源。这种模式的产业链技术、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主要集中在原始供 应商手中,是产业链的瓶颈约束,形成上游原始供应商一头独大,建立起不可逾越 的瓶颈壁垒。原始资源性产业链的节点企业越往产业链下游规模越小实力越差,产 业链的信息服务与协调调度的任务一般都有原始供应商承担,原始资源商成为不可 替代的核心企业。

  XXIII

   4.3 双核心企业产业链

  双核心企业产业链是指由特定的生产企业和特定的流通企业以长期的交易关系 为基础的产销联盟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企业之间建立战略联 盟,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为响应消费者需求而及时提供商品的组织方式。如图 4.3 所 示。

  供应商

  客户

  供应商

  制造商

  零售商

  客户

  供应商

  客户

  图 4.3 产销联盟型产业链

  在产销联盟模式中,有大型的制造商为了产品的销售渠道而联盟零售商、或大 型的零售商为了独占产品的供给而联盟中小制造商的情况,也有大型制造商和大型 零售商进行联盟的事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宝洁和沃尔玛的产销联盟。在这种产销 联盟产业链模式中,产业链的约束瓶颈资源由两个企业共同占有,可以说不存在绝 对的核心企业,也可以大胆设想为两者都是核心企业。

  4.4 物流商主导型产业链

  物流商主导型产业链主要是指产业链上游主产品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节点 企业和产业链的下游零售商、客户均属于区位分散、实力弱小的小型企业,产业链 的主产品又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例如海鲜、瓜果、鲜花),如图 4.4 所示。

  这种模式的产业链,节点企业分散弱小,产地与销地间距大,产品循环周期快, 产业链节点单位利润低,资金与技术优势较强的大型企业无暇也不愿涉足这种模式 的产业链。在这种模式下,只有第三方物流是产业链的约束瓶颈,具有足够的信息 整合能力、渠道运作能力和协调指挥能力,来保证产业链的成功运作,成为理所当 然的核心企业。

  XXIV

   供应商

  制造商

  分销商

  客户

  供应商

  制造商

  核心企业

  分销商

  客户

  供应商

  制造商

  分销商

  客户

  图 4.4 物流商主导型产业链

  4.5 网络直销型产业链

  网络直销型产业链是指制造商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模式和技术,删除商品的分 销和零售系统,直接利用网络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展开的销售和营销,它包括多级 供应商网络、制造商和终端客户,如果利用了第三方电子中介商的网络平台,则还 包括第三方电子中介商,如图 4.5 所示。

  供应商

  客户 客户

  供应商

  核心企业

  客户

  供应商

  客户 客户

  图 4.5 网络直销型产业链

  该产业链制造商的触角一端直接延伸至客户,另一端直接连接到供应商,它即 能迅速快捷地搜集到顾客和市场需求信息的变动,又能洞悉商品生产、制造或在途 的一切内部运作信息,这两端的信息都在制造商处汇总,使它能够轻而易举地、及 时地、准确地做出各项反馈决策。

  由以上研究得到产业链核心企业演化漂移的一般规律为:在市场结构、产品特 征等要素共同作用下,核心企业由原来制造商漂移向距离最终客户最近的产业链的

  XXV

   下游零售商;由于资源获取难度的增加,又催生了核心企业向原始资源商移动;商 业模式的变化促使在产销联盟的产业链中,又出现了制造商和零售商同为核心企业 的双核心企业的产业链趋势;时空区间变化和产品特征因素又使核心企业向物流商 漂移;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使取消所有经销零售环节的网络直销性产业链风行全 球,核心企业又重新漂移回到制造装配商。

  4.6 本章小结

  经过研究发现核心企业漂移后主要产业链模式有网络直销型产业链、零售业主 导型产业链、双核心企业产业链、原始资源商主导型产业链、物流商主导型产业链。

  从而得出产业链核心企业演化漂移的一般规律为:在市场结构、产品特征等要素共 同作用下,核心企业由原来制造商漂移向距离最终客户最近的产业链的下游零售商;

  由于资源获取难度的增加,催生了核心企业向原始资源商移动;商业模式的变化又 出现了制造商和零售商同为核心企业的双核心企业的产业链趋势;时空区间变化和 产品特征因素又使核心企业向物流商漂移;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使取消所有经销 零售环节的网络直销性产业链风行全球,核心企业又重新漂移回到制造装配商。

  XXVI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研究,关注较多的是核心企业的影响、能力业 绩评价、建模技术、信息共享、风险规避等领域,而忽略了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生 成机理的研究,核心企业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产业链实践,已经成为制约产业链管 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核心企业生成运动机理进行了 探讨。

  本研究首先对核心企业进行了界定。基于约束理论,通过对双汇猪肉加工产业 链、平煤姚电煤电产业链两条典型产业链的实证研究,发现保证产业链安全高效运 行,核心企业作用至关重要,产业链核心企业一般应该具备如下条件:(1)掌握产 业链的核心瓶颈约束资源(技术、市场、原始资源、信息)。(2)决定产业链的运行 节拍。(3)能够实现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并能够为产业链成员带来更多利益。(4) 能够有效胜任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生产服务流的组织协调工作。据此 给出基于约束理论的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定义:核心企业是指在一条产业链上,必须 拥有该产业链的核心瓶颈约束资源(技术、市场、原始资源、信息),决定产业链的 运行节拍与效率,在物流、信息流、工作流等资源配置方面胜任组织协调工作,能 够实现并提升整体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产业链就是核心企业与原始资源供 应商、供应商、需求商和最终需求客户按照核心企业瓶颈约束的节拍运行所形成的 网链组织结构。

  接着,研究对核心企业生成动因进行了全面论证。经过研究得到产业链核心企 业形成的主要动因:产业链核心企业形成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有经济全球化、顾客 需求多样化、产业链竞争恶性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产业链内部运行看,产业链 稳定发展、产业链效益需求和产业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压力也催生了核心企业的诞 生。产业链核心企业自身内在素质能力也对核心企业形成具有较大影响,主要包括 核心企业的行业影响力、产品创新能力、产品市场占有率、主导产品结构、商业信

  XXVII

   誉、控制协调能力和财务状况等因素。在上述各个因素共同作用下,核心企业应运 而生,从而使核心企业产业链形成,产业链达到运作同步、信息共享、能力互补、 知识转移等集成效应。

  最后,又研究了产业链核心企业演化漂移轨迹。研究发现核心企业漂移后主要 产业链模式有网络直销型产业链、零售业主导型产业链、双核心企业产业链、原始 资源商主导型产业链、物流商主导型产业链。从而得出产业链核心企业演化漂移的 一般规律为:在市场结构、产品特征等要素共同作用下,核心企业由原来制造商漂 移向距离最终客户最近的产业链的下游零售商;由于资源获取难度的增加,又催生 了核心企业向原始资源商移动;商业模式的变化又出现了制造商和零售商同为核心 企业的双核心企业的产业链趋势;时空区间变化和产品特征因素又使核心企业向物 流商漂移;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使取消所有经销零售环节的网络直销性产业链风 行全球,核心企业又重新漂移回到制造装配商。

  5.2 研究展望

  随着产业链的结构更加虚拟化、网络化和动态化,产业链管理也将更具柔性、 敏捷性和精益性,未来产业链管理模式将会不断创新,产业链核心企业的自组织演 化漂移将更加活跃,核心企业的演化漂移的总趋势为核心企业将由居于产业链中间 部位逐渐向距离消费者最近和距离资源商最近产业链两端位置漂移,可以大胆的预 测未来的产业链将是以资源商和零售商同为核心企业的“双核心哑铃型产业链”。

  XXVIII

   参考文献

  [1] 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陈荣秋.汽车业迎来订单时代.中国经济周刊[J],2006(33) :22~27 [3] 陈剑.需求依赖于价格的产业链应对突发事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J],2007(3):32~37 [4] 陈志祥,马士华.产业链中的企业合作关系.南开管理评论[J],2001(2):21~24 [5] 陈安,刘鲁.产业链管理问题的研究现状及挑战.系统工程报[J],2005(7):17~23 [6] 曹 文 琴 , 胥 兵 , 朱 海 燕 . 基 于 核 心 制 造 企 业 的 产 业 链 整 合 研 究 . 商 业 经 济

  [J],2005(6):44~47 [7] 崔焕金.产业集群网络式产业链演进机理研究.中国科技信息[J],2005(7):78~89 [8] 程伟,李帮义,包旭云.产业链联盟形成的博弈分析.商业研究[J],2006(2):17~19 [9] 柴跃廷,刘义.敏捷供需链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0] 付秋芳,马士华,林勇.基于核心企业的产业链响应时间结构模型.工业工程与管

  理[J], 2004(2):45~49 [11] 陶学宗.核心企业逆向物流三维价值研究.经济物流[J],2006(1):57~69 [12] 文风.基于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核心企业能力评价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J],

  2005(9):24~27 [13] 朱 道 立 , 朱 文 贵 . 补 偿 契 约 模 式 下 的 产 业 链 产 能 投 资 研 究 . 科 技 导 报

  [J],2007(2):21~24 [14] 朱恒民,王宁生,刘文杰.面向核心企业的敏捷产业链伙伴优选决策模型.机械科

  学与技术[J],2004(8):56~59 [15] 阿特.文思登.市场界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6] 哈肯.协同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 [17] 迈克尔.迪屈奇.交易成本经济学—关于公司的新的经济意义[M].北京:经济科

  学出版社,1994 [18] 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置[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9] Alvarado Ursula Y., Kotzab Herber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the Integrationof

  XXIX

   Logistics in Marking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J], 2001, 30(2): 183~198 [20] Anderson M.G., Katz P. B.Strategic Sourc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J], 1998, 9(5):3~13 [21] Basu A. Blanning R. W. Enterprise modeling using metagraphs, i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experiences and expectations. Tawfik Jellassi. Michel R. Klem. W. M. Mayon-White. North-holland. Amsterdam [J] 1992, 23(6):124~132 [22] Basu A. Blanning R. W. etagraph in hierarchical modeling. Management Science[J].1997, 43(3):143~154 [23] Basu A. Blanning R. W. Metagraphs. Omega[J], 1995, 23 (1):243~265 [24] Basu A. Blanning R. W. Metagraphs Transformations and workflow management. In: Proc of the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J], 1997,24(8):23~45 [25] Coase R H. 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 [J], 1937, 21 (4):386~405. [26] Christine Harland.Marie The Four Supply Chain Enabler.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J]. 1998, 24(7):34~45 [27] Evengu S. S., N. C.Simpson, Asoo J.Vaklaria.Integrated Production/Distribution Planningin Supply Chain: An Invited Review.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J]. 1999, 20(7):29~36 [28] Fisher M L. What is the Right Supply Chain for your Produc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J], 1997, 75(2): 105~116 [29] Frad A. Kuglin. Custom-Center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link by Link Guide, 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Company[J], 1998, 9(5):32~38 [30] Garnet M.The Competitiveness of Networked Production: The Role of Trust and Asset Specificity.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J].1995, 35(4): 457~479 [31] Guillen .F.D. Mele, M. J. Bagajewicz, A.Espuna, L.Puigjaner.Multiobjective supply chain design under uncertainty [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1987, 8(3):1535~1553 [32] Hines. T. P. An Introduction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Penn State University. 1999,

  12(7):42-53

  XXX

   [33]

  XXXI

  

篇五:对于建立产业“链长制”推动产业大升级实施意见

  TFT-LCD产业链研究

   产业链构成

  特点:材料、关键零部件众多,产业链较长

   产业链价值分布

  原材料占 面板成本 的70%

  设备折旧占面 板成本7%,先 入者对后进者 有很大打压空 间

  品牌价值是 电视厂商盈 利的关键

   单位:亿美元

  产业特点

  TFT-LCD产业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资本竞赛,需要庞大的投资金额,有着极 高的进入与退出障碍。投入该行业从「进入」到「投资」到「降低成本」到「再 投资」是一条不归路。

   产业特点

  液晶周期的存在:

  新世代线投产→产能过剩→ 降价→ 亏损→ 新市场被开拓→ 产能不足→ 涨价→ 再投资→ 如此循环

   产业特点

  价格持续下降,低成本成为行业主要的竞争优势 主要应对措施:发展高世代线提高效率、垂直整合降低成本

   产业特点

  产业链各环节前三大供应商市占率

  产业集中度很高,上游玻璃基板、光学膜等多种原材料基本被垄 断,厂商议价能力非常强

   上、中游产业规 模

   上游材料及关键零部件

  2010年,全球TFT-LCD上游原材料市场规模约达到550亿美元。

  模组段 成盒段 阵列段

  光学材料占面板材料成本的60%以上,是面板厂、模组厂整合的重要方向

   各生产段设备

  阵列段设备

  成盒段设备

  模块段设备

   国内中游厂商情况

  中国在建或拟建的有9条线,占全球新增生产线的一半

   国内上游原材料需求情况

  2015年生产线建成后,需求进一步增加

   素玻璃

  BOX

  面板制造流程

  5道光罩

  薄膜

  蝕刻

  黃光

  TFT 基板 最前段阵列制造需循环做3-5次光刻

   一次光刻流程

  玻璃基板

  鍍 下 一 層 膜 鍍膜(sputter,cvd)

  光阻

  去光阻液 stripper

  酸, 氣體

  去光阻 光罩(reticle)

  蝕刻(etch)

  顯影 液

  上光阻(coater) 對準,曝光(stepper)

  顯影(developer)

   上游原材料与零部件

  • 玻璃基板 • 液晶材料 • 彩色滤片 • 偏光片 • 背光模组 • 驱动IC

  阵列制程 成盒制程 模组制程

   玻璃基板的制作

   玻璃基板

  下拉法后段加工

   玻璃基板

  • 玻璃基板占原材料成本的7-10% • 玻璃基板持续增长,增长率10%。预计2011年中国玻璃基板需求为1.9亿

  片,占玻璃基板市场的20%。

  Glass Substrate Area and Growth

   玻璃基板

  由于韩国的厂商需求增大,三星康宁(SCP)的 生产总量占首位

   玻璃基板

  主要玻璃基板商的地区分布

  公司

  地区

  地址

  主要客户

  康宁(Corning) 日本

  静冈、大阪(10代线) 夏普

  韩国(三星康宁SCP) 天安、龟尾

  三星、LG

  台湾地区

  台南、台中、南科

  友达、华映、彩晶

  中国大陆地区

  北京

  京东方、IVO

  旭硝子(AGC)

  日本

  关西、兵库

  日立、NEC、富士 通

  韩国

  龟尾

  LG

  台湾地区

  云林、乡兴

  友达

  中国大陆地区

  昆山、深圳(拟建) IVO,三星

  电气硝子(NEG) 日本

  滋贺

  韩国

  坡州

  LG

  台湾地区

  友达、胜华

  中国大陆地区

  上海☆

  上广电

   玻璃基板

  主要生产商在中国的TFT玻璃基板项目

  公司 康宁

  旭硝子

  地址 北京 北京 昆山

  深圳

  类型

  5代后段加工

  8.5代 熔炉 +后段加工

  4个熔炉 +6条后段加工

  线

  总投资(美元) 量产时间

  10亿

  2008

  8亿

  2012Q2

  10亿

  2011Q3

  10亿

  2012Q4

  产能

  40万片/月 12万片/月

   彩虹玻璃基板项目

  • 彩虹玻璃基板项目:彩虹集团控股,长虹参股25%,河北 东旭参股5%。

  • 在国内普遍上7,8代线的时候,5代线较为落后 • 彩虹对外宣称良率可达80%。

  • 彩虹的优势在于成本竞争力。但是面对康宁、旭硝子等大

  厂纷纷在国内投产,彩虹的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

  • 开始销售以来,彩虹基板的买家不多。因为多数买家会担

  心受到康宁等大厂家的制裁抵制。更有传言康宁封杀了彩 虹的原材料(RHI高耐火材料)。

  • 由于康宁等厂家进入市场较早,彩虹必须遵循一定的产业 技术规范。

  • 只有扩大规模才能满足客户的大批量要求。在没有下游客 户的承诺,要承担扩大规模的资金风险。

  • 彩虹项目是一场资金和技术的较量。

   玻璃基板小结

  • 随着大陆地区高世代线的建成,国外的厂家开始在国内建 厂,但是从建成到达到一定的良率还有1-2年时间,所以 这段时间内玻璃基板的紧缺仍会存在。

  • 国内目前在北京、上海、昆山、深圳等地在建高世代线, 玻璃基板生产商会就近建厂。

  • 彩虹的玻璃基板项目面对着竞争对手的技术与市场的领先, 值得关注。

   阵列段小结

  阵列段最主要及市场销售额最大的原材料是玻璃 基板,前三大供应商的市场份额超过90%。

  随着国内高世代线的建设,玻璃基板厂商开始在内地 投产,但是玻璃基板紧缺的状况近两年不会改变。

   成盒段的制造流程

  熱壓 Hot press

  對位 Misalignment

  Spacer灑佈 Spacer Spray

  配向 Rubbing

  TFT PI 塗佈

  PI Coating

  點銀膠 Ag Dispenser

  框膠 Sealant Dispenser

  配向 Rubbing

  材料:CF、液晶、偏光片等

  切割裂片 Scribe & Break

  液晶注入 LC injection

  再配向 Isotropic

  偏光片貼片 Polarizer Attachment

  CF PI 塗佈

  PI Coating

  Cell 測試 Cell test

  封口 End sealing

  加壓脫泡 Auto Clave

   上游原材料与零部件

  • 玻璃基板 • 液晶材料 • 彩色滤片 • 偏光片 • 背光模组 • 驱动IC

  阵列制程 成盒制程 模组制程

   液晶材料

  2010年全球TFT-LCD液晶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20亿美元。液晶材料是 TFT-LCD上游材料中垄断性最高的材料,德国Merck垄断着全球TFTLCD液晶材料近70%的市场。

   国内厂家TFT液晶生产水平有限,城志永华的液晶材料发展比较 好。瑞联和万润以单体出口为主,分别为CHISSO和MERCK提供 单体。

   上游原材料与零部件

  • 玻璃基板 • 液晶材料 • 彩色滤片 • 偏光片 • 背光模组 • 驱动IC

  阵列制程 成盒制程 模组制程

   彩色滤光片

  彩色滤光片的制作就是在玻璃基板上,将红、绿、 蓝三原色有机 材料, 制作在每一个像素内。

  利用真空溅射 C r膜作黑矩阵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方法;颜料 分散法是最常用的制作红、绿、蓝像素的方法,将颜料直接分散 在光刻胶内,分3次成形。

  

篇六:对于建立产业“链长制”推动产业大升级实施意见

  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发展路径 研究

  作者:邢诗雨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21 年第 20 期

  摘 要:本文基于沈阳市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发展的政策与现状,综合 国内外学者对于“四链融合”研究情况,重点构建了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围绕布局产业链的 “四链融合”运行机制,并进一步探究资源一体化平台建设框架,提出了政府相关政策促进“四 链融合”的建议,为推进沈阳市科技创新、产学研协同作用的发展提供可行路径。

  关键词:产业链 创新链 人才链 资金链 资源一体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7(b)-0176-03 Research on the Fusion Development Path of Industrial Chain, Innovation Chain, Talent Chain and Capital Chain

   XING Shiyu

  (School of Finance, Liaoning Finance Vocational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12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olic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hain, innovation chain, talent chain and capital chain in Shenya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four chain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chain, talent chain and capital chain around the layout of industrial chain,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framework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platform. It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of relevant government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four chain integration", so as to provide a feasible path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synergy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 Shenyang.

  Key Words:

  Industrial chain; Innovation chain; Talent chain; Capital chain; Resource integration platform

  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指出,将科技创新摆在国 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行业中的佼佼者牵头形成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汇聚创新人才,并与 科研单位联合布局创新链,突破重要产业的瓶颈,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产业链、创新 链、人才链“三链”融合的起始。在 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 见》中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结合讨论,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对“四链融合”进行探 索。本文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探究沈阳市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形成 “四链融合”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究。

  1 沈阳市“四链融合”的政策与现状

  2021 年上半年,沈阳市沈阳装备制造业与汽车制造业等优势产业以及信息技术产业等新 兴产业加快产业链结构优化升级,初步建立“链长制”与“链主制”的工作格局。其中“链长制”由 政府牵头研究和调度产业链的发展与规划,落实产业链中资金引进、项目推进、人才引进、技 术创新等核心问题,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出现的各项问题,持续推进产业链的稳步发展;“链 主制”即为由龙头企业发挥带头作用,连接产业链上下游,带动全局发展,以求将资源加以整 合,构建完备的生态体系。这需要政府针对企业的现实问题加以解决,激发企业积极性,同时 企业协助政府展开产业链融资招商活动,“政府-企业”联动推动产业链发展。沈阳市工信局在 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盟长制、校长制、行长制”。“行业协会-科研单位-银行”与“政府-企业”联 合,形成“链长牵总、盟长搭台、校长支撑、行长帮扶”的“四长联动”体系,推动产业链、创新 链、人才链、资金链的“四链”有机融合。

  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 4 个方面讨论,目前沈阳市“四链”建设较理想状态比 较总体还有很大差距。从产业链与创新链建设方面分析,沈阳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大多是传统工

   业企业,科研经费投入与科技成果转化程度较低,与新兴产业关联度较低,同时高端工业、制 造业的企业数量不足,优势产业还处在单线发展的状态,并未形成联动态势,距形成完整产业 链还尚有距离。从人才聚集方面分析,沈阳市作为重点发展行业的装备制造业创新型人才缺口 明顯。一方面高校的重点人才培养体系还未成熟,高校对于装备制造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另一方面,沈阳市乃至东北地区近些年高端人才大量流失,高精尖人才及高校毕业生更愿意前 往超一线、一线大城市寻找工作机会,沈阳需要长期的产业惯性和人才培养渠道形成人才聚集 地,人才链的建设任重道远。从资金链建设方面看,沈阳市已经逐步进行产业、技术和资金的 有效对接。在 2019 年,辽宁省“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对接会在沈阳举行,目标即为企 业科技创新搭桥助力。在会议中,搭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对接平台,有 5 家 企业与科研机构和投融资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还有 5 家正在洽谈对接中,通过这种形式,有 效地对有需求的企业进行资金对接,助力企业长久发展。

  2 国内外“四链融合”研究情况

  袁继新等[1]定义产业链是在特定区域内由龙头企业牵头进行上下游产业资源整合形成的 产业链条,创新链是在产业环节中某一产品从研发到产业化形成的创新链条,资金链是在整个 产业环节过程中获取不同的资金支持方式的链条,高鸿等[2]定义人才链是指在产业链的建设 中,各个环节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吴晓霞[3]认为所谓的“链融合”就是在产业技术创新的过程 中,发挥各链条优势,打通各链条间的联接壁垒,实现信息互换,最终实现产业效率的提高。

  有些学者认为“链融合”应当是多链条间的互相作用。蒋庆来等[4]提出产业联盟的说法,由 大学、企业、科研机构等组织机构组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战略联盟,进行优势互补,以求提升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战略引导,配置最优资金链,实现产业链、创新链及资金链“三链”融 合。Zhu[5]认为技术创新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可以帮助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链升级。

  许木兰[6]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情况与科技创新能力脱节的问题,围绕产业链有效部署创新链, 进一步完善资金链,“三链”融合从而提高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也有学者认为“链融合”应当有主次之分,次要链条服务于主要链条。胡乐明[7]认为产业链 与创新链是其他链条的主体,其他链条是服务于这两条“链”的,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搭建人才 链、金融链、生态链等结构体系,多链条、各环节联动,提升产业链价值。Ye[8]认为要根据 地区产业链发展要素、模式等,布局人才链,布局专业链,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许 朝山[9]认为技术技能人才的缺失会制约产业升级,应当建立政府-企业-高校产学研合作育人机 制,构建人才链助推产业链提高。

  3 沈阳市“四链融合”发展设想

  3.1 “四链融合”运行机制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本文重新厘清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定义。产 业链是指自原材料到终端产品问世生产的链条,产业链上游为基础产业环节,中游为生产制造 环节,下游为市场销售环节;创新链是指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产业环节中,是科技成果的现 实转化与增值的链型结构;人才链是指自学校培养、企业培训、社会吸纳人才的链式过程;资金 链是从资金投入、运营、增值的过程。如图 1 所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 融合”的运行机制,是指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完备的科技创新条件,突破产业升级 瓶颈;在技术创新的关键节点,具备优秀的资金环境,持续支撑新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并实现良 好的资金循环;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充足的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供给产业所需。比如沈 阳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占比较低,大部分的企业仍然是传统工业企业,需要针对高端装备制造 产业的薄弱环节进行深入探索,突破薄弱项,持续投入人才与资金支持,形成创新链、人才 链、资金链围绕产业链的运行机制,推动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3.2 “四链融合”资源一体化平台建设

  建设“四链融合”资源一体化平台,将政府、企业、高校、银行等多方优质资源进行共享, 实现资源互補,优势聚集是实现“四链融合”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高校人才、科研工作者、政 府扶持资源、银行资金投入在向企业流动时呈现分散化状态。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力量和设 备,联合科研机构对接行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运用企业技术积累,建设人才培养、团队合作于 一体,资源共享、产出高效的技术创新平台。沈阳市以民营企业为主,但民营企业 R&D 经费 投入较少,究其原因在于民营企业外源融资渠道不畅,因此需要政府牵头将资源与资金向资源 一体化平台倾斜,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与高端产业发展,服务沈阳区域经济发展和重要支柱行业 转型升级。

  3.3 “四链融合”的政策支持

  一是完善创新成果转化体系,针对沈阳市重要产业的薄弱环节,加大创新成果转化奖励力 度,引导科研单位、高效高校、企业科研团队研究重点的转变。

  二是注重沈阳市重要产业人才队伍培养,专业加大重点专业师资力量配置及人才留存力 度,建立高端人才交流渠道和提高相应配置。沈阳市装备制造人才培养本来就十分困难,高端 人才的流失更是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是规范资金流向及应用审核,正确引导银行及相关企业对于资金审批流程和运用的把 控,防止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出现资金挪用等违规行为,定期检查实施效果,建立有秩序的研发 资金运用规则。

  4 结语

   建立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围绕产业链的“四链融合”运行机制,建设资源一体化平台, 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汇聚高端技术人才,完善资金运用机制,助力产 业转型升级,是引领沈阳市产业振兴,形成产业聚集的有效路径。在“四链融合”的发展过程 中,还需注意相关的政策扶持,保证“四链融合”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袁继新,王小勇,林志坚,等.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的实证研究——以 浙江智慧健康产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4):31-36,44.

  [2] 高鸿,赵昕.基于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 2021,37(4):33-38.

  [3] 吴晓霞.基于“五链”融合的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路径——以高职财会专业为例[J].职业 教育(下旬刊),2021,20(3):51-58.

  [4] 蒋庆来,潘达,陈享姿.产业联盟促进“三链融合”发展作用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 2018,37(11):82-85.

  [5] ZHU XIMING.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raining Base Serving Local Industry Collaborative “Three Chains” Innovation[J].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2021,1748(4):

  [6] 许木兰. 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三链”融合助推企业发展[D].广州:广东财经大学, 2018.

  [7] 胡乐明.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意义与路径[J].人民论坛,2020(31):72-75.

  [8] YE QIAN.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Professional Chain Precision Docking Industry Chain[C].Singapore Management and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Singapore)、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USA):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学会,2018:4.

  [9] 许朝山.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优化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科 学技术大学,2020.

  

篇七:对于建立产业“链长制”推动产业大升级实施意见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李素英

  一、前言

  多重耐药菌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 MDRB) 在全世界广泛流传,细菌耐 药受到世界性关注。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与流行已构成社会性危害,也是医院感染经验性治疗 失败的主要因素,了解医院感染菌谱及其 MDRB 的流行及变化趋势,对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 物具有重要意义。

  2011 年 4 月 7 日的世界卫生日主题定为,抵御抗药性:今天不采取行 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全球每天有 140 万人发生耐药。由于全球贸易和旅行的发展,使耐 药性生物可在数小时内传播到全世界。

  面对严峻的形势,为加强耐药菌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保障患者安全,近年来,卫生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2011 年 1 月又颁布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这些规范性文件的颁布,对抗菌 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现象必将得到有效遏制。

  二、定义和概念

  (一)耐药细菌 什么是耐药细菌? 抗菌药物通过杀灭细菌发挥治疗感染的作用,细菌作为一类广泛存 在的生物体,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得对抗菌药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杀灭的危险,这种抵 抗作用被称为“细菌耐药” ,获得耐药能力的细菌就被称为“耐药细菌” 。

  (二)多重耐药菌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 多重耐药菌 (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 MDRO ) 主 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三)泛耐药(PDR) 目前泛耐药菌在临床上不断被发现,什么叫泛耐药?指的是 对现有的(或可获得的) 所有抗菌药物几乎都耐药,称为泛耐药。如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和 泛耐药的结核杆菌等。

  (四)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细菌 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球菌类包括:耐甲氧西林或耐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 MRSA )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 (MRCNS) ;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 菌 ( VRSA )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 ,临床上比较多见的有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

  杆菌类包括:

  产超广谱 -内酰胺酶细菌 ( ESBLs )如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 等;

  染色体介导 I 型 -内酰胺酶( AmpC )如阴沟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等;耐碳 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 CRE )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 -内酰胺酶 [NDM-1] 或产 碳青霉烯酶 [KPC] 的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 MDR-TB )。

  常见的泛耐药细菌, 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PDR-AB ) ;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 PDR-PA) ;

  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 - 内酰胺酶细菌( NDM-1 )。

  (五)耐药菌定植

  .

   .

  什么叫耐药菌的定植?是指 微生物培养发现耐药菌,但没有感染的 临床症状,称耐药菌定植。

  如 MRSA 定植可以在鼻前庭、气管、皮肤、 开放的伤口等部位发现。

  (六)耐药菌感染 什么是耐药菌的感染? 指由耐药菌引起临床感染症状者,如发热,白细胞升高等。

  耐 药菌可引起表皮感染、亦可引起深部组织感染如肺炎;重症感染者如血液感染可致死亡。

  (七)耐药菌感染暴发 耐药菌感染的暴发 是指在短时间内,耐药菌引起的三例或以上的医院内感染病例,且 在流行病学上如时间、空间和病人间有相关性。

  (八)耐药菌传播 耐药菌的主要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可以从定植或感染者传播给其他人。MRSA 常常定植在鼻咽部,也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引起的飞沫传播。

  三、多重耐药菌流行现状和趋势 (一) 细菌耐药现状 由于世界各国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上的差异,细菌耐药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亚 洲国家、南美各国、东欧以及部分西欧国家细菌耐药较为突出,形势也严峻;美国、加拿大 等北欧国家耐药情况控制较好。

  (二)耐药菌的流行趋势 2009 年以来被媒体称之为 “超级细菌 NDM-1” ,对除替加环素及多粘菌素外几乎所 有的抗菌药物耐药。

  NDM-1 为质粒介导型耐药,意味着该耐药基因很容易在菌株间传播, 尤其是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传播。

  细菌耐药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公共卫生挑战,没 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幸免,只是耐药形式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

  1. MRSA-中国流行 MRSA 在中国的流行情况。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流行形势严峻,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 病原菌之一,且逐渐向社区扩散。我国 MRSA 临床分离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如下图表所示)。

  .

   .

  解析:上海市 1977 ~ 1979 年 MRSA 只占 5.0% ,到了 1998 年以后上升至 60% 以 上;

  1999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在 11 家医院共分离 14855 株细菌,甲氧西林 耐药株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 64 %和 77 %。

  香港大学感染及 传染病中心调查,约 11.1% 的病人在医院期间成为 MRSA 携带者,已由医院向社区蔓延。

  2 . MRSA—世界流行 近 30 年来,全球许多国家都有 MRSA 感染率和分离率日渐增高的报道。

  前些年《美 国医学会杂志》就刊登了一份政府调查报告,指有一种被称为 “ 超级病菌 ” 的耐甲氧西 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正在美国国内蔓延;每年预计有超过 9 万人严重感染这一病 菌;

  MRSA 迅速超过乙肝和艾滋病,被列为世界三大最难解决感染性疾患第一位。

  在美国 仅 MRSA 感染每年将导致将近 19000 人死亡,该数目超过同期死于艾滋病的人数。

  美 国医院感染监控系统 (NNIS) 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美 182 家医院内,引起医院感染 的 MRSA 在金葡菌中所占比例在 1975 年为 2.4%,以后逐年上升,到 2003 年已升高至 59.5% 。如下图表所示。

  在欧洲,据估计每年至少 25000 人死于五种耐药细菌导致的感染。欧洲 CDC--29 个 国家传染病最新调查报告, 44% 的英国医院存在高抗药性的 MRSA ,其中 MRSA 的变种于 2006 年袭击了英国国家医院,当时造成 8 人感染,其中 2 人死亡。英国健康保护署向各 大医院发出预警,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监控这种病原体。

  3 . VRSA 的世界流行 前些年全世界一些国家已经先后报道出现了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病例, 仅 2007 年 11 月,美国就有 5 名患者被确认感染 V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逐年 增高。美国 CDC 统计 1988 到 1993 年 ICU 病房 VRE 的感染率增加了 34 倍;

  2004 年 报道 VRE 导致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感染。

  .

   .

  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与流行已构成社会性危害,也是医院感染经验性治 疗失败的主要因素,那么多重耐药菌流行现状和趋势是什么?

  关于“超级细菌 NDM-1”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所有的抗菌药物耐药

  B. 为质粒介导型耐药

  C. 该耐药基因很容易在菌 株间传播

  D. 尤其是在接受抗菌药物 治疗的患者中传播

  正确答案:A

  解析:2009 年以来被媒体称之为“超级细菌 NDM-1”,对除替加环素及多粘菌素外几 乎所有的抗菌药物耐药。NDM-1 为质粒介导型耐药,意味着该耐药基因很容易在菌株间传播, 尤其是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传播。

  四、细菌耐药机制 细菌耐药属于一种自然现象,是千百年来微生物进化的结果。细菌的抗药性是细菌进 化选择的结果,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耐药 性基因的突变,在使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耐药性细菌被筛选出来并优势繁殖。

  (一) 细菌耐药分类 细菌耐药分为天然耐药和后天获得性耐药。

  天然耐药是固有抗药基因。

  后天获得耐 药:一方面是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另一方面是基因转移获得抗药性。基因转移在院内环境 中很容易产生,是由于大量抗菌药物的使用引起的细菌高选择性的生存。

  (二)细菌耐药方式 细菌通过以下方式产生耐药:一,产生各种酶破坏抗菌药物:如产生 NDM-1 金属酶的 “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能水解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β -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 -内酰 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二,细菌改变自己结构,比如改变作用靶位,不和抗菌药物 结合,避免抗菌药物作用;三, 构建自身防御体系:关闭抗菌药物进入细菌的通道或者把 已经进入细菌体内的抗菌药物排出菌体。

  (三)细菌耐药判定 美国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CLSI) 规定 。“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所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如对苯唑西林 ( 或甲氧西林 ) 耐药,则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和含酶抑制 剂的复方剂均应报告耐药,而不考虑其体外药敏结果”。

  .

   .

  五、耐药菌产生的原因

  如右图所示,任何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必须有病原体且有相当的数 量和适宜的侵入门户,宿主抵抗力比较低时容易感染。感染发生以后,如 果有有效的抗菌药物,感染在临床上很快被治愈,但是抗菌药物对病原体不起作用,感染性 疾病就出现难治性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滥用抗生素是产生耐药菌的根本原因!更可怕的是,抗菌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 因为严重感染而引起死亡。

  耐药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 菌药物 —— 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一)滥用抗菌药物 每年全世界有 50%的抗生素被滥用。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体迅速适应了抗生素 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

  抗生素的滥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人类疾病治疗过程中滥用抗生素;另一个问题 是动物饲料添加抗生素的问题。有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抗生素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用于人类 临床治疗,而另一半则用在了畜牧养殖业。

  卫生部历来十分重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医务 人员用药行为进一步规范,合理用药水平有所提高,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有所缓解。通 过监督检查和监测发现,我国部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仍然存在错误的用药观念、用药行为 和用药习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中国 97% 的支气管感染(许多是由病毒引起)患者使用了抗菌药 物;在初级医疗保健体系中 30% ~ 60% 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美国用于人类抗感染与农牧 业应用各占 50% ,其中用于院内抗感染仅占 20% ,而社区却占了 80% ,滥用率为 20% ~ 50% ;在农牧业中治疗性应用仅占 20% ,而预防应用却占了 80% ,滥用率为 40% ~ 80% , 每年有 4 万死亡病例是由耐药菌所致。

  美国每年消耗 23500 万剂抗生素,有 20%~50%是没有必要的。尽管 80%的呼吸道感染 是由病毒导致的,但多达 75%的处方抗生素被用于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

  在美国,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的 4100 万剂抗生素处方中,有 2250 万剂处方用于治疗 不太可能具有细菌病因的感染。每年美国生产的 70%的抗生素被用于食物化动物。所以世界 卫生组织早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滥用抗生素将使人类回到没有抗生素的时代。” (二)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表现形式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表现为多种形式:没有或没有明显的临床指征;预防性用药偏高;

  药物剂量过大;用药疗程过长;多种联用;频繁换药;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局部用药过 多。

  (三)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原因 卫生部针对抗生素不合理现象多次开会进行原因分析:

  一是部分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 床合理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二是部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营销行为不规范,用 “ 回扣 ” 或 “ 开单提成 ” 等不法手段向医院推销抗菌药物;三是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意识薄弱, 就医过程中主动要求开抗菌药物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时患者自我用药过程中抗菌药物不合理 应用现象也很常见;四是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完善,财政补偿不到位, “ 以药养医 ” 问 题仍然存在。

  ( 四 )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根源

  .

   .

  分析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根源,一,从经验出发,多年的处方习惯已经形成,虽然意 识到可能产生耐药性,但是改变习惯难。凭经验用药,药敏指导用药率非常低。所以临床的 有效性如何没有人进行考证,后果肯定是经济负担增加,对多种抗菌药产生耐药性。二,缺 乏对患者有效的宣传教育,有很多患者认识存在误区,一些自限性疾病,症状消除与治疗过 程偶然性有关,但是认为这与用抗生素效果好有关系。还有的病人“久病成良医”,盲目使 用抗菌药物。三,不合实际的期望,认为患者期望使用,否则影响医患关系。但是大部分患 者不会意识到耐药性,所以医生处方行为受到病人或家属的影响。四,经济的因素,不恰当 的推销导致不合理的处方出现;过度的医疗保健支出;耐药菌造成的美国卫生保健系统每年 花费超过 200 亿美元。在欧洲五种耐药细菌导致的感染造成每年大约增加 250 万个住院日。

  关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缺乏对患者有效的宣传 教育 B. 部分医务人员抗菌药物 临床合理应用能力有待提 高 C. 部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 营销行为不规范 D. 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意识薄弱

  正确答案:A

  解析:缺乏对患者有效的宣传教育,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根源之一。

  滥用抗生素是产生耐药菌的根本原因,试简述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原 因和根源?

  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特点,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 胁;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耐药菌的耐药现状不容忽视, 医疗机构应重视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确保 医疗安全。

  .

   . .

  

推荐访问:业大 动产 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