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消息写作技巧新闻消息写作的六要素6篇

篇一:新闻消息写作技巧新闻消息写作的六要素

  新闻写作八大环节(下)

  精品

   Thanks!

  

篇二:新闻消息写作技巧新闻消息写作的六要素

  写好新闻语言的五要素

  新闻语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性,这是由新闻报道的特点所决定的。新闻报道的时间性 很强,篇幅有限,读者面广,为满足新闻报道这些基本特点,不少人都对新闻语言提出过不 同的要求这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准确、具体、简明、通俗,生动。

  1. 准确 语言准确,指新闻作品中必须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事实,既不能添枝加叶,也不允许措词 不当的现象存在。

  准确是新闻语言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新闻界历来把“准确、准确、再准确”奉为写作格 言。新闻报道中的准确,包括事实准确、思想准确、措词准确几个方面。措词准确与否直接 影响到其他两个方面的准确性。它与新闻的真实性密切相关。

  新闻语言要准确,必须注意这几个间题。

  第一,少用形容词。“少用形容词”,“要像挑选宝石与情人一样挑选形容词”,这是 外国新闻学教授给学生立下的新闻写作规则。在新闻写作论著中,忌用形容词的警告常 见:“形容词太多是危险的”。有一位报纸主编甚至对新手说,“你若要使用形容词,事先 必须得到我的同意。”为何要少用形容词呢?因为形容词往往带有主观感情色彩,对事物的 把握一般是从量上着眼的。在使用时如失之分寸,在效果上则会走向反面。诸如“极大的鼓 舞”、“深刻的教育”等,往往被读者斥为“空话”、“套话”,既不可信,还令人反感。

  第二,注意词义的差别,挑选最准确的词来表达。福楼拜曾说过,“不论我们所要描写 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供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的性质

   鲜明。因此就得去寻找,直到找到了这个词,这个动词和形容词,而决不要满足于差不多, 决不要利用蒙混的手法。”新闻语言的准确,也要注意措词不以“差不多”来搪塞。有时即 使一字之差,也会出现失真。《中国文化报》1990 年 4 月 25 日消息《车祸发生在双山子镇》 有一句这样的话:“当双山子镇党委负责人把这笔钱送到遇难者手里时,他们忍不住抱在一 起痛哭失声。”实际上双山子镇车祸发生后只遇到危难,并无人员死亡,“遇难”应是“遇 险”,否则读者无法理解何以能把钱送到死者手中并与之相抱痛哭。

  第三,少用含混不清的、笼统的词语。新闻报道中,尽量不要用“不久以前”、“长期 以来”、“最近”等打马虎眼的时间概念尽量不要用“许多”、“难以数计”、“极少”、 “广大群众”一类比较笼统的词语;尽量不用“并不多”、“也许”、“可能”等模棱两可 的词语。

  应当指出的是,新闻语言要求准确,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但并不排斥“模糊语言”的 应用。所谓“模糊语言”,是指语义所体现的概念外延即概念的边缘区域没有泾渭分明的界 限,而在中心区域,此概念与彼概念的区分是清楚的。如“早晨”与“中午”、“青年”与 “中年”、“胖”与“瘦”等,这些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外延,虽然没有可以“一刀切”的明 确界限,但他们的中心区域是分明可辨的。在所有的文章和口语中,都存在模糊语言,新闻 语言也概莫能外。如:“市的绿化工作搞得好,近来到这里学习绿化的人越来越多。”“前 些天,的街头巷尾都在议论,酱油为啥脱销?”其中如表时间的词“近来”、“前些天”; 表程度或围的“越来越多”、“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搞得好”等,都是模糊词语,用得 很恰当。可见,模糊语言并不等于模棱两可。它是依靠语义的模糊性而获得思想表达的确定 性,是模糊与精确的辩证统一。

  2. 具体

   所谓具体,就是原原本本地描述出事物的具体情况。新闻是事实的报道,要求把新闻六 要素具体说出来,有的还要求有现场感,如果语言表达不具体,这些就无法做到。

  新闻语言要作到具体,就必须克服概念化的毛病。概念化的语言是缺乏表现力的。如“气 温高达 38 摄氏度”,就远比“天气很热”要明确有力;“掌声持续达 10 分钟”,比“掌声 经久不息”更具体化。

  具体的语言是血肉丰满的语言,概念化的语言是干瘪无力的语言。新闻语言要具体,在 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尽量化抽象为具体。在消息报道中,适当的概括是必要的,但如果通篇消息都由 一些概括性的、抽象化的语言组成,读者读后可能留不下一点印象。如“中共 X×市委从本 地科技战线的实际出发,踏踏实实地贯彻全国科学大会精神,使全市科技战线出现了朝气蓬 勃的新局面。”这样的语言不具体,苍白无力。又如,有一位记者报道我们进行的人口普查 工作,他认为这次普查的确在世界围都是规模空前的,但如果光说“规模空前”则较为抽象, 于是他巧妙地将其化为具体:“光是进行人口统计的人就足以住满一个大城市。7 月 1 日等 待着五百万人口普查员去完成的任务在规模上是空前的:

  统计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 10 亿人口。”这样就具体形象多了。

  第二,多用子概念,少用母概念。母概念外延较大,涵较小;子概念则外延较小,涵较 大。一般来说,越是小的子概念,就越具体,越是大的母概念,也就越抽象。如:

  一个人在吃东西。

  一个孩子正在吃水果。

  一个婴儿正在吮梅。

   这三句话,一句比一句具体,原因在于两组概念:人—孩子— 婴儿,东西—水果一梅, 由母概念不断走向子概念。子概念通常是实指的,而实指的则能给人具体可感的印象。

  第三,从写实出发,不轻易给报道对象作一般的评语。有一位记者在报道原子弹爆炸时, 完全从写实出发,说“用以放置原子弹的钢塔完全被融化”,“强光把整个试验地照得比最 明亮的白天还要亮,”爆炸气浪把 10 公里外的两个人“猛地推倒在地上”,等等。这样写, 比“巨大的威力”一类的评语要具体得多。新华社有一位老同志在评价这篇新闻时说,“这 样写,比用一千个,一万个形容词更有力,更能说明问题。

  新闻语言的具体不是细描式的,而是白描式的。白描的特点是,用朴素、洗炼的笔法, 将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重在传神。同时,语言的具体也不等于取消概括。好的具 体的新闻语言。话不在多,以一当十。如素有“情景记者”之称的新华社记者阎吾的《战后 谅山》写道:“记者在谅山敌军的一些阵地上,看到所有的日历都没有翻到 2 月 28 日,有 的翻到了 2 月 27 日。可以想到,他们刚把日历翻到 26 日那一天,就被我军打得丧魂落魄, 再没有能力往下翻了。”记者抓住一页日历这一个具体细节,只用很少的笔墨,向读者展示 了我军的英勇气概和敌军的狼狈逃跑。

  

篇三:新闻消息写作技巧新闻消息写作的六要素

  一、新闻写作要义:

  ①真实 〔新闻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不真就不是新闻了,是故事〕 ②及时 〔新闻要新,做到迅速、明了,才能到达“有效宣传”的目的〕

  二、要素:

  何时、何地、何故、何事、何人、如何〔5W+H〕。

  三、结构:

  ⒈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标题最好能抓住事情的核心,吸引读者。

  《放歌青春,激情绽放》——《传播学院举行 2011“十佳歌手”决赛》 《我校在“青春使命”江西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屡获佳绩》 《麻丘小学,爱心之旅》——《生科学院党员关爱麻丘儿童》 《当焦点访谈遭遇微博》——《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来我校讲学》 《习习中国风》——《师大学子感受方文山的中国风》 《传播学院“爱行者”实践队走进瑞金原始森林》 《“大学生见习村长服务团”建设“农村文化墙”》 《校领导赴资溪指导社会实践工作》《校团委副书记莅临五大组织招新笔试现场》 《2011 级新生军训总结汇报大会暨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⒉首段:交代清楚事情的概要,也就是几大要素,“开门见山”。

  例:10 月 25 日晚,传播学院“十佳歌手”大赛决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三楼 多功能报告厅举行,评委由我省电信赞助商和音乐学院专业老师担任,该院党委 副书记许婕也作为受邀嘉宾出席。

  ⒊主体〔主干〕,展开事实,描述事情的发展过程。

  ①先写主要,再写次要,然后再考虑时间顺序。

  例:大会分为两个阶段。大会第一阶段,新生军训总结汇报。升国旗仪式结 束后,军训领导小组副组长蒋文可进行了阅兵,军训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张艳 国作军训总结讲话。

  大会第二阶段,举行开学典礼。校长梅国平发言。

   应改为:会上,校长梅国平发表重要讲话。梅国平首先……他还……〔时间 顺序〕此外,2011 级新生还在军训领导小组副组长蒋文可的指导下进行了阅 兵……〔时间顺序〕

  ②忌语言空洞,没有内容。

  例:〔党员服务日咨询活动〕下午,咨询活动正式开始。各学院咨询台前都 有新生前来咨询。生命科学学院咨询台前也聚满了来自不同学院的同学,他们热 切咨询关于冬天饮食保养的的各种问题,党员服务站的负责人耐心为他们解答。

  一小时过去,咨询活动依然如火如荼进行着。尽管有时会碰到相同的问题,党员 们依然坚守自己的职责。

  两方面写:1 活动的组织者〔活动准备和内容以及针对的活动群体〕;2 活动的参 与者〔采访:怎么看这样的活动,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意义,你从该活动中获得 什么〕;3 关注活动的细节,选取特色进行报道〔三下乡义务辅导班,通过孩子 的话来反映活动成果。〕 ③忌过于具体,面面俱到。

  有取有舍,才能有舍有得。〔如,传播学院“十佳歌手”大赛决赛,11 级 XX 的 《你的眼神》……10 级 XX 的原创歌曲……11 级 XX 的……,不要从第一个写 到最后一个,个个点到,要选特色曲目,写出它带给观众的视听感受,选几个就 够了。再如,元旦晚会,更不要所有节目写一遍,可以每种类型选一两个来写, 唱歌一个,跳舞一个,话剧一个,双簧一个,乐器表演一个,走秀一个,等等, 要会选。〕

  ④一段表达一个意思。

  内容不多,可以用一段表达完。

  内容较多,分段表述,逻辑清晰。〔第一段:校长梅国平发表重要讲话……第二 段:教师代表发言、老生代表发言、11 级新生代表发言……第三段:阅兵情况、 副校长张艳国发言……〕 ⒋结尾:①可以交代活动背景即起因〔如,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 该活动为……系列子活动之一,或者,该活动为 XX 公司与我校 XX 单位联合举办, 旨在……等等〕 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如,本次活动不但帮助新生解决了……问题,还有利于树 立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对和谐校园的建设也具有积极作用。〕衬托主题,表达 该新闻的重要性。

   ③通过采访〔活动的主体:XX 说,真心希望广阔同学能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 认识到……从而……,这也是本次活动的意义所在。活动的受体:一位同学说, 引用原话“这个活动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为我们带来了……希望这样的活 动能多多举办,等等。〕因采访内容而定。

  ④忌发表个人观点〔如,关于这种现象,笔者认为……〕

  新闻稿,不是个人的观后感或者随笔,保持客观性。它是以事实解释事实,以客 观解释客观,来到达表达效果的。

  四、细节:

  ⒈语言:简洁、明了、准确、标准〔忌重复,罗嗦,口语〕

  ①例:9 月 20 日下午,为进一步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强化新生安全知识,由国 际教育学院组织的大学生安全知识讲座于长胜园三楼青春驿站正式拉开序幕。由 我校保卫处处长王亚闽老师担任主讲。

  应改为:9 月 20 日下午,国教学院于长胜园三楼青春驿站举行了新生安全知识 讲座,我校保卫处处长王亚闽受邀担任主讲。

  例:经过近两小时的激烈角逐,14 号选手徐怡筠以 96.17 分的成绩获得大赛特 等奖,月亮树组合,凌雅风,Pocker 组合获得一等奖;严柯,王语嫣,彭兴业 获得二等奖,李芳盈,付思航,代倩获得三等奖;最正确人气奖获得者由 8 号选 手余乐明摘得;7 号选手陶娟获得最正确风采奖。

  应改为:经过评委老师的综合评估,比赛评出特、一、二、三等奖以及最正确人 气奖、最正确风采奖等。其中,最高分摘得比赛特等奖,月亮树组合、凌雅风、 Pocker 组合获得一等奖。注意,挑重点说。

  ②例:会上,梅国平发表讲话。他说…他说道…他还说…他又说道…

  注意换词,如:他结合当今…形势,分析了…的情况,阐述了关于…的政策,并 指出…。此外,梅国平认为…,他着重强调了…提出了…。

  把我们对讲话内容的综合概括和原文引用相结合,使内容更丰富、具体和生动。

  ③不要用过于生僻的字眼或词语。

  新闻重在通俗,每个人都能看懂。如果用过于生僻的字眼,文学色彩就会偏浓。

  例:植物生长茂盛,就用茂盛,不要用葳蕤。

  ④使用较为中性的词语,不宜过褒或者过贬,带有过多的感情色彩,尽量保持客

   观陈述。

  例:〔三下乡:校领导赴实践地指导我校社会实践工作〕a 赵明副校长对我校社 会实践总队五天来的辛勤努力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同学们再接再厉,继续 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志愿者精神,磨练自己,服务人民。b 资溪县政府相关领导 对实践队近日工作的开展也予以了肯定。最多也就是“高度评价”,不要说“高 度赞扬了”、“对……表示了极度的肯定”。

  ⒉领导的职务、、排序和省略。

  ①大型活动会有很多领导出席,要弄清楚领导的身份,新闻稿件中关于领导的职 务和千万不可出错。可以在活动的举办过程中问活动相关负责人,也可以去问学 姐学长或者指导老师,比较大的校领导还可上江西师大网查看,“学校概况”有 “现任领导”。

  ②排序:按职位高低来。校长在副校长前面,书记在副书记前面……

  江西师大网“现任领导”:党委书记,校长,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副校长等 等。党领导一切,党永远走在前面。如: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傅修延,我校党委 书记傅修延、校长梅国平。

  例:10 月 27 日上午,我校瑶湖体育场彩旗飞舞,欢声雷动,我校第四十八届运 动会隆重开幕。校长梅国平,副校长聂剑,校长助理熊大冶、汤赛南,总会计师 童颖华出席开幕式,相关职能部门与各学院负责人参加。熊大冶主持开幕式。

  ③领导不必面面俱到。〔例:7 月 7 日下午,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赵明在学生 处处长李建亮,校团委书记伍复康,以及文学院、软件学院、资溪县政府等单位 负责人的陪同下,赴资溪县嵩市镇,检查指导我校文学院、软件学院社会实践工 作。〕领导,挑大的写,职位差距比较大的,可以省略。

  ④针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词。a 如:一个活动,学生去了,叫参加;领导去了, 叫出席。一般人去了可以用“到场”,大人物去了才可以用“莅临”。b 文中对领 导老师等可以直呼其名,不说“梅校长……”,“伍复康书记说……”。

  ⑤对于学生组织的学生领导者,防止用过于官僚化的词语。如:“学生会** XX 指出……”学生组织是为学生服务的,学干更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树立平等意识。

  对于学生组织,我们一般用“负责人”这个词代替“**”。而 XX“指出”,这 个词一般也是领导用的,所以学生负责人可以其他词代替,XX 说,XX 提倡,等 等。

   五、格式

  电子稿,Word 添加附件的形式。

  标题三号黑体,不加粗,居中。正文宋体小四。左对齐,首行缩进 2 字符、段前 段后 0.5,行距固定值 20 磅。

  六、如何提高新闻写作水平

  ⒈增强对新闻的敏感度。

  ①政治洞察力是新闻敏感度的基础。〔如校长换届选举,作为一个新闻传播者, 必须对时事有所了解。再如,校长讲话重点强调的精神等,如学校提出了师大青 年新形象,活动主题就可以围绕这个。精细化管理,团支部建设等就可以用。〕 ②判断某件事在整个事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的能力。〔如阅兵和开学典礼,很明 显哪个是主要哪个是次要〕 ③联系学校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校庆,师德师风建设,建党七十周年,城运会。〕 ⒉善于总结经验〔没有总结是不会有进步的。〕 多写是不够的,还要多看,多想。

  凝练你的语言,朝着准确、明了、简洁、朴实、清新、活泼迈进,让它为你服务, 当然这个结果是需要你在迈进的过程中不断努力和自我完善的。

  

篇四:新闻消息写作技巧新闻消息写作的六要素

  新闻写作知识详解

  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 要想留有回味新闻内容的余地得看结尾部分 我国新闻界认同度最高的新闻定义:

  陆定一先生 1943 年给新闻下的定义,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下面,对新闻的各部分逐一进行阐述。

  新闻标题

  一)新闻标题解说

  新闻报道的标题应告诉读者所有信息的中心内容, 是对整个消息最简明的概括, 它必须 要有两个要素:何人(何物) ,干什么(怎么了) 。

  新闻标题有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

  引标题----位于主标题之上,字号较小,对主标题进行引导,说明,烘托,渲染。

  主标题-----字号最大,最引人瞩目,一般用来点明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或观点。

  副标题-----位于主标题之下,字号最小,起补充,注释作用。

  新闻标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标题;

  2、引标题+主标题;

  3、主标题+副标题;

  4、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

  二)新闻标题的功能

  提示新闻内容:

  新闻标题是以最精练的文字将新闻中最重要、 最新鲜的内容提示给读者。

  评价新闻内容:标题不但简明扼要地介绍新闻内容,而且能够代表编辑部评价新闻内容。一 则好的新闻标题具有鲜明的思想性, 不仅能向读者提示新闻内容, 而且能帮助读者理解新闻 内容的性质和意义。

  三)新闻标题的制作程序

  一般都要经过读稿、命意、立言、修正四个步骤。

  一般都要经过读稿、命意、立言、修正四个步骤 1、 读稿,即精心阅读稿件,这是制作标题的第一步。认真阅读导语及全文,提炼出最 重要,最新鲜的内容。

  2、 命意是对标题内容的酝酿与构思过程,目的是在通读原稿的基础上,把新闻中最具 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提炼出来。

  3、立言在标题制作过程就是把命意阶段已经确定的标题的内容和表现方式用适当的文 字把它表达出来。标题立言要注意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引人。

  4、 修整是制作新闻标题最后一个程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只有时间允许,编 辑应对标题进行仔细推敲。

   四)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求

  题文一致,突出精华,准确鲜明,言简意明,易读易懂,生动活泼。

  题文一致,突出精华,准确鲜明,言简意明,易读易懂,生动活泼。

  一、题文一致:

  即新闻标题必须与新闻内容相一致。这种相一致包括两方面含义 1)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

  2)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

  二、突出精华:

  1)将新闻中的精彩部分作为标题的写作内容。即将新闻中最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 的事实写在标题之中。

  2)将标题所写内容中的精彩部分放在主题之中。

  三、准确鲜明:

  新闻要准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所以新闻标题须切实做到表意 要准确,表态要鲜明。表意准确:标题表意要准确;评价事实要准确;运用文字要准确。表 态鲜明:即指标题报告事实有鲜明的倾向性,笔下带有感情。态度可分为肯定,否定和中立 三种。

  实题表态主要是通过叙事中对事实和词语的选择以及表现方式的运用来表示。

  虚题表 态则主要采用议论的方式来表现。

  四、言简意明:

  简洁明快的标题使读者一瞥就能了解其中的意思,被读者接受。要使标题简洁明快,应 做到:善于省略;锤炼语言;善于利用标题之间的关联性;

  五、易读易懂:

  标题文字应生动易懂少用古字,方言,技术术语等如果搬到标题之中,有的会造成阅读 及理解障碍。

  六、生动活泼:

  标题要把新闻中的精华告诉读者,还应讲究生动性,以优美的形式吸引读者。

  五)运用各种手法表现主题

  1)巧用富有表现力的事物表现标题的内容,如比喻、比拟、借代。

  2)巧用诗词佳句或模仿现在句式格调表现标题内容,如引用,仿拟。

  3)利用词语、语句之间的各种联系,表现标题的内容,如对比、对偶、排比、 拈边、 反复、联珠。

  4)巧用词语的多重含义来表现新闻内容,如双关,反语。

  5)巧用提问和呼唤的方式表现标题内容,如设问,呼告。

   导语部分

  导语释义

  导语就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 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一般说来就是,以凝练的文句提示新闻要旨、吸引受 众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但也有复合导语,即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段落合成的导语的变种。

  新闻消息的导语就像一个故事的开头,有趣、生动、形象、丰满就令人不能释手,就能 吸引受众。所以我们写导语时,可以充分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白描等,使 导语更加好懂、好记,从而使受众在对导语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接受新闻信息。

  新闻导语按照其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硬式导语、软式导语、复合导语等几种 新闻导语按照其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硬式导语、软式导语、复合导语等几种,由于 其表现形式不同,因而在写作上所运用的手法也就不同。

  1、所谓“硬式导语 ,是指那些“六要素”导语(5W 1H)、归纳式导语等比较规范直 硬式导语” 硬式导语 观的导语,它常被用在动态消息,政策性强、内容单一的短消息以及突发事件等新闻当中。

  如:

  新华社驻美国记者任毓骏王如君报道:9 月 11 日上午 9 时 48 分,一架飞机撞到了纽 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飞机把大楼撞了个大洞,在大约距地面 20 层的地方冒出滚滚浓烟。

  就在楼内人员惊惶失措之际,18 分钟后,又有一架飞机撞上了世贸大楼,这架飞机是从大 楼的一侧撞入,由另一侧穿出,并引起巨大爆炸。

  这一类导语开门见山,一语中的,把最 重要的信息首先传递给受众,满足受众渴望获得信息的需要,是最常用的导语表现形式。硬 式导语在写作手法上突出写实,用词凝练、笔法简约,很少运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词句。

  硬式导语曾被前人奉为新闻导语写作的典范, 然而由于它的局限性, 容易使文章听来呆 板、苍白,陷入“千篇一律”的格式里,因此,软式导语也就应运而生了。

  与硬式导语相 对而言的,由于它形式多样、写作手法灵活而被新闻工作者广泛使用。

  2、软式导语 软式导语常以描写式、反问式、仿写式、悬念式、隐喻式、引语式、背景式等表现 软式导语 形式出现,其中以描写、抒情、说明手法最为常见。

  描写型的软式导语多用一些散文的笔法,导语的结构松散,构思巧妙,或以写景、或以 写人、或以一个故事为开头,它不是对全部新闻事实的概括,而是找出富于吸引力的一点, 将读者注意力集中,用几个轻松的段落组织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开头。

  这类导语的特点是欲扬先抑, 使读者一开始就感受到某种强烈的气氛, 产生如临其境的 现场感,或是作者所预期的某种情绪效应。

  软式导语与硬式导语比较而言,硬式导语开门见山,而软式导语则更加含蓄,表达方式 更为曲折委婉,多用藏头露尾的方式。

  3、复合式导语 复合式导语 就是将硬式导语的准确性、客观性、快捷性与软式导语的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感 人性等特点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导语。目前比较流行的“流线型”导语就属于复合导语的一 种表现形式。

  写好新闻导语是创作新闻体裁稿件的基础。那么在开始导语写作前该如何展开工作思 路?好的导语可以简短而明快,可以细细道来,将读者徐徐引入正文,也可以热火朝天、气

   势如虹。

  导语可以产生悬念,也可以蓄力而发,导语应当适应稿件的特殊需要。它之所以重要, 不仅因为可以传达信息, 而且可以为稿件确定情绪与基调。

  因而导语在其写作手法上应灵活 多样,切忌陷入程式化、公式化的框框,使一些套话、空话、老话充塞其间。浏览国内外的 优秀新闻作品,大多都有一个形象、生动、有血有肉的导语,这些导语或抒情、或描写、或 政论,其灵活多变的笔调紧紧抓住读者。

  常用的导语结构式有以下四种:

  (1)叙述式 (直述式) 叙述式 直述式) 用叙述的方法,开门见山地写出最重要、最新鲜、最生动的事实作导语。这是最常用的 一种写法。

  把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简单直接地概括叙述出来。直述式导语优点是开门见 山,直接触击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它是最常见的一种导语。但初学者往往分不清主次信息, 一股脑儿都往导语里塞。比如,昨日,警方与市民代表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公安局长 与市民代表讨论城市安全问题。他透露,城市今年的治安比过去任何一年都严重。

  这样写 可能更简洁明了一些:

  公安局长昨日在一个会上透露, 城市今年的治安比过去任何一年都严 重。

  直述式导语往往在“倒金字塔”新闻写作中用得最多。所谓“倒金字塔” ,就是将新闻 最重的事实写在第一段,次之的事实按照重要程度递减的原则写在第二段或后面几段。

  “倒 金字塔”结构在网络新闻写作中,对于突发事件性新闻,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模式,有助于 网民迅速获知事件的情况 渲染式 这种导语先进行概括性陈述营造背景, 然后再进入对最新动态事实的报道。

  与渲染式导 语类似的还有点题式、故事式、比兴式等等。比如,一篇普利策新闻奖作品,讲的一座监狱 的罪犯遭到警察虐待,作者首先把监狱外部环境进行了一番描写,绿草茵茵,漂亮整洁,但 随之笔锋一转说,与监狱外部天堂般的环境相比,监狱内部则是地狱。这样的导能很紧紧抓 住读者的眼球 (2)提问式 (设问式) 提问式 设问式 先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再写出主要事实。多用于抓问题、谈经验的新闻。

  这种导语形式是首先提出问题或者摆出困惑, 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 以激起他们继续 阅读下文的欲望。下面的例子是以设问句为导语的开头:

  “一架飞机能从宽仅 14.62 米的巴 黎市中心的凯旋门门洞飞过吗?巴黎的英雄们正在做着他们的试验。

  ”在这则实例中,读者 首先读到的是一个未知结果的悬念, 而且导语中 “巴黎的英雄们” 究竟是谁, 也颇费猜想的。

  于是,读者只有接着往下读,才能找到答案。设问模式的优点是有“悬念” ,缺点是有点绕 弯子。

  (值得提醒的是:一旦弯子绕得太大, “悬念”又没有抓住人的话,结果有可能适得其 反。

  ) (3)描述式 (渲染式) 描述式 渲染式)

   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 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上某个有意义的侧面, 作简 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也称见闻式导语。

  对新闻事实所处的特征的空间、时间以及某个细节加以简要描述,形成一个“活镜头” , 再引出主要事实。多用于特写式新闻。

  导语采用描述方式如何多种多样 ① 多见的是抓住最主要的新闻事实,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从而显示新闻主题 ② 另一种写法是,撷取新闻中某项具有形象的成果来写,进而订出新闻主题 ③ 可以采取具体镜头和一般概括相结合,由点到面的写法 只有在确实可以使新闻生动的情况下才需采用描写方式, 这是首先明确的, 不能空话抽 象,节奏要快,避免陈辞滥调。生动性、 形象化对于任何文体都用,在导语写作中有点形象, 有点生色,能增加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导语里写进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写镜头,再由近及远,由点到面,强调新闻主题,这是具 体镜头和一般概括相结合的又一种写法。

  (4)引语式 引语式 引用文件、报告或人物谈话的部分内容,把最重要的意思加以突出。多用于谈话报道或 某些公报式新闻。

  直接引语用作导语是传统媒介上常见的样式之一。

  比如, 温家宝总理昨天在震中汶川说:

  “汶川大地震死了 8 万人。

  ”引语式导语一是要严格引用直接引语,不能改变说话者原意;

  二是所用引语应尽量挑选“掷地有声”的“点睛”之语,能起到一语胜千言的作用;三是引 语要是容易理解的短句,句式不能太复杂。

  在四种写法中, 叙述式较易掌握, 因此, 用得最多。

  广播用得最多的是描述式和提问式, 这两种导语形象行动、引人警觉,听后印象深刻。

  导语写作上,一定要注意用词的直接、准确,少用或尽量不用被动语态,主动语态比被 用词的直接、准确 用词的直接 动语态更直接、更有力。要注意信息来源的准确性,不要轻易认可或否定离奇或看似合理的 内容,要注重平衡性,对未有定论的事实不作肯定的表述,不要写入自己的主观评论。

  最为重要的一点,导语要写得短些,再短些。能用 20 个字表达清楚,就决不要用 21 能用 个字表达清楚, 个字。能用一段表述,就绝不用两段。

  个字。

  写个好导语, 当然也包括取个好标题。

  导语和标题是记者对自己整个新闻稿件核心的一 个判断,也是给编辑暗示你的稿件的重心所在。

  写好导语,应该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能把很多的单位名称、专门术语、人物、头衔写进导语;

  2、不要把导语写成全篇事实目录,导语只写主要的、又能引出全文的事实。

  3、 导语要少写细节和附属事实, 确实需要细节, 但只能用一个细节, 而且要有典型性。

  4、导语不要要求新闻五要素俱全,有时只写两三个要素就可以,其他要素可在后文交 代。

  5、导语里不要堆满数字,数字太多,新闻一开头给人以枯燥感,导语也被拉长了。

   主体部分

  主体释义

  消息的主体,又称“新闻躯干” ,是一篇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开新闻内 容、阐述新闻主题的关键部分。是指新闻结构中,在导语之后的主要部分,是对导语中已经 披露的新闻要素做进一步的解释、补充和叙述,是表现新闻主题的关键部分。新闻事实主要 在主体部分交代和展开。

  消息通常有导语。但有的短消息,尤其是“一句话新闻”或两三句话的简讯,可以不写 导语。有些消息可以不交代背景。有更多的消息则可以省略结尾段落。但无论哪一篇消息, 都决不能没有主体部分。

  一、主体的功能

  一般情况下,消息的主体在导语之后。消息写作实践表明,主体的功能主要是这样两个 方面。

  1、叙述和补充导语中提到的新闻事实 导语开宗明义后,主体部分就要一步步地展开表现新闻事实。一篇消息的主体,经常具 有两个部分的内容。

  一是呼应导语、展开阐述,即对导语里提到的主要新闻事实、内容要点或是观点、问题 等,进一步用事实作具体的阐述或是回答,使新闻诸要素交代得更加明确、完备,新闻事实 表现得更加具体、详尽。

  二是围绕主题、补充引申,即围绕新闻主题,补充导语中没有涉及的新闻内容,提供必 要的背景材料,以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扩大消息的信息量。

  当然,写作实践中,每一篇消息的主体可能呈现各种不同的情形。

  同样是具有这两部分内容, 有些消息是展开阐述和补充引申二者几乎等量齐观;

  有些消 息是以展开阐述为主,兼有补充引申;而有些消息则是以补充引申为主,以展开阐述为辅。

  有些内容比较单一的消息,或是简讯,又是采用总结式导语,那么,它的主体部分可以 只是呼应导语、展开阐述。

  有些消息采用描写式导语, 最主要的新闻事实已经描述得形象细致;

  还有些消息的导语 同主体部分是由点到面, 或从具体到综合的关系;

  以及一些消息的导语只是作为 “新闻由头” ;

  那么,其主体部分则只是补充引申,即围绕新闻主题补充提供相关的新闻事实,乃至全是提 供有关的新闻背景等。

  总之,主体的内容构成,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新闻传播的需要而定。

  2、充分阐发和表现新闻主题 一篇消息要表现一个新闻主题和阐明主题。相当多的消息,要写进导语的新闻事实,就 是体现新闻主题的主要新闻事实。但是,如果紧紧有一则能够揭示新闻主题的导语,而不能 在主体部分很好地用一系列新闻事实材料来阐明新闻主题,那么,这篇消息仍然难以成功。

   所以记者 (通讯员) 还必须花大力气对采访得来的诸多事实材料, 进行精心选择, 在主体中, 把那些能支持、 解释、 阐述和深化新闻主题的事实材料适当地组织起来, 用足够的、 典型的、 有说服力的或有感染力的具体事实和材料,正确、充分、深刻而又生动地表现新闻主题,让 广大读者心悦诚服地接受和认同,以充分发挥消息的作用。

  对导语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展开,详细具体地表述和作必要的补充引申,尽可能多地向 读者提供一些相关的新闻事实、情节或细节,交代必要的背景材料,增加消息的信息量;让 读者更清晰更具体地理解和接受新闻主题,这些便是消息主体部分的功能。也可以说,这是 消息主体写作的“双重任务” 。

  下面我们且以《人民日报》刊登的这条消息为例,来看主体部分的这两个方面的功能。

  泰宁为造林老人树碑 本报讯 3月4日, 一座高二点七米, 宽一点二米的水磨石纪念碑在闽北泰宁县外凹大 队源色村边高高耸起, 金字碑文记载着一支花甲老人育林队十四年造林六千亩的事迹。

  碑的 背面镌刻着四十多位老人的名字。

  七十二岁的育林队老队长、共产党员肖远才噙着泪花,在揭碑仪式上说,我们不过做了 一点应该做的事,党和人民却给了我们这么高的荣誉,实在是不敢当。

  纪念碑后面的山坡上,六千多亩松、杉、毛竹,大部分已成林,春雨之后一片新绿,油 茶、油桐枝繁叶茂。现在用材蓄积量已达一万一千三百六十多立方米,价值六十多万元。这 些林木都是老人育林队辛勤种植的。

  泰宁县号召全县人们学习老人们愚公移山、造福后代的精神,为绿化祖国多做贡献。

  在“全国植树节”期间发表的这条消息,其主题是表现党和人民对植树造林作出贡献的人们 的告诉奖赏,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艰苦奋斗、绿化祖国的热情。它是通过福建省泰宁县为造 林老人立碑这样一个典型的新闻事实来体现的。

  活生生的事实,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这条消息的导语,把最重要、最新鲜的新闻事实写得具体、突出:一座多高多宽、什么 质料的纪念碑,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被树立起来;碑文和碑的背面镌刻的都是什么内容。

  紧接着在主体的第一段中, 补充提供了育林队老队长、 共产党员肖远才在揭碑仪式上说 的话,这一段也写得简明具体:老队长多大年纪,他说了什么,说话时的神情是什么样子。

  这些话是老队长说的, 读者也不难体会到它代表了受表彰的四十多位花甲老人的心声。

  透过 这些质朴的话语, 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些花甲老人的精神境界, 更深刻地感受到榜样的召 唤力量。

  主体的第二段具体生动地叙述了老人们辛勤劳动创造的业绩:

  造林六千多亩, 都种植了 些什么,如今已是什么样的情景;还说明了现在用材积蓄量已达多少立方米,价值多少元。

  这也进一步回答了泰宁县为什么要为这些老人树碑。

  主体的最后一段, 又补充说明了泰宁县委为此而发出的号召, 这一新闻事实再次说明了

   为造林老人树碑的意义,使新闻主题又一次取得强调。

  很明显,这篇消息的主体部分,有的是呼应导语,作进一步展开的具体表述;有的则是 补充提供导语中没有涉及的、 能为表现新闻主题服务的相关的新闻事实乃至一些细节, 更充 分地阐发新闻主题。

  二、主体的写作

  记者当然应该千方百计地实现消息主体的功能,或曰完美地完成主体写作的“双重任 务” 。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消息主体部分的内容比较多,即便是写一件事, 它的发生、 发展变化、 结果、 来龙去脉、 前因后果,以及方法、经验等等,就需要有条理地表达清楚 有条理地表达清楚。更不用说,许多消息里往往并 有条理地表达清楚 不止写一件事, 诸多的新闻事实一道出现在消息里, 更需要有条不紊地表述明白才行。

  总之, 消息的主体里,离不开具体的事实材料 具体的事实材料,许多时候其情况还比较复杂,那么写作时,就更要 具体的事实材料 讲究不仅要善于选择事实,还要善于组织安排事实。也就是说,它更得讲究通过各种适宜的 结构形式来组织材料、表现事实,要有步骤地展开,在交代表述新闻事实时,要符合事物发 展的逻辑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不仅要使之“言之有物 ,而且还要“言之有序 ,做到层 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层 次分明,结构严谨 次分明,结构严谨。

  为使主体部分充实、丰满,这部分内容必须展开写,详细写。但是一定要扣住中心 突 扣住中心,突 扣住中心 出重点,能够集中地说明问题。因此,在主体部分写作中,凡是与主题有关,能表现主题的 表现主题的 出重点 材料,就要留下;凡是同主题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就应当舍去或者略写。如果不是围绕主 材料 题精选材料,或者凡跟主题发生联系的所有事实统统写进主体,文章内容势必庞杂、臃肿, 这是不可取的。应当从大量的材料中经过精心比较、筛选、提炼,从中选取最能说明问题, 最有助于表现主题而又最生动感人的那部分事实,展开细写,起到事约意丰、以一胜十的效 果。

  实践表明,消息主体的写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按逻辑顺序来写。

  第一种,按逻辑顺序来写。

  主体部分按逻辑顺序来写作, 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或问题的逻辑关系来组织材料, 顺 着这个脉络下笔,不受时间顺序的约束。也有人称之为“依事适笔” 。它要求依据事实的本 质,事物发展的逻辑必然,事物的特点和规律,事物的本来面目,来反映客观事物、表现新 闻事实;要求按科学思维的原则和方法,去说明事理,阐明事物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在表 面上、形式上按部就班地排列。

  采用这种层次安排,有利于反映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和意义,因 而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同时比较容易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主体中按逻辑关系来写,可以依据事实之间的主次关系、因果关系,对比关系或并列关 系等逻辑顺序来表现事实、安排层次段落。这是消息主体常用的一种写法。

   1、依据事实的主次关系组织事实材料。

  分析主体部分的内容,分清主次轻重,先写最重要的事实,再按重要性的渐次递减分层 叙述, 较重要的事实材料往前放, 较次要的往后靠, 最次要的写在最后面。

  就整篇消息而言, 就是“倒金字塔结构”的形式。这是本章第一节已作了详细的讨论。

  2、依据事实的因果关系组织事实材料。

  体现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可以是先摆结果, 后写原因;

  也可以是先讲原委, 再摆结果。

  前者如新华社电讯《煤炭部改进工作作风 电话会只用18分钟》的主体部分。

  第一段先摆结果:

  “在这个电话会上,煤炭部两个部长讲话。部长高扬文主持会议,他 只讲了4分钟。副部长许在廉也只用了10多分钟。……许在廉的讲话,有总结,有要求, 简明扼要,还进行了宣传鼓动。

  ” 然后在主体部分的第二段说明原因:

  “为了开好这次电话会议, 煤炭部作了认真的准备。

  他们事先掌握了大量材料”“有关同志把讲话稿准备得短小精悍,中心突出”“许在廉的讲 ;

  ;

  话提纲先后修改了五次,其中许在廉自己动手改了两次,高扬文改了一次。

  ” 后者如全国好新闻《 “光棍堂”引来四只“金凤凰” 》的主体部分:

  马文志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明珠41岁,二儿子明泽31岁,三儿子明辉29岁,四儿 子明伟26岁。这哥儿四个,哥哥精明强干,一贯劳动扎实,是庄稼地里的好把式。可是, 就因为是地主家庭出身,一直说不上媳妇。他家成了村上有名的“光棍堂” 。

  今年春天,大队在落实中央关于对四类分子的政策中,根据马文志的实际情况,改变了 他本人的成份。于是,前来说媒的踢破了门槛子。不到一个星期光景,老大、老二、老三都 说上了媳妇,老大很快就成了亲。前些天,老四也搞上了对象。这四个媳妇中,有三个是贫 农的女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政策在农村落实后,被错划为地主成份的马文志改变了本人的成 份,结果是景况大变:原先,四个儿子尽管“个个精明强干,一贯劳动扎实” ,却只能是“四 条光棍” ;如今,四只“金凤凰”相继飞来了。这就是由因到果的写法,彼此之间体现了因 果关系。

  依据事实的因果关系组织事实材料,要注意避免三段固定模式、老一套的写法。如一写 存在问题和背景,二写解决的办法和过程。三写取得的效果和经验等。

  3、依据事实的对比关系组织事实材料 比较法是记者采写新闻的一种重要方法。

  事物的个性特点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 对比的 反差愈强烈,则个性特点愈鲜明。消息写作从选择事实到组织事实,无非是要拿这件事情同 那件事情比较,拿现在的同以往的比较,拿这一事物同周围的事物比较,以显现出新闻事实 的个性特点,并将其个性特点鲜明地加以突出。

  有些消息是通过对比来展开新闻事实和表现新闻主题的。

  这种情况下, 主体部分往往就 体现出对比的关系。主体中运用对比的写法,可以使所述的一面格外鲜明,或者使所说的两 面交相辉映。

   主体部分依据对比关系组织事实材料, 通常的是在对比式导语之后, 将可作对比的各自 有关事实材料分别归为一大层次, 一一加以对比;

  有些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不时顺势进行对 比。

  全国好新闻《两千双女鞋的遭遇说明了什么?》的主体部分,就是依照对比关系来安排 层次。展开新闻事实的:先是说明,在一年半中他们坐店经商,没有带鞋下乡征询农民是否 需要;后来委托几个供销社“移库代销”并削价出售,但是代销的供销社既没有把这批女鞋 陈列出来,也没有携带下乡给农民看看,又在仓库里放了五个月之后,把货退了回去。这是 一个层次,表明了“官商作风”的结果。

  接着写道两个商贩先买了60双女鞋在公社街道上摆摊, 结果只花了20分钟, 就被争 购一空;他们又批发了900双,第二天不到一个钟头,又全部卖光。原先代销而没卖动一 双鞋的那几个供销社也闻讯赶去, 各要了300双鞋子, 也很快销售一空。

  这是另一大层次;

  它与上一层次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正是在对比之中,新闻主题得到了有力的阐发。

  消息写作要用事实说话,善于运用客观手法,而对比的写法,无论在导语中,还是在主 体中,当然都会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

  4、依据事实的并列关系组织事实材料 有些消息, 导语中概括新闻要点之后, 主体部分所表述的几个事实, 几乎择要表达事实, 一一交代清楚。

  这种并列式的写法, 容易使读者清晰地看出这些事实是从不同的侧面来体现 和阐明新闻主题的。

  前面讨论导语写作时已经分析了它的导语的新华社电讯 《我国八亿农民搞饭吃的旧局面 开始发生变化》 ,主体部分的这几段体现了并列关系:

  据分析, 从粮食种职业转移出来的一亿左右的农民, 目前正在更大的领域向生产的广度 和深度进军。

  ——约有三千万个农村劳动力放下锄头镰刀进入社队企业, 由农民变成了主要以农副产 品为原料的商品生产者。这三千万个劳动力占农民总劳动力的百分之十。也就是说,每十个 劳动力中现在就有一个农民变成农村的经营者和职工, 他们借助现代科学技术, 在变低值产 品为高值产品方面大显身手。

  ——全国一亿七千六百多万农户中, 平均每十户就有一户是从事养殖业或其他行业的专 业户或重点户。这一千七百多户开始脱离或半脱离土地的农民,以商品生产者的面目出现, 因地制宜地经营着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圈里卧的,笼中养的,水里游的,山野放的,盆里 栽的养殖业,源源不断地为城乡市场提供丰富多彩的农副产品。沈阳郊区农村,目前占农户 总数百分之四点六的养猪专业户(重点户) ,向国家交售的商品猪占全地区收购生猪总数的 百分之四十六。

  ——全国农村还有一大批劳动力加入到服务性行业中, 进行农村的生产前和生产后的服 务。他们当中有供应种子的,有供应饲料的,有搞防疫植保的,有提供技术咨询的,有从事 产品加工和购销的,也有干修理和运输的。

   ——据统计,到一九八二年秋,全国农村社员经营个人工商业的有一百二十七万户。全 国社员个人购买的拖拉机已有五十万台。

  这意味着至少有五十万个懂得基数大劳动力加入了 农机、运输队伍。

  不难看出, 该主体的这几段是分别从四个方面——农村劳动力进入社队企业;

  从事养殖业或 其他行业的专业户或重点户;

  为农村的生产前和生产后服务的服务行业;

  以及经营个人工商 业等——展开具体叙述来说明这一新闻要旨;

  我国十亿人口有八亿是农民搞饭吃的旧局面开 始发生变化,最突出的表现是目前全国大约有一亿左右的农民已经从插秧种粮中转移出来, 正在更多的领域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报道某项政策的效果,某种做法、措施的好处,某些新变化、新气象、生产成果,工作 成就,先进经验,或者是反映存在的某些问题、倾向等消息,主体中运用这种并列方式来组 织事实材料、安排层次段落,往往比较合适。表现多方面情况的综合消息,也时常运用这种 方式。

  具体写法上,表明这种并列关系,有的每段前头可以用一、二、三、四等序数标明;有 的在每段之首加上破折号或圆点等来表示;当然,更多地可以不加这些外在形式上的标志, 而只是按内容归类,逐项叙述。只是前两种做法,能明显地从视觉上给读者造成一个清晰的 印象,使读者一眼便可以看出多项内容之间是属于并列的关系。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并列的各项应当实在深入地从实际内容出发,经过仔细分析,以 事实各自的性质和内在联系等为依据来分类、 分项, 而不能仅满足于表面上一二三四地铺排 事实,或是把本来有机地交织的事物的各个方面,强用一个模式使之割裂开来,成为现象罗 列。总之,记者不能图省事、省力,不对采访到的一系列事实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归纳,而 满足于搞“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

  主体中按照逻辑关系组织安排新闻事实材料,除了以上讨论的各自体现主次、因果、对 比和并列的关系之外,比较常用的还有体现事实之间的递进关系和主从关系等写法。

  指的是主体各层次意识之间是一层比一层深入的关 依据事实的递进关系组织事实材料, 系。

  一些非事件性新闻、述评性消息,主要是对报道的事实或问题等要有所分析的阐述,从 而揭示事物的实质或意义,因此,比较多的会采用这种层次递进的写法。

  依据事实的主从关系组织事实材料, 指的是主体部分在突出主要的新闻事实、 体现新闻 主题的同时,也附带说明与此相关的另外一些事实或情况。

  有些消息既报道成绩,也附带指出某些缺点、不足;或是同时顺便指出存在的值得引起 注意而可能被一时掩盖的某一倾向等;或是既报喜也报忧,即所谓“平衡性报道” ,其主体 部分往往是采用主从关系的层次结构。

  第二种:按时间顺序来写。

  第二种:按时间顺序来写。

  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来写, 就是根据新闻事件发生、 发展直至结束的先后次序来安排层 次,展示事件的进程。这也是消息主体部分常用的一种写法。

   全国好新闻、 《湖北日报》消息《张旗击鼓三进“衙”,其主体部门,便是按时间顺序 》 来写的。

  本报讯 从3月2日到7日, 记者耳闻目睹了一件趣事:

  黄石市黄石港区新街居民委员 会的22位老太婆,臂戴黄袖章,高举红旗,敲锣击鼓三进市委大院检查环境卫生,监督关 养鸡鸭,对领导干部发表讲话。

  这是由56岁以上、75岁一下的“老来红”自愿组成的一支“文明礼貌月宣传队” , 队员是退休老工人,有五名党员。

  开始检查前,老人们在一块议论:这次开展全面文明礼貌月活动,市委机关应作表率, 我们先到市委大院去看看环境卫生情况。越是领导机关,越是要接受群众监督,相信市委是 会支持的。

  3月2日晚,老太婆们第一次悄悄来到市委大院进行上下左右摸底检查,她们发现,办 公楼及公共场所十分清洁卫生,可住宅区有些不被注意的角落,又脏又乱,鸡屎鸭粪多,有 的二楼上养猪,三楼上养狗。针对这个现象,她们向有关人员提出:要讲究环境卫生,杜绝 敞放乱养牲畜。

  3日下午,细雨蒙蒙。市委领导正在打扫卫生。突然,婆婆们高举红旗,敲锣打鼓“闯” 进了大院。她们一不看已经擦得又明又亮的门窗,二不看扫得干干净净的走廊过道,而是径 直走到住宅楼前查看鸡笼、猪圈。结果。有两只鸡、三只鸭在锣鼓中惊飞起来。一会儿,市 委干部自动集中到大院门口,聆听江学华发布讲话:

  “以前我们只是听领导做报告的,今天 大张旗鼓而来,是要斗胆进一言。有的干部可能太忙,忘记关鸡锁猪,让它们污染环境,被 我们捉住了。这次是初犯,鸡鸭无罪,请总务科代换原主;事不过三,下次捉住就要照章罚 款! ”她的话一落音,响起一片掌声。

  7日是星期天, 上午10点钟, 一阵锣鼓声打破了市委大院的宁静, 太婆们冒雨三进 “衙” 了。这一次,她们没捉到鸡,没看到狗,只发现干部住宅楼后新栽下一排夹竹桃,仅靠大院 的马路边,市劳动局副局长容作周正在拆除违章修建的厨房。坚持完毕,江学华高兴地告诉 记者:

  “到底是领导机关,行动快,效果好。

  ” 这里主体部分新闻内容的展开是这样的:开始检查前,老人们在一起议论的内容;3月 2日晚,太婆们第一次悄悄进“衙”的情况;3月3日,她们第二次进“衙”的情形;7日 上午10点钟,她们第三次进“衙”的情景。写得具体实在,很有生活气息,反映了在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广大群众的主人翁精神, 领导机关干部甘当人们公仆、 自觉接受群众监 督的精神风貌。

  这种按时间顺序来组织安排事实材料的主体写法, 在反映时间跨度较小的动态消息、 综 合消息中,更是经常被采用。

  有些消息,特别是报道突发性事件的消息,在主体部分每层次或每段的开头,干脆都标 明精确的时间,让读者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目了然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

  主体中按时间顺序来写,可以依照时间先后徐来,只要不离主题又善于选材就行;有时

   也可以适当地把时间倒过来写, 主体部分由最近的时间发生的事实说起, 再自近而远往前推, 即采用“倒叙” ;或者从中间写起,利用“插叙”交代说明过去的情况;有时还可以适当地 设置“悬念” ,待后揭晓。这些技巧都将有利于增强新鲜感和有利于做到简洁明快。不过, 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时,要特别注意衔接自然,以防因为跳闪过多或过大而使读者看不明 白。

  第三种, 第三种,自由的跳跃式写法

  所谓主体部分自由跳跃式写法, 即基本上仍然以事实的逻辑关系为依据, 但又不拘泥于 事实的内在联系,可以大跨度地间断叙述新闻内容,不必讲究表面的上接下连。

  这实际上就是借鉴散文的写法, 本章第一节关于消息结构中已经较详细地讨论过了, 这 里就不赘述。

  这一部分内容,分别叙述了消息主体部分的三种常用的写法:按逻辑顺序来写,按时间 顺序来写,以及自由的跳跃式写法。这样分开道来,主要是为了论述方便,也为了便于大家 理解,只能是有所侧重地说明它们各自的主要特点。其实,在消息写作的实践中,具体情形 往往比较复杂,很难把它们截然分隔开来。很多时候,在一篇消息中,这几种写法是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常常被交织起来运用。按时间顺序写,时间条件本身就包含了事物发展的一种 内在逻辑;

  按逻辑顺序来写的若干方面中每一方面的表述, 又常常是以时间为线索来展开的。

  我们既要看到。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又不能忽视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不要形而上学地看 待消息主体部分的种种写法。

  关键的问题是, 能切实从每一篇消息的实际内容和新闻主题的 表现出发,不仅灵活运用,而且勇于创新,在符合消息写作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力求写作形 式多种多样,更自由活泼一些,将一系列新闻事实妥善地表述好,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和 更乐意接受新闻内容及新闻主题。

  总的看,写好主体部分要注意观点明确、层次清楚、点面结合、精选材料,并且要与导 语相呼应,力求生动活泼。

  具体说,要做到:

  (1)精选事例;从采访到的大量事实材料中精心选择那些最能说明主题的典型材料。

  (2)再现现场;有些消息写得干巴巴,不能引人入胜,其原因是对发生事实的现场缺 乏生动描写。刘勰在《文心雕龙》一文中说:

  “瞻言而见貌” ,就是说要对现场做恰当的、有 气势的精彩描写,使人如同身临其境,大大提高感染力。

  (3)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有些类型的消息,如综合型消息,既要求有典型事实的叙 述,又要求对面上有高度的概括。没有点上的事实,显得空洞无力;光有点上的事实,没有 概括,又使读者见不到全貌,弄不好成了事实的罗列。

   结尾部分

  结尾释义

  消息结尾,是指为了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记者根据新 闻内容,精心设计的消息的收结部分。它通常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新闻实践表明,同消息的简洁明快、干脆利索、用事实说话等基本特征相适应,相当多 的消息可以是表述完新闻事实便就此收住、戛然而止,而不必特意写结尾的。当然这里说的 “结尾” ,并不是指行文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的“尾”的外在形式。这就是说,相当多的 消息,可以不要“结尾” 。

  特定的一篇消息中,要不要结尾,怎样写好结尾,必须同整篇消息的结构有机地联系起 来,加以通盘考虑。消息结构的安排要服从表达新闻主题和服务广大读者的需要。大多数消 息采用的是倒金字塔结构,既然最主要的新闻事实,新闻的基本内容,新闻事件的高潮或是 新闻事实的意义,已经在导语中亮明了,最后当然无需复述;新闻事件一旦表述明白了,消 息也就写完了,实际上没有必要也不便于再特意续上一条“尾巴” 。同时,消息强调用事实 说话,写清事实,往往就讲清了道理,要是事实已经说明了问题和表明了意义,记者还唯恐 读者不能领悟,最后非要再来个结尾点题不可,其结果往往反而会使读者感到“意已尽而言 不止” 。如果不问新闻内容表达的需要,死守“一定要有结尾”的框框,怕只会得到“画蛇 添足”的评语。

  消息写作实践中, 比较容易犯的毛病是, 不问是否真正必要, 习惯于在最后加上 “结尾” , 而导致首尾重复或“结尾”和主题内容的重复。这是需要切实加以克服的。

  结尾并非是所有消息都必须具备的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

  不少消息可以不必有结尾, 这 似乎可以认为是消息的结构不同于其他体裁文章的一个重要特点。

  当然,我们也决不能一概否定消息的结尾。应当实事求是地看到,有些消息是可以有结 尾,甚至必须有结尾的。

  只有当结尾能够加深读者对新闻的感受和理解;

  能够深化新闻的主题, 增强新闻报道的 社会效果;能够恰当地“旁入它事” 、增加消息的信息量;或者是为“后续报道”做伏笔等 情况下,消息才有必要写结尾,并尽力写好它。

  必要的消息结尾,如同消息的其他成分一样都要发挥表述新闻事实、提供信息和表现 发挥表述新闻事实、 发挥表述新闻事实 新闻主题的功能。

  新闻主题的功能 消息结尾应当做到:要紧扣新闻事实,而不要仅仅是来一通“套话” “空话” ;要能增添 新闻信息,而不要同义反复;要善于启发诱导,而不要生硬说教、强加于人;要力求新闻别 致,而不要平庸老套、千篇一律;要精粹有力,而不要拖泥带水、絮絮叨叨。总之,既然要 有消息的结尾,就要努力使之成为“豹尾” 。

  消息结尾的写法各有千秋,比较常见的有:

  消息结尾的写法各有千秋,比较常见的有:

  小结式结尾:首尾呼应或归总全文。

  评论式结尾:点明意义或巧道赞语。

  号召式结尾:提出希望或显示决心。

   伏笔式结尾:指明趋势或旁入它事。

  常见的几种结尾形式 常见的几种结尾形式 的几种结尾

  1、自然式结尾,干脆利落 自然式结尾,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就自然收尾了。

  例如:

  《飞夺泸定桥》的结尾:

  “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最前线。

  ” 作者要讲的事情一完,文章就戛然而止,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2、点题式结尾,画龙点睛 写作时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法,就是结尾回应题目,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结尾点题。

  例如 《假如没有灰尘》 一课的结尾: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 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 又如 ” 《美 丽的小兴安岭》的结尾“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这样结尾 既揭示了题意,点明文章的中心,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文章的结构也会显得很严谨。

  3、发问式结尾,抒发情感 写文章结尾时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很好的结尾方法。例如:

  《难忘的一课》 的结尾:‘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 全部感情呢?”以反问或设问的形式结尾具有启发、感染、强调和肯定的作用,目的是抒发 真情实感,这种结尾法适合于以写人或写事为主的记叙文。

  4、引用式结尾,言简意明 引用式结尾就是在结尾处引用一首诗, 或者名言警句对全文进行总结, 这是一种很醒目 的结尾。如《桂林山水》的结尾:

  “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样的结尾简洁有 ’ 力,能使读者从结尾的引句中得到启示。

  5、启发式结尾,余味无穷 启发式结尾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处留给读者某种教育或启发,让人有一种“言已尽,意无 穷”的感觉。例如:

  《珍珠鸟》一课结尾: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我们写文章的 结尾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一语双关等修辞手法,紧扣题目写上富有教育意义或启发意义 的话,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

  6、总结式结尾,突出中心 总结式结尾即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全文加以总结,以突出中心。如《草原》的结尾:

  “太 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养花》的结尾:

  ” “有 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这 样的结尾使读者很快就能抓住文章的中心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目了然。

  不管什么方法,文章的结尾都会遵循一个原则:一定要简洁明了,不能长篇大论。

  结尾艺术(举例说明) 结尾艺术(举例说明)

  △ 颂扬型 《 扬教师高尚风范 树教育良好形象——城西中学陈瑞华老师拾金不昧 》 的结尾是:

  陈瑞 华老师这一看似平凡的举动, 却赢得了普通百姓的高度赞誉, 折射出了一个教师所具有的高

   尚师德,为我市教师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和学习的榜样。同时,也充分证明了我市近几年来 开展的师德教育活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总结型 《杜桥中学报名点 2006 年高考体检工作顺利展开》的结尾是:考生家长认为,市里这 一举措, 既节约了家庭资金, 减少了开支, 又免去了考生长时间坐车的痛苦;

  既节约了时间, 又保证了学生安全。

  这是我市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为当地学生办的又一 件实事,百姓十分感激。

  感叹型 ……因而以它们最大的速度,开拓和我们赛跑,夕阳草上奔群马,鬃飞尾直眼回顾,这是多 好的写生题材! ——范长江《塞上行》

  豪迈型 《缅怀先烈,明责任树壮志》的结尾是:学生们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使他们直面了革命先烈 的革命历程,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更明确了作为新时代学生所要肩负的历史使命,在以后的 学生生活中,将以更昂扬的意志学好本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让青春在祖国统一繁荣、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光发热、添砖加瓦。

  △动态型 《杜桥中学举行太极拳比赛》的结尾是:继 2005 年该校课间广播操改革成目前的“太极操” 后,广大师生被太极拳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所深深吸引,悄然兴起了一股“练习太极、强身 健体、比做贡献”的新风。

  警戒型 市公安局长表示,对犯罪分子决不手软,严厉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是公安警察艰 巨又光荣的神圣职责。

  △ 启示型 《省电视中专工作会议在临海电大召开》的结尾是:发展电视中专,关键要利用好电大的教 学资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除了以上的结尾类型外,还有很多种方式,希望各位多下苦功,写好新闻。

   额外补充一些关于新闻主题、材料、背景以及语言的相关知识。

  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它解决的是报道要表达什么,反映什么的问题,是整篇报 道的灵魂。

  新闻主题的特征:

  1)新闻主题是客观性与观念性的统一;

  2)新闻主题基于事实,高于事实;

  3)新闻主题既有集中性,又有丰富性。

  新闻主题的选择和确定:

  1)审时度势,根据手中所掌握的材料的特点,以及最能恰如其分的反映实际情况的角度 确定最佳新闻主题;

  2)新闻主题的选择要因人因事而异,但总的原则应是不落俗套,独辟蹊径;

  3)选择新闻主题要兼顾读者的阅读心理,要选择读者最关心的内容,与读者利益关系最 近的内容或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内容做主题;

  4)选择主题要注意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5)选择主题要注意现实针对性。

  新闻主题的提炼方法:

  1、追根究源法 新闻材料 新闻材料是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情况、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

  第一手材料指那些记者直接接触新闻事实时所得到的材料, 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 材料。记者从当事人或者目击者那里得来的材料是第二手材料。

  新闻材料的鉴别:

  1)材料来源;

  2)材料的性质;

  3)材料形成的时间;

  4)材料产生的原因与条件;

  5)对同一内容不同材料进行分析、比较。

  新闻材料的选择原则:

  1)要选择真实的材料;

  2)要选择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材料;

  3)要选择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

  新闻语言 新闻语言指的是“新闻作品”的语言,它以使用者的本民族规范化了的语言为基础,又 以新闻报道的特殊要求加以改造,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

  新闻语言既要遵守祖国的语言规范,又要富有时代气息。

  2、对比联系法 3、见微知著法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点:

  1、准确:

  1)注意词义差别;

  2)要推敲词语的感情色彩;

  3)要讲究“立言得体” 。

  2、具体、清晰:

  通过阅读新闻,读者的头脑中应该形成对于事实的图像,新闻要突出事实而不能全是 概念、说教和感情抒发。新闻报道用于就要讲究具体、形象,你描写具体细腻一些,读者得 到的印象也就真切一些。你的报道若是形象生动,那读者就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一般。

  3、生动:

  1)要尽力寻找有特色的字眼;

  2)注意长短句搭配,有节奏感;

  3)要多使用形象化语言;

  4)注意刻画富有特色的细节;

  5)多用动词;

  6)交替适用记叙、描写、议论、引语等多种表现手法,易产生生动活泼的报道效果。

  要了解主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最后提醒:新闻还是要多多练习,只有不断的去尝试才会有新的突破,熟能生巧,具体 的还是只有自己去细心体会才知道, 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点小小经验结合资料编辑出来的学习 资料,谨供交流学习使用,希望大家能耐心去学习,只有把新闻真正当新闻写,给自己一个 最原始的动力,才会写出好东西来!

  

篇五:新闻消息写作技巧新闻消息写作的六要素

  一、新闻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把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从 1845 年德国学者普尔兹所著《德国新闻事业》算起,迄 今不过一百多年。若以美国新闻教育和研究事业的兴起为标志,也仅为一个世纪左右。我国 的新闻学研究迟于欧美国家,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进行。由于该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的研 究对象起步较晚,所以,我们在学习新闻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一些著作的提法或者分类并 不统一,但它们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我国的新闻理论主要借鉴了西方国家的 新闻学理论,但又有所不同。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很多定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研究者对它有不同的定义。比如,在西方,对新闻 的严肃定义有:“新闻就是变迁的记录”——英国《泰晤时报》,“新闻就是新鲜报道”—— 英国《牛津字典》等等,在国外对新闻的幽默定义也有许多,比如:“狗咬人不是新闻,人 咬狗才是新闻”——美国《纽约太阳报》博加特等。

  我国学者对新闻也有一些定义,比如:“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很重要事实” ——范长江;“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我们一般指的新闻,可以理解为: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 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这一定义体现了三个要点: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 是有价值的;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第一要素。

  凡是新闻文体,不论消息报道,还是通讯、特写,在写作上都应当做到 新、快、短、活。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按体裁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消息、通讯、新闻特写、以及新闻边缘体裁。新闻边缘体 裁主要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报告、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等。

  新闻分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上段的分类是按广义的新闻进行分类的,它们是报纸、广 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又称电讯(通过电报、电传、电 子计算机传输的消息)。它是报纸上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也是最直接、 最简练、最迅速地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的报道方式。

  (三)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要素,是指新闻构成的主要因素。交待新闻要素,是把事实报道清楚的起码条件。一般 来讲,在传统的新闻学讲义中,我们常提到的是五要素,所谓五个 W(When,Where,Who, What,Why——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在西方新闻学有一个观点,认为新闻学 除了五个 W 外,还应增加一个 H(How——怎么样,何果),也称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 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教材中得到认可。

  (四)新闻语言 在写新闻时,有的作者常用写散文或者写评论的方式写新闻,其实,它们之间的语言要求是 不一样的。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评论语言是说理性语言,新闻语言则是表述事实的语言。

  新闻语言作为一种独立的书面语体,它服务于事实的报道,具有质朴、实用的语言形态,明 快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讲求信息的运载量,使之适宜于社会的广泛传播。

  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

  1、客观。新闻语言的主要功能用于表达客观事实,而主观认识和感情的强烈外露,势必干 扰读者(听众、观众)对事情原貌的了解和把握。比如说,我们讲某某员工工作认真,某某 领导身先士卒,则不如用一些事情把它反映出来,让读者去品味,而不一味去下结论。

   新闻语言的客观性,通常表现为:

  1)中性词多于褒贬词,即客观地描述,而不随便下结论,或者评论;新闻中一般不使用评 议性的语言,即使是评述性消息,作者的评述语言也极少,多讲究分析对比,然后自然将极 其精练的评述语言自然落笔。

  2 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举例:昨日气温已开始回暖,最高温度已达 15℃,这是用 数字进行限制;如果写成:昨日气温已开始回暖,大家感到比前些日暖和很多,这就成了形 容词性,不宜用作写新闻。

  3)句子的陈述口气多于感叹口气。把一些事件或者现象以第三者身份客观描述出来,而不 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去下结论或发表感叹。

  2、确切。确切,就是准确,贴切。在新闻语言的使用上,要求精确性较高,力除消除语言 的含混性,但并不完全排斥语言的模糊性。新闻的模糊语言不是语言含混不清,而是相对于 精确语言来说,其精确度较低,但又不失之确切。比如, “近 200 吨”比“几百吨”,“30 多厘米”比“几十厘米”要精确。

  3、简练。新闻以简练为贵,以烦冗为病。新闻语言应简洁、洗练,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 水。正如鲁迅说过,“简洁的文字,有着穿透读者心胸的力量”。写新闻提倡写短句,说短话, 强调简捷直叙,少曲迂回,尤其忌语言杂质,不要让复杂的结构和修辞手段、表情语言淹没 事实。比如,“在……的大好形势下,在……鼓舞下,在……的基础上”等等繁冗的句子都 应避免。

  4、朴实。质朴无华,具体实在,这是新闻语言的又一特色。新闻语言讲究朴实,就要“有 真意,去粉饰,勿卖弄”。

  5、通俗。新闻语言的通俗,要求从读者(听众、观众)的认识水平出发,运用群众熟悉的 语言形式,即接近口语的书面语。在写新闻时,用语不以作者的认识标准为准,也不以行业 内的认识为标准,而应是最广大的读者认识为标准,对一些特殊用词,或者专有名词,应加 必要的注释。

  二、消息与通讯的特点与区别 (一)消息的特点 消息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什么事情(包括新的情况、经验、问题等),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 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 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按事实性质分类,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按报道内容分,可以分为经济新 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按写作特点分,可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 性报道和背景报道;按篇幅长短分,可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按写作形式分, 可以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其他的消息形式还有公报式消息, 答记者问等。

  消息体裁的特征:

  1)比较短,多为几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 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听众、观众);

  3)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 基本表达方法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

  6 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 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 要部分。

  7 交代必要的背景。写清楚被报道事物的历史背景,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

   及与其它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的阐述事物的意义。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经验性消息实用价值比较大。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 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的生动报道。它 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的环境气氛。

  通讯常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工作通讯是反映并指导实际工作 的一种通讯,它通过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 推动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理论色彩。

  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工作通讯,但目前,我们的工作通讯写得格式较死板,程式化太强,有必 要注意切入角度,写得更鲜活。

  通讯的体裁特征:

  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

  2)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

  3)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 色彩。与消息相比较,通讯的描写偏多。

  4)比起消息,通讯的文字篇幅稍为长一点,发稿时间也可以稍缓一些,但仍然要求尽可能 短、快。

  (三)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1、在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如果有细节也是非 常少的。而通讯报道则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同时,通讯十分重 视细节的刻画,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

  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都有常用的模式。消息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 定的模式进行操作,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的地方。通讯则不然,它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 文相似,没有固定的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别的表 达方式很少。在语言上,消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规蹈矩。而通讯表达 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运用,显得溢光流彩摇曳多姿。

  3、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

  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擒故 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但是,由于消息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所限制,消息对这些手 法只在合适时偶尔一用。通讯则不然,为了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使用以上多 种写作技巧。比如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就有如下一段描写:

  ……孔繁森离开拉萨两天后,进入阿里地区措勤县境。藏北大草原那雄浑、壮美的景色展 现在他面前:远方,绵延起伏的雪山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壮丽,广袤无垠的草原一直伸展到 遥远的天际。近旁,一座座用石块垒成的玛尼堆披挂着祈祷吉祥的五彩经幡,一堆堆高寒地 带特有的红柳丛在阳光下像火一样耀眼。天空,时而白云朵朵,时而乌云密布;原野,时而 大雪纷飞,时而风沙弥漫…… 这段文字中有虚实、有以比、有比喻、有对偶、有夸张……作者就是运用这些手法,使新

   闻也具有了艺术的品性。

  4、在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

  手法的不同自然会造成风格的不同。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通讯则有比较强的文 字性,生动活泼而富有文采。在一期报纸上,两种文体相互映衬和补充,使新闻媒体更加完 美。

  5、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虽然有消息、通讯同时发表的情况,但一般来说,通讯的时效性是赶不上消息的,因为消息 内容简略,篇幅短小,采访快,写稿快。有时事发几分钟,甚至不到一分钟,媒体就开始进 行消息报道。而通讯有大量的细节,篇幅一般比较长,采访需要比较详细,写稿时间也要长 一些。

  三、消息的写作 (一)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组合成为从外部看,一般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几个部分。标题、 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标题新闻、简明新闻除外),而背景和结尾有 时可根据情况省略。

  新闻按照结构方式通常可分为三种: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和散文式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的第一段是导语,是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概括,然后按照 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依次写下去。

  从结构布局上看,消息最常用的倒金字塔式结构。这是其它新闻文体所不具备的。倒金字塔 式结构不是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层次段落,而是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 众关心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 即新闻导语里面。其它事实也是按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的。它多用于事件性新 闻。

  倒金字塔结构的主要优点有:最能体现新闻性;开门见山,概括性强;切合读者心理,并能 引起“新闻欲”;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它的缺 点有:过于标准化,程式化,缺乏多样性,往往略输文采,愈到后面愈显得无力,有“虎头 蛇尾”之嫌;比较容易出现标题、导语、主体“三重复”现象,此现象应力争避免。

  2)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是按事情发生的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 形式。事情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

  金字塔结构的优点主要有:行文构思比较方便;可以保持事实比较完整的故事性;容易清楚 地反映出新闻事件原委始末的脉络。它的缺点有:可能比倒字金塔的篇幅可能多一些;容易 显得平铺直叙;有些题材从头说起,容易显得平淡或缺乏新鲜感。

  3)散文式结构。散文式结构,是指消息写作中,适当吸收散文的写法。

  (二)消息的标题 消息标题从形式到内容与任何文体的标题不同。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内容具体、涵义明确、 鲜明引人。标题把消息的核心内容概括、浓缩成几个词(短语)或一句话,使人一目了然,且 过目难忘。

  消息的标题,不仅有主题,还有引题或者副题,内容重要的消息,有时兼有主题和引题、副 题。主题字号最大,最突出,处于中间显要位置。引题用以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

  副题用以补充交代事实或问题,说明主题的来源和依据,有时也用来说明或注释,甚至是全 文提要。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标题都应该准确、清楚、简洁、生动。切忌空、偏、烦、板,努力做到 求实、求准,求简、求活。

  消息的标题与通讯的标题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标出了新闻事实,消息要求在标题中写明新近

   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简洁明快;通讯的标题可以标出事实,也可以不标出事实。

  (三)消息的导语 导语写作来自于电报。1844 年,美国油漆匠出身的科学家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电磁电报, 1851 年,美联社首先将它用于播发新闻电讯。1861 年至 1865 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有 许多重要新闻需要及时报道,然而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电讯稿经常是仅仅发了一半,由于 战争或者电讯的缘故,由于时间宝贵机会宝贵,记者们不约而同地首先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先发出去,报社编辑部只要能够收到稿子第一段,就可以当成一条短的消息进行报道,这样, 客观需要逼着记者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此种写法得到读者和新闻界 的肯定,由此,新闻的导语逐渐形成,同时,也促进了新闻倒金字塔写作结构的发展。

  导语是以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 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开头部分。它往往是一篇消息内容的核心和精华。

  在通常的情况下,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有的短消息不分段,导语便是开头第一句话;

  有的消息段落很简短,其导语也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段落。有的消息也可以没有导语, 比如一句话新闻。

  导语是消息体裁的显著特征,也是写好消息的一大难点。

  导语的写作非常重要,在新闻界有一个说法,报纸编辑最见功力的重要方面是制作标题;记 者写消息最见功力的是写好导语,导语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编辑对稿件的取舍。生动 的导语相对于新闻好像蝴蝶相对于花丛,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教 授曼彻尔也曾说过:我写新闻,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用于琢磨导语。

  导语写作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需要告诉人们是又是什么,并把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

  2)从新闻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点;

  3)应有新闻事实,避免与主体内容的重复;

  4)交待消息的来源和新闻的根据,给人以可信感;

  5)文字精,表达巧,凝练、醒目、明快。

  写导语的基本要求:要实在,忌空话;要简练,忌冗长;要新颖多样,忌千篇一律。导语的 写作方法多样,可以有叙述式,评述式,描写式,设问式等,其中叙述式导语用得比较多。

  1)叙述式导语:又称直叙式导语,用直接叙述的方法,简要地写出消息中最新鲜、最重要 的事实。如:“我国音乐界第一个学术性团体——聂耳星海学会昨日在武汉成立。”[叙述式] 2)评述式导语:对消息的主要内容进行评论,说明意义,进行判断。这类导语又可分成“结 论式”、“评论式”、“提问式”三种类型。如 新华社北京一九八五年四月一日电 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 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评论式] 目前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贫困的“第四世界”?有!尽管在这不断繁荣的年代里不多见,然而 它却一直存在着。……[提问式] 新华社记者报道:北京人的生活节奏变快了。过去那种“工作不象工作,休息不象休息”的 状况正在改变。[结论式] 3)描写式导语:对消息中的人和事,或现场环境作简洁形象的描绘,渲染气氛,以达到某 种情绪效果。如:

  据新华社北京三月八日电 一盆盆翠绿的麦冬、松柏、万年青和盛开的鲜花装点在人民大会 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中外妇女一千五百多人欢聚一堂,相互 握手问好,亲切交谈,共同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描写式] 4)引语式导语:也叫摘要式导语,引用或摘录文件、公报中的关键材料或消息中人物的言 谈,以突出消息的中心。

   (四)消息的背景 消息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我们写新闻人物,必须向读者交代这个人物的经历和社会关系;我们写新闻事件,也必须向 读者介绍这一事件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新闻背景的种类很多,诸 如:历史背景、时代背景、政治背景、经济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人文背景、民族背 景、知识背景等等。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类型:

  1)历史背景。恰当地交代消息中主要新闻事实或其所涉及的人物、地点的历史状况,以有 助于读者了解人和事的全貌,增加其新闻价值。如毛泽东同志写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背景是介绍南阳的历史状况的:“南阳为古宛城,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 战……”使人们对南阳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认识更清楚了。

  2)地理背景。有些新闻涉及国内外的有关城市、地区,而读者不一定知道,有必要适当介 绍有关地区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

  3)人物背景。当新闻中出现读者不熟悉的新人物,或者过去熟悉,由于时间久了印象不深 的人物,就需要介绍人物的概况,作为背景交代。

  4)事物背景。指介绍一些新事物、新成就的有关资料,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些事物的意义和 它的价值。尤其在科技报道中,对新技术更需要作背景介绍。

  交代背景的方式在消息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

  1)说明与解释。通过背景交代正确地揭示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全局与局部等。

  2)交代与补充。与主要新闻事实有关联的一些材料又不得不加以交代和补充,就得运用背 景。3)衬托与对比。

  四、新闻写作的主题、角度和选材

  我们在动笔写作一则新闻之前,有一个首要的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写这则新闻的主旨 是什么?从哪个角度入手来表达这个主题?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那么面对成堆的事实材 料,就无从下手,具体写作流程中的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就无所凭依。

  (一)主题的提炼 古人作文很讲究立意。唐代文学家杜牧曾说:“凡为文以意为主。”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 情偶寄·立主脑》中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它,即作者立言之本意 也。”这里的“意”或“主脑”,以及古人另外常用的“旨”、“志”、“神”等,就是指文章的 主题。

  新闻作品的主题可以解释如下:它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是作者通过 客观事实所要表现的主观意图,也是写作过程须臾不可偏离的核心。

  主题来自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现实生活异常丰富,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众多的、复杂的种种 主题。我们不能抓到什么就写什么,对主题必须有所选择。我们在选择新闻主题时必须遵循 一些原则。

  首先应抓住决策性、方向性的问题。新闻的主题应是那些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对全局有影响 的主题。它与全局的形势紧密相联,对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往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次, 选择主题要考虑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是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再次,选择主题不仅 应当是正确的,而且要合乎有关路线、方针和政策。

  提炼主题有一定的要求,没有无目的报道,新闻主题的确定通常有以下一些标准:主题要真 实而有意义;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主题鲜明,是指记者对新闻所报道的人或事,要有鲜明的态度,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成 什么,批评什么,应当清清楚楚,毫不含糊。

  主题集中,是指新闻主题要单一,要抓住要点,不枝不蔓,把中心思想写深写透,切忌贪大

   求全。一条新闻最好只有一个主题,写作时要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思路,把火力集中到一 个目标上去。所谓“开口要小,挖掘要深”,“突破一点,以小见大”等,都说明这个道理。

  主题的提炼过程,实际上是我们对新闻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一个飞跃的过程。准 确地达到了对新闻事物全体的、内部规律的、完整的认识,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那么,这个 主题就深刻了。

  (二)角度的选择 客观事物是具有多面性的。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 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普遍的客观规律,即事物的多面性决定 了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反映它;而每一个角度各有其不同的用意、动机和出发点,不同 角度所反映的关于事物的特征往往不一样,所蕴含的意义也各不相同。

  所谓新闻的角度,指的是记者选取新闻事实的立足点,表现新闻事实的入手点,揭示新闻主 题的突破口。如何选择最佳的角度呢?首先要选择能切中要害的角度,切中要害的角度往往 也是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因为这个角度是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地方,最能表现出问题的 实质。从这个角度报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选择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角度,新闻 作品的主题本身,大都是严肃的,往往缺乏趣味性。但写作时记者要善于通过角度的选择, 把严肃的新闻事实中的趣味性因素突出出来,以引起人们的兴趣,使读者乐意接受。再次是 选择读者最关心的角度,与读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事,自然是读者最关心的事。从这个角度出 发,就能轻而易举地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最后还应选择有新意的角度,俗话说:“文 章切忌随人后。”新闻贵在“新”,除了立意新,还要角度新。

  (三)新闻选材 新闻选材的具体要求主要有:新鲜生动的材料;有积极作用的材料;独具特色的材料;别人 没有用过的材料。

  (四)新闻的由头 “新闻由头”中的“新闻”专指消息。也就是说,只有消息这种新闻报道体裁才需要“由头”。

  而其它的新闻报道体裁如通讯、报告文学等是不需要“由头”的。“由头”,是消息所特有的。

  消息为什么需要新闻由头,这是由消息的“新近性”这一基本特征所决定的。有些重要事实, 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值得报道,但事实发生的时间过去已久或跨度较大,要把事 实报道出来,还需要寻找一个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是使“旧闻”成为新闻的桥梁,有时,新闻的由头就是消息的导语;有时,新闻的 由头只是消息导语的部分内容。

  寻找新闻由头总的原则是:新闻由头的事实要是新近发生的变化,要与所要报道的事实有本 质的联系,要有利于消息主体部分的展开。

  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等。不同的消息,寻找新闻由头的 方法不同。

  一般地,值得报道的各类事件和活动只要及时抓住报道,就不存在寻找新闻由头的问题。但 有些事件和活动发生后,过了一段时间才被记者或通讯员捕捉到。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这些 事件和活动报道出来,就要在系列性的变化中寻找一个新闻由头。

  

篇六:新闻消息写作技巧新闻消息写作的六要素

  If you treat every day in your life like the last day in your life, your life will be more exciting.通用参考模板(页眉 可删)

  新闻稿写作五要素

  新闻稿写作五要素 一、新产品和新技术 任何新产品的推出,总是带有区别与其他产品的差异化特 质,譬如技术改进、用户体验完善等。

  新产品上市前的预热稿,可告之上市信息,上市后,可从产 品层面以测评稿等强化功能诉求,后期可从行业角度深度挖掘其 重要性。

  技术的革新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也理所当然成 为媒体的关注点。

  例如,富士施乐近期在上海推出了两款彩色数码印刷系统— —Color 800 Press 和 Color 1000 Press。

  这两款产品突破了以往数码印刷设备的局限性,其独有的胶 印特质对于数码印刷行业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也自然成为媒体 报道的关注点。

  二、行业动态

   许多看似普通的企业事件,其实都可能是极具新闻性的“行 业新动向”。

  比如阿里巴巴提出“一淘网”搜索引擎平台,不仅仅是阿里 巴巴的经营战略,从行业的角度来讲,预示着其进入搜索引擎市 场,与第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展开正面竞争。

  再比如在微波炉行业,格兰仕一次普通的降价行为,都可以 上升为“清理行业门户”的重大举措和“御洋微波炉于国门之外” 的民族大旗。

  媒体的报道,实际上引导了市场消费,提升了格兰仕企业的 名度,塑造了格兰仕品牌的美誉度和公信力。

  三、业绩或经验分享

  企业年度销量、奖项证书等,都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也是企业提升知名度的有效方式。

  另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包括企业的管理方法、融资手段、 营销渠道等,也是许多媒体(尤其是经济类媒体)乐意报道的题 材。

  比如杭州娃哈哈集团所建立的“联销体”营销体系,就因为 创造了中国营销的一个奇迹,而被媒体广泛报道。

   企业内部策划人员应该把有特点的企业文化、有成效的经营 管理方法等加以总结,这些都可能会成为很有新闻价值的东西。

  四、社会活动

  对媒体来说,有特点、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具有关注价值。

  因此许多企业通过搞社会活动来吸引媒体的报道,从而提高 企业的美誉度。

  如三星在广州亚运会期间,全程赞助“三星亚运实况大使”, 从普通中国观众的角度出发,采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呈现出精彩 的`“民间”亚运报道,他们创造了网络上数百万的点击量,报 道受到网络观众追捧,成为本届亚运会最独特的一股支持力量。

  另外,360 走进全国 50 所高校,给电脑做免费“健康体检” 的活动,同样吸引了大量的媒体关注,强化了其负责、专业的品 牌精神。

  五、特殊人物

  每个企业中都能挖掘出“特殊人物”,英明的领导,杰出的 科技人才,甚至看似平凡的普通员工,都有可能成为新闻报道中 的企业“形象代言人”。

  比如海尔总裁张瑞敏,走到哪里都是新闻人物。

   再者来自英国的全球第三大仓储式家居装饰建材超市—— “百安居”,在杭州开出其中国第八家连锁店的时候,曾以一个 名叫康妮的 68 岁英国奶奶辈在职员工为宣传点,体现了企业的 “人性化”。

  请出这么大年龄的员工做为宣传使者,媒体不仅在新闻版面 报道,多家媒体还辟有人物专栏,介绍这位奶奶的特殊经历和独 特观念。

  所以找到企业中的特殊人物,也就找到了企业的“新闻点”。

  

推荐访问:消息 新闻 要素